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财富向善 浙商银行探索“慈善+金融”新范式
本报记者 王柯瑾 杭州报道
近期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提“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要求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在浙江,一项以金融创新驱动企业家行善,促进社会治理、增进社会公平的探索正在拉开序幕。
11月28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全国首个金融助力企业家善行的非营利、公益性慈善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善行资本公益联盟成立,依托联盟,正式启动善本信托工程,首批33家企业参与,旨在构建企业家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社会价值、促进财富升维的慈善机制。
据悉,浙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浙商总会金融服务委员会主任陆建强担任首届善行资本公益联盟会长。陆建强指出:“金融和企业家是改革开放受益最大的行业和群体,如何推动这两股重要力量主动作为,在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双向奔赴’,是当下需要思考的重大课题。善本信托的内核是关注社会和谐、弥合阶层撕裂,以资本向善引领企业向善,推动企业家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和文化传承。”
反哺实体新理念:回归金融功能第一性
建设金融强国,对金融回归功能性提出更高要求。
业内分析认为,金融应当回归初心本源,不做资本无序扩张的推手。“慈善金融”应成为践行金融的功能第一性,放大善的社会价值的重要载体。
那么,金融如何推动企业家主动作为,实现“双向奔赴”?
以浙商银行为例,该行作为善行资本公益联盟发起单位,依托联盟启动实施善本信托工程,推进自主可感知的慈善模式,探索出了一条企业家社会价值实现之路。
据介绍,“善本信托”区别于一般慈善信托,将充分尊重企业家意愿,围绕企业自身生态、企业家出生地、企业所在地三大场景,打造传统民生领域项目保障困难群众生活和发挥乡贤企业家作用促进社会“善治”两类慈善信托,如帮助上游养殖户建设养殖基地,帮助家乡修路,为企业所在地贫困学子提供助学金等。善行企业作为委托人,可自主发起指令,依托银行、信托、律所、慈善组织等联盟成员单位力量,使善行者在生态圈中对接不同的资源,深度参与善行,保障慈善资产保值增值、慈善项目阳光透明,推动金融向善、企业家向善、社会向善。
万洋集团是一家中小企业集群服务商,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致力于改善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环境,业务立足浙江、辐射全国。其董事长苏孝锋热衷于慈善事业,但捐款等传统模式,难以把握钱款的走向。在他了解到善行联盟发起的金融助力企业家善行计划后,第一时间响应,拟出资500万元设立慈善信托,围绕扶贫济困、助学、乡村振兴等社会公益事业加大投入力度。
苏孝锋告诉记者:“慈善信托的特点是委托人深度参与。有了金融助力,全国各地的项目公司都可以集合到一个信托计划上来做慈善,自主发起指令、资金去向透明,投得更放心。”
陆建强表示:“善本信托的核心要义是推广企业家自主亲历有感受的慈善模式。相较于‘一捐了之’,善本信托从单纯缩小贫富差距到更多关注社会和谐、弥合阶层撕裂,形成金融助力共同富裕的新模式;从主要以捐款方式做慈善到更多聚焦社会财富升维,形成以资本向善引领慈善事业的新渠道;从立足经济向度衡量企业家生存状态到突出企业家的社会价值,形成帮助企业家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和文化传承、获得社会尊重的新生态。”
财富升维新探索:构建慈善金融生态圈
浙江,作为浙商发源地,素来有“义利双行”“工商皆本”的儒家文化思潮,广大浙商“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这片热土上涌现出横店集团、万向集团等一个个标杆善行企业,背后也少不了金融的推动。
如2018年6月,万向集团设立“鲁冠球三农扶志基金慈善信托”,财通证券和万向信托联合解决了要约收购豁免、非交易过户等难题,使得企业从追求“超额利润”向践行义利并举、以义取利转型。
为进一步助力企业家善行、先富带动后富,浙商总会金融服务委员会、浙江省并购联合会、中国慈善家杂志社、浙江人文经济研究院、浙江省长三角资本研究院、浙商银行、浙江省海港集团等17家单位,共同发起、自愿结成非营利、公益性的慈善金融综合体。
为了更好地鼓励企业善行,浙商银行将善行企业纳入“浙银善标”授信审批和风控绿色通道,提供托管费减免、专属私人银行服务、慈善信托资金保值增值服务、慈善资产阳光化托管服务等一系列一揽子方案。
浙商银行方面表示,今后还将发挥“金融顾问+慈善”的合力,组建一支专注公益慈善的金融顾问队伍,了解企业家真实的慈善需求,挖掘有价值的公益慈善项目,融合金融与慈善助力企业家实现社会价值,为国家经济转型升级贡献独特力量。
(编辑:朱紫云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