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报道|首份国有大行半年报亮相 建设银行管理层解读息差走势、资产质量管控等问题
文/钱晓睿
编辑/王欣宇
2023年中报季拉开帷幕,建设银行率先发布首份国有大行半年度报告。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建设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002.55亿元,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1673.44亿元,增幅3.36%。截至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38.25万亿元,增幅10.56%,负债总额35.30万亿元,增幅11.27%,不良贷款率1.37%、拨备覆盖率244.48%。
在半年报发布次日,建设银行召开中期业绩说明会,会上围绕净息差走势、零售信贷策略、资产质量管控等问题,以及市场关注的“存量按揭重定价”等热点话题,该行董事长田国立、行长张金良、副行长周运、首席财务官生柳荣等高管一一进行了解读回应。
中收有升有降:上半年主动压降理财及信托产品规模
半年数据显示,建设银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002.55亿元,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1673.44亿元,增幅3.36%。从营业收入构成来看,利息净收入3121.85亿元,较上年同期有所收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706.0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54亿元,增幅0.50%。
在业绩说明会上,建设银行行长张金良就“提升经营收入”进行了详细阐述。
他指出,首先要稳住净利息收入的基本盘。从量的方面,按照宏观政策的要求,保持信贷投放总量适度、节奏平稳,为实体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有力、稳固、可持续的金融支撑。在价的方面,加强存贷款定价的精细化管理,努力保持合理的净息差水平,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
财经网金融由半年报了解到,在该行上半年利息收入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占比达70.63%,较上年同期增加225.9亿元至4355.77亿元,增幅5.47%,是利息收入最主要的来源。该行还披露称,发放贷款和垫款平均余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3.94%,抵消了年化平均收益率较上年同期下降29个基点的影响。
同时,张金良强调要拓展非利息收入的增长极。数据显示,上半年建设银行非利息收入为88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1.27亿元,增幅3.68%。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达706.0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54亿元,增幅0.50%。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对营业收入比率为17.64%,较上年同期上升0.19个百分点。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中,银行卡手续费收入增长最快,较上年同期增加17.73亿元至102.85亿元,增幅20.83%,主要是信用卡业务深耕品牌营销、消费生态场景和消费客群,收入实现较快增长。而唯一出现下滑的一项中收收入是资产管理业务收入。
对于上半年中收业务发展状况,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总结道:“今年的中收增长基本上符合年初确定的转型发展预期,该增的增了,该降的要降了。我们年初希望能够走轻资本发展、新型的中收增长模式。”
他分析称,从上半年的成绩单来看,中收增长的亮点集中于零售银行、交易银行和投资银行三方面,零售银行业务收入增长超过9%,信用卡、第三方支付、代理保险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增长超5%,其中顾问和咨询类收入增长超过10%;交易银行方面,发挥大行优势,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收入增长超过5%,代客资金交易收入增长幅度也超过10%。
“降的方面主要体现在理财及信托产品规模上,一方面在市场波动下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尽可能减少对投资者的负面影响以及信托本身面临监管转型的需求,我们主动管控规模,希望把经营质量夯实;另一方面,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之后,手续费收入也相对会降低。”生柳荣指出。
张金良表示,下半年该行将继续围绕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消费金融顾问、咨询、交易业务等重点领域,发挥集团综合化经营优势,持续巩固中收优势地位。同时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持续做好股权债权等投资组合的合理配置,加强波动性管理,努力提升手续费之外的其他非利息收入的稳定性和贡献度。
应对息差走势:发力零售信贷 控制长期限存款成本
建设银行在半年报中披露:“受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等因素影响,贷款收益率下降;债券投资收益率因市场利率整体走低下行;存款受市场竞争加剧和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付息水平高于上年同期,净利差为1.60%,净利息收益率为1.79%,同比均下降30个基点。”
在业绩说明会上,首席财务官生柳荣对当前净息差下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
就LPR下调引导贷款利率下行对于资产端收益率的影响,生柳荣指出:“对于建行来说,贷款的重定价,尤其是个贷部分的重定价,主要是集中在上半年,特别是在1月份。所以今年来看,下半年LPR下行的影响对建行相对会小一些。我们初步测算LPR下行的影响跟存款利率的下行的影响大致能够相互抵消。”
对于市场关注的存量按揭重定价问题,他提到,存量的按揭贷款利率按市场化原则来进行重新商定,现在监管部门的具体的细则还没出来,各家银行也在沟通,总体上肯定会有一定的新下行压力。
此外,今年以来,为稳定息差水平、缓解负债端成本,银行主动调整存款挂牌利率,在5、6月对活期存款、长期限定期存款以及通知存款、协定存款利率均进行不同程度调降。
谈及今年存款利率调整对于负债成本的影响,生柳荣表示,这次存款利率下调更大的影响体现在明年,今年会有一些影响,考虑到各家银行都有存款定期化的趋势,总体上看,实际的存款付息率的下降跟挂牌利率下降的幅度不完全一致,可能会小于挂牌利率的下降幅度。
他指出,建设银行近年来也加强了存款付息率的管理,并取得一定成效。半年报数据显示,6月末,建行境内个人存款14.5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6万亿元,增幅11.19%,新增金额创历史同期新高,境内个人存款付息率1.76%,较上年同期下降0.10个百分点。
就下半年如何应对息差走势,生柳荣总结了四项重点工作:一是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尽可能提升收益相对比较高的资产占比,压缩收益相对比较低的资产占比,保持资产收益相对稳定。二是大力发展收益率相对较高、风险较为分散的零售信贷;三是控制负债成本,控制三年期以上的长期限、高付息率存款成本,发挥大行的托管优势,保持流动性的、支持实体经济的负债资金的来源;四是通过加强贷款端的定价管理,特别是控制低利率、长期限的贷款,注意利率风险的防范,确保贷款利率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值得注意的是,在业绩说明会上,建设银行管理层多次强调了发展零售信贷的重要性。半年报数据显示,6月末,该行境内个人贷款和垫款总额8.4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43.59亿元,增幅2.36%。其中个人消费贷、个人经营贷均保持较快增速,个人消费贷款3688.0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4.83%;个人经营贷款6088.6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6.59%。
“从6月末的情况看,建设银行预计继续保持最大零售信贷银行的地位。一直以来,建行都从最高的战略优先级来重视零售信贷的发展,持续巩固零售信贷的市场优势。”建设银行副行长李运表示,下一步该行还会继续多管齐下,从三条线——个人住房贷款、个人经营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来合力助推零售信贷增长的地位的稳固,巩固第一零售大行的地位。
展望资产质量:下半年核心指标仍将在合理区间运行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37%,较年初下降了0.01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是2.5%,较年初下降了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44.48%,较年初上升了2.95个百分点,保持了良好的风险抵补能力。
展望下半年发展趋势,建设银行副行长王兵表示,资产质量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也与该行自身风险管控能力密不可分。从当前经济运行恢复的情况来看,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预计下半年经济将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从我行自身风险管控能力来看,我们将坚持推进信贷结构的优化调整,打牢管理基础,科学研判风险形势,前瞻主动地管控风险,持续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效能,尤其是加强对重点领域的风险的监测、化解和处置。”王兵预计,下半年该行的资产质量的核心指标仍将在合理区间运行,信贷成本保持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