站在机场免税、离岛免税“跷跷板”中间 中国中免还有什么砝码可用?

查股网  2024-09-30 20:03  中国中免(601888)个股分析

每经记者 杨卉每经编辑 张海妮

中国中免(SH601888)的中小股东们已经很久没经历如此令人激动的场景了: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9月30日),中国中免开盘不久后涨停,收盘价为77.20元/股,市值1597.2亿元,连续第三个交易日涨停。9月27日下午,中国中免召开业绩说明会,提到自10月1日起,公司在北京、上海、青岛、厦门、大连、三亚开设的6家市内免税店将按照新政策运营。不过,面对中小股东对如何提振股价的连环发问,中国中免没能给出更多新的“定心丸”。

今年上半年,中国中免净利润、营业收入同比双双下降,免税商品销售营业收入也不及上年同期。在业内看来,眼下的中国中免几乎是站在了跷跷板中间——一头是日渐复苏的机场免税业务,另一头则是难回新冠疫情期间“辉煌数据”的海南离岛免税业务。在出境游复苏的支撑下,机场免税无疑会分流海南离岛免税,要保证业绩增长,除了线上业务,中国中免还需拿出更多的砝码。

“来都来了,等会儿去看看。”

9月7日凌晨5点左右,刚刚取完行李的国际旅客们三三两两地守在首都机场内的中国中免线下免税店门口,欲在出关前再消费一次。工作人员说,免税店的开门营业时间为早上5点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逛遍该免税店后发现,尽管时间尚早,旅客的消费意愿却不低,香化、茶叶、酒水类的产品前围了不少顾客,一些热门产品出现断货现象。早上6点左右,持货待结账的旅客们排起了队。

记者在该机场免税店注意到,店内有部分优惠活动,如单笔实付满1000元减60元。与线上渠道相比,9月周年庆期间,中免日上(中国免税品集团与日上免税行创立的零售电商平台)的基础折扣为满600元减60元。

逐步复苏的机场免税业务,为今年上半年中国中免的业绩镶上了一层“花边”。2024年上半年,中国中免实现营业收入312.65亿元,同比下降12.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83亿元,同比下降15.07%。

再看机场免税业务。业绩快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随着出境游的复苏,中国中免境内出入境免税门店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0%,其中北京机场(含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免税门店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00%,上海机场(含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免税门店收入增长将近1倍。

此外,根据中国中免在财报中的说法,公司还中标了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1航站楼出境免税店、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出境免税店及山东港口青岛邮轮母港客运中心及烟台港客运站口岸出境免税店经营权。不过,中国中免并未给出机场免税的具体营收数据。

除了机场免税业务复苏,另一个好消息是,去年年底,中国中免与上海机场、首都机场签订了补充协议。新协议下,上海机场(浦东+虹桥)年保底金额为7.07亿元,首都机场年保底金额5.58亿元,远低于新冠疫情前(上海机场约60亿元,首都机场约30亿元),也低于新冠疫情期间新协议(上海机场按每个国际客流135元收费,2023年Q3月均客流80%的月租金约为2亿元)。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机场免税,尤其是出入境免税门店,与出境游尚未复苏的2023年同期相比其实意义不大,与2019年同期对比才能看出该板块的恢复情况。

产业研究咨询机构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景鉴智库统计数据来看,一方面,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出入境旅客吞吐量还未恢复至新冠疫情前;另一方面,多重因素限制下,出境游客消费意愿及购买力也不如从前,预计短时间内该板块业务很难回到2019年水平。

今年上半年,中国中免免税商品销售营业收入为216.7亿元,营业成本为131.08亿元。2023年同期,中国中免免税商品销售营业收入为239.56亿元。毛利率方面,上半年中国中免主营业务毛利率为32.94%,同比提升了2.62个百分点。

除了机场免税,中国中免还有一张“王牌”——曾经备受瞩目的海南离岛免税业务。

不过,今年上半年,海南离岛免税的“吸金能力”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弱。根据海口海关的统计数据,2024年1月至6月,离岛免税购物金额为184.6亿元,同比下降29.9%;免税购物人数为336.1万人次,同比下降10%。

而中国中免,目前在海南共拥有6家离岛免税店,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以今年旅游旺季“五一”假期为例,周鸣岐分析指出,从海关公布的离岛免税数据来看,2024年海南离岛免税品销售下滑较大,“五一”假期也未能有明显提升。从2024年至今的具体指标来看,购物人次下跌幅度远小于购物金额,说明(海南离岛)人均免税消费在下跌。“可以认为,在出境游放开的当下,(游客)购买海外奢侈品的选择更多了,国内免税店如果只抱着牌照垄断的高利润不放,销售额和股价将进一步下挫。”周鸣岐称。

在此背景下,中国中免还在加码的海南离岛免税业务成了业内热议的焦点话题。根据财报,2019年中国中免宣布斥资128.6亿元用于海口国际免税城项目建设,自项目建设以来,累计投入资金73.99亿元,目前该项目处于中期阶段。截至今年6月末,该项目累计产生的收益为13.18亿元。今年2月,中国中免宣布对三亚国际免税城一期2号地项目追加10.7亿元投资。

谈起中免在海南的项目,有业内人士直言,新冠疫情期间大批出境游客在海南扎堆,确实创下了“辉煌业绩”和热度,但企业在考虑战略投资时更应放长时间看,一旦全球范围内的旅游恢复,海南免税热度下降是必然。

除了海南免税,向国际市场迈进也是中国中免上半年较大的动作之一。根据中国中免的说法,公司已在柬埔寨的金边、西港、吴哥设有市内免税店和机场店,7月还获得了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的市内免税牌照,未来将以亚太等国人海外旅游目的地为主要布局方向扩展。

在周鸣岐看来,对中国中免来说,最好的出海时机应是2020年下半年至2022年上半年将近两年的时间。“这两年中免股价‘一飞冲天’,业绩激增、股价高企、资金充裕,而国外相关业务受新冠疫情影响比较惨淡,那时去接手国外的免税店才有可能。现在全球(免税业务)早已恢复了,再走出去较难拿到好的市场,尤其是一些国际枢纽机场。”周鸣岐说。

值得强调的是,虽然离岛免税销售情况不及此前,在大体量的支持下,中国中免的品牌营销力似乎并未受到影响。今年上半年,中国中免在海南区域引进约50个新品牌,如海口国际免税城的Prada(普拉达)、Gucci(古驰)、Lacoste(拉科斯特);三亚国际免税城的Glashutte(格拉苏蒂)、Coachtopia(蔻驰之城)等。

截至9月30日收盘,中国中免股价为77.2元/股,而2021年最高时一度超过400元/股。

9月27日下午,中国中免召开业绩说明会,被股价牵扯神经的投资者的提问集中在股价提振上。

对此,中国中免回应:“会进一步优化商品结构,维持高毛利产品占比,加强引流获客和销售激励,持续运用价格弹性模型,优化商品定价和折扣策略,强化降本控费,同时也会进一步完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谈及股价,周鸣岐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他看来,中国中免的股价并不存在被低估的情况,只能算回到从前:“(中免的)股价不能跟最高去比,要和新冠疫情前去比,因为现在的状态就是和新冠疫情前差不多,还是要回到原来的水平,回到基本面。”

股价风波里的中国中免,还有什么“王牌”可打?从眼下情况来看,市内免税是投资者们寄望最大的赛道之一。

根据中国中免9月27日在业绩说明会上的说法,自10月1日起,该公司在北京、上海、青岛、厦门、大连、三亚开设的6家市内免税店可以按照新的政策运营;公司全资子公司运营的哈尔滨外汇商品免税店,以及参股49%的中出服经营的12家外汇商品免税店,将在政策实施后3个月内,按照政策要求转型为市内免税店进行经营。

谈到市内免税店具体运营情况,9月29日中午,中国中免投关部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按照相关规定,中国中免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市内免税店按照计划会于“十一”期间开门营业,但具体时间尚不能确定。

今年8月,财政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的通知》,明确自2024年10月1日起,按照《市内免税店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范市内免税店管理工作。所谓市内免税店,就是设立在城市中心区域,允许有出境计划的游客在市区内提前购买免税品的商店。从消费群体看,此前外汇商品免税店主要面向中国籍旅客,持有180天内入境记录的可以购物;市内免税店则主要面向外籍及港澳台的消费者。

更为关键的是,与目前部分市内免税店和外汇商品免税店设有明确消费额度不同,《办法》提出,旅客在市内免税店购买免税商品不设购物额度,但应当符合海关关于旅客携带行李物品进出境应当以自用、合理数量为限的规定。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市内免税的客群仍偏窄,加之海外折扣店力度较大,整体影响有待观察。

在周鸣岐看来,眼下中国中免的战略目标还需进一步优化,是继续在国内保持优势“独大”,还是积极应对国际市场?“如果是积极应对国际市场,需要做到:一是品类多,二是价格便宜,才更具国际竞争力。我觉得大幅让利是有空间的,因为(中免)的毛利还是很高,且这么大的量,其与品牌商的议价空间也比较大。”

9月29日、30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机场免税运营情况、机场免税业务是否会冲击海南免税业务、公司是否有持续提振股价措施等内容通过邮件及电话的形式多次联系中国中免方面,但截至发稿未有更多回应。

(本文现场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杨卉 摄)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杨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