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一季度罚款超去年全年,陈年违规为何集中"爆雷"?

查股网  2025-08-11 07:39  浙商银行(601916)个股分析

近期,浙商银行可谓风波不断,在董事长陆建强因到龄卸任后,该行随即收到两张百万级罚单,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这不仅让外界对浙商银行的合规管理和内部控制产生质疑,也让人担忧其未来的发展走向。

7月10日,浙商银行发布公告,董事长陆建强因到龄辞去董事长、执行董事等职务,离任时间为7月9日,而其原本任期应至2027年8月。就在公告发布一周内,浙商银行连续收到两张重磅罚单。7月9日,广州分行被罚160万元;7月15日,兰州分行被罚140万元。其中,兰州分行的罚单尤为引人注目,不仅分行被罚,时任分行行长申健、分行风险检控官俞昱、分行党员弓永平也受到处罚,弓永平更是被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处罚之严厉实属罕见。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信息,申健早在2021年4月就不再担任兰州银行行长职务 。由此推断,此次重罚的事件源头极有可能是2021年甚至更早之前的问题被追溯,这无疑加深了外界对浙商银行历史遗留问题的担忧。

事实上,浙商银行近年来收到的罚单数量和金额都呈现出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浙商银行被处罚单超30张,合计罚没金额超过1000万元。而2025年仅仅一季度,该行因多项违规被罚没近1913万元,已远超2024年全年罚没金额。1月,浙商银行上海分行因小微企业划型不准确、信贷业务经营不规范等多项违规行为,被处以1680万元的高额罚款,同时,包括时任分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薛亮、上海徐汇支行行长朱青等7名中层干部也受到处罚。而朱青早在2023年2月10日便不再担任徐汇支行负责人,这表明相关违规行为发生时间久远。

从罚单的内容来看,浙商银行的违规问题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小微企业划型不准确、信贷业务不规范经营、资产池业务未纳入统一授信管理、跨境贷款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贷款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贷款需求测算不到位、虚增存贷款、信用卡业务不审慎、票据业务贸易背景审查不严、同业存款计入一般性存款、贸易融资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违规开立保函、未按规定对质押资产确权登记、委托贷款委托人不合规、员工异常行为管理不到位等等。这些问题反映出浙商银行在业务操作、风险管理、内部监督等多个环节存在漏洞,合规管理体系亟待完善。

尽管陆建强在任期间,浙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1.44%下降至今年一季度的1.38%,2024年净利润较2023年同期略有增长,2025年一季度资产总额也实现增长,经营业绩在行业中处于中游且呈上升趋势。但频繁的罚单无疑给其经营成果蒙上了一层阴影。陆建强在谈及处理历史风险时曾主动提到“在化解风险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做金融真的要坚守合规。宁可少挣点钱、慢一点,如果冒进、突破合规,看上去增长很快,后面一地鸡毛”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浙商银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过于冒进,忽视合规的问题。

如今,暂代董事长职务的陈海强曾担任浙商银行的首席风险官,在风险处置和加强合规管理方面有一定经验。但要彻底解决浙商银行长期积累的合规问题和历史风险,并非一蹴而就。浙商银行需要全面审视自身的业务流程和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合规意识,建立长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否则,未来仍可能面临监管处罚和声誉风险,进而影响其可持续发展。对于投资者和储户来说,浙商银行频发的罚单也敲响了警钟,需要对其潜在风险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