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行长张荣森蹊跷辞职,任职期间业绩曾被严重误读!
8月18日下午,又一则重磅消息打破了周末的宁静、在金融圈迅速传开。浙商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表示该行现任行长张荣森因个人原因,辞去执行董事和行长职务;其行长职务暂时由董事长陆建强代理。
张荣森蹊跷的突然辞职
陆建强履职前、张荣森曾代理董事长一职、现在其行长一职则由董事长代理。周末张荣森的突然辞职显得颇为蹊跷,值得注意的是:
首先,就在8月10日浙商银行的第七届董事会公告中,张荣森还以全票通过的方式被续聘为行长,并认为“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及工作经验,不存在《公司法》《公司章程》规定不得担任浙商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情形,也不存在被中国证监会确定为市场禁入者且尚未解禁的情形”;
其次,本次突然离职后,浙商银行也未在公告中对张荣森多年来的履职情况表示感谢,这种罕见的情况在传言四起的当下意味着什么,往往是不言自明的。
浙商银行关于张荣森离职公告
图表来源:上交所网站
可能也正是如此,在浙商银行公告后,关于其可能在8月15日晚上被带走、缺席8月16日的浙商银行20周年庆大会,并有一些重要分行的干部被带走等传言也开始出现在网上。
尽管最终的答案还有待浙商银行或相关部门公布,我们不做主观判断,但这些反常的情况确实引人联想。
为此,机构之家及时联系了包括浙商银行总行员工在内的浙江金融界多位人士,普遍认为浙商银行近年来已有此类情况出现,“后续可能还有一些”,内部员工表示“之前(原董事长)沈仁康也是突然被带走”。
提到的原董事长沈仁康,在2014年8月至2022年1月任职该行董事长超过7年,2022年末的除夕过后,因涉及严重违纪、与其妻子被一并带走调查至今。而张荣森就是在沈仁康离职后,曾从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暂代董事长一职,直至现任董事长陆建强走马上任。
除了原董事长沈仁康之外,年初被调查的农业银行原副行长楼文龙一案可能与浙商银行也有所涉及。其子楼捷先是于2015年入职浙商银行;后于2021年转至浙商银行旗下的浙江浙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会秘书;今年5月与其父楼文龙被一并带走调查。
公开资料显示,张荣森1968年10月生出生于河北省沧州市,北沧州、南温州,在古代曾是流放之地,故而民风较为强悍,习武盛行、是全国有名的武术之乡。张荣森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史专业,在职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高级经济师职称。
在短短的20年中,浙商银行已经迎来送往了4任行长,包括龚方乐、刘晓春、徐仁艳和张荣森,其中既有银行系统出身的,也有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领导转任的。而张荣森就是银行业务出身,先是在广发银行任职,曾先后任该行北京分行航天桥支行行长,北京分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之后跳槽至江苏银行,担任北京分行筹建负责人、党委书记、行长,并最终升至江苏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执行董事;最后来到浙商银行,多年发展后最终于2021年8月底,升至浙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执行董事。
被舆论误读的营业收入高增长
张荣森曾是浙商银行行长,事实上,在提及本人时、绕不开的是浙商银行近年来的经营业绩。毕竟行长是主管日常经营的,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银行业绩的优劣。
在近日诸多的舆论报道中,所津津乐道的是浙商银行“喜人”的营业收入增长,甚至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银行同业营收普遍降速甚至负增长情况下,过去三年浙商银行的经营质效稳步提升,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886亿,营收增速预计连续12个季度居股份制银行首位。”
但浙商银行的经营状况真的如此“喜人”吗?实际上,这种看法是有失偏颇的。
就如不能仅以体重来片面衡量一个人的强壮,既可能是撸铁的彪形大汉、也可能是胖萌的宅男;营业收入的“暴涨”是需要配合其它指标综合来看的。若干年来,浙商银行在一众A股上市的股份制行中营业收入的增速是“No1”,但增收不增利、归母净利润的增长堪忧,同时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等相关指标也下滑较为明显。
为了客观起见,机构之家继续取包括浙商银行在内的9家A股上市的股份制行及总部同在浙江杭州的杭州银行,以之为样本一起进行对比。那么关于浙商银行经营情况的答案,就在后续的分析之中。
光就营业收入而言,浙商银行确实增长较为良好,但更大的可能是地域因素使然。我们取2015年至2023年的这10家行营业收入数据,以2015年的指标为基数“1”,那么历年的各行情况就一目了然了。
2015年至2023年各行营业收入增势一览
总体来看,浙商银行的营业收入,其增长势头确实远远好于其余8家股份制银行;同时,2023年末该行营业收入总额为637.04亿元,尽管规模较小、在一众A股上市的股份制行中处于“垫底”地位,但同比增长4.29%、明显好于其它均为负增长的同类行。可能这也就是诸多媒体误读的原因。
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可忽视如下两方面因素:
首先,同地域的杭州银行营业收入也增长极为迅猛,甚至力压浙商银行一筹。截至2023年末,浙商银行从2015年的基数“1”增至2.55;而杭州银行则已增至2.82。看来浙商银行的营收增速领先于其余8家股份制行,更大的可能是地域因素使然。
其次,浙商银行的增长中途有明显的“停顿”,被杭州银行赶超后也再未追上。早期浙商银行的营业收入增长更为迅猛,不但高于其余8家股份制行,也高于杭州银行;但在2019年至2020年出现了明显的停顿期,此后尽管又继续增长、但始终落后杭州银行一拍。同一地域、规模接近就更具可比性,张荣森治下的浙商银行,即使营业收入的增速也逊色于杭州银行。
近年来各行营业收入数据一览
单位:亿元,%;基础数据来源:iFind
管理无方:利润堪忧、效能下降明显
有了杭州银行的对比,我们就可知道浙商银行的营业收入在2019年至2020年的停顿,并非外部因素所致、更多是自身经营问题。期间的行长是张森荣的前任徐仁艳,监管部门出身,2004年5月由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任上转至浙商银行。
其实,浙商银行历年来在高管层的一大问题,就是董事长和行长这两大最重要职位的人选专业性不强。
张达洋、沈仁康、陆建强三位董事长不但不是银行系统业务出身,甚至也没有人民银行、银保监局等监管部门工作经验;这种情况下,除了极个别英才,否则“隔行如隔山”、跨行业任命之下,即使再兢兢业业、短短几年内恐怕也很难提出契合实际的高瞻远瞩之策。
而做为实际经营最高管理者的行长一职,历任的龚方乐、刘晓春、徐仁艳和张荣森4人中,龚方乐也是监管出身,仅有刘晓春和张荣森是银行经营出身。事实上,浙商银行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增长最好的时期,也是专业人士刘晓春担任行长的时期,增速均遥遥领先。
刘晓春完整任职的2015年至201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0.05亿元、335.02亿元和342.22亿元,三年增长36.86%;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51亿元、101.53亿元和109.50亿元,三年增长55.30%;不但均高速增长,而且利润增速明显高于营业收入增速,内在质效提升也极为明显。
注: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浙商银行原行长刘晓春。
而同为银行经营出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荣森担任行长的三年,管理无方、业绩“虚胖”,又诸项风险指标有所弱化。
从其完整履职的2022年和2023年来看,营业收入从2021年末的544.71亿元增至2023年末的637.04亿元,两年增幅16.95%;这一增幅在9家A股上市股份制行中名列第一,样本中仅次于杭州银行。而归母净利润则从126.48亿元增至150.48亿元,两年增幅18.98%;看似增长不错、实则在9家A股上市股份制行中落后于平安银行的27.85%、招商银行的22.25%和中信银行的20.44%,更是落后于杭州银行的55.31%。
浙商银行的营业收入增速是远高于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的,上述三家都几乎无增长,而该行的净利润增速却反而落后。这一点如果我们对比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的增速差额,情况就更为明显。
浙商银行的利润增速仅高于营收增速2.03个百分点,而上述三家分别高出30.61%、19.87%和19.79%,同地域的杭州银行更是高出36.05个百分点,可见相对而言增收不增利,浙商银行的业绩“虚胖”极为明显、经营效能反而愈发下滑。
2022年至2023年各行营收及利润增速一览
做为一名专业出身的行长,相信张森荣对此不会不有所察觉;但在他的治理之下、浙商银行的经营却愈发陷入效能下滑的趋势之中。毕竟,大海航行靠舵手,做为一家资产超3万亿大行的行长、理应高瞻远瞩;在近年来的外部形势下,银行业正遇到历史性的挑战,如何控制风险敞口、提高经营质效已经是行业性的共识;而张荣森的“成绩单”却说明,他的治理无方、尚未跟上同业转型的步伐。
诸项指标显示风险水平的提升
就像“虚胖”会影响人的健康,一家金融机构也是如此。近年来浙商银行的资产质量也有所下滑、风险抵御承受能力开始弱化。
张荣森于2021年8月就任行长以来,浙商银行在增收不增利的同时,不良贷款率由2020年末的1.42%提升至2023年末的1.44%。尽管只是微增0.02%,但做为样本的其余9家银行均是下降的。
同时,拨备覆盖率也由2020年末的191.01%降至2023年末的182.60%,下降8.41个百分点。不但是唯二下降的两家行之一,并且降幅明显高于光大银行的1.44%。
资本充足率也由2020年末的12.93%降至2023年末的12.19%,降幅0.74%,这一水平在总计10家样本行中,也中等略偏下、名列倒数第4。
张森荣上任以来各行风险指标变动对比一览
单位:%;基础数据来源:iFind
可见,张森荣担任浙商银行行长以来,管理无方。增收不增利、业绩“虚胖”,同时诸项风险指标又有所弱化。尽管其突然辞职的真实情况还有待揭晓,但他的提前离职或是对于浙商银行的经营转型未尝不是一次契机。
目前,其行长一职已由董事长陆建强暂代。陆建强并非银行乃至监管部门出身,由其暂代应该也是无奈的应急之举;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浙商银行迎来一位德才兼备的新行长,能助力该行扬长补短、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