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鏖战科技金融

查股网  2024-04-13 02:48  建设银行(601939)个股分析

本报记者 杨井鑫 北京报道

随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篇大文章”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科技金融已成为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着力点之一。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的时代背景下,科技、产业与金融三者的深度融合提速,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信贷投入支持科创企业融资,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作为信贷投放的重点领域,银行2023年对科技金融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强,贷款覆盖率持续提升,融资成本稳步下降,使科创企业融资环境进一步改善。但是,国有大行与股份行的发力点不同,前者的新兴产业领域贷款增长更快,而后者则对企业客户的挖掘更积极。

国有大行盯产业

目前国有六大行的2023年年报已披露,上市银行业绩发布会也相继召开。不论是从2023年信贷服务实体经济情况,还是下一步银行发展规划看,写好“五篇大文章”都被置于国有大行发展的重要位置,而发展科技金融则是其中关键一环。

记者注意到,国有大行在信贷支持科技金融过程中,涉及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和支持科创企业(包括“专精特新”)两个方面。两个领域的信贷增速都明显高于信贷平均增速,但是前者的增速高于后者。

从国有大行对战略新兴产业的贷款情况看,工商银行的(601398.SH)贷款投放规模最大,而中国银行该类贷款的增速最高。2023年年报显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601939.SH)、农业银行(601288.SH)三家国有大行在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贷款余额分别为2.7万亿元、2.24万亿元和2.1万亿元,增速分别达到了54.1%、52.14%和69.35%。中国银行(601988.SH)和交通银行(601328.SH)该领域贷款余额增速则分别为74.35%和31.12%。

在科技型企业贷款方面,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邮储银行(601658.SH)三家国有大行披露了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1.53万亿元、1.47万亿元和3267.72亿元,增幅分别为24.13%、30.94%和37.65%。交通银行披露了该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分别为73.95%和 39.54%。

工商银行称,该行在总行层面设立了科技金融中心,初步形成了总分支网点四级联动的专业服务体系。通过开展“春苗行动”,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强化“股贷债保”联动,加大“专精特新”贷款投放力度,激发科技创新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引领作用,助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建设银行则表示,该行聚焦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他重点客群,从定价授权、信贷规模等角度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当前国家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发展以及高新制造业等领域的贷款需求依然比较旺盛。因此,建设银行将围绕重点领域的有效需求,完善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持续提升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建设银行副行长王兵称。

农业银行表示,该行打造立体化专业服务网络,成立了200余家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同时,创新多元化产品,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打造全生命周期产品矩阵,积极研发专属信贷产品,做到生命周期全覆盖、额度需求全覆盖、典型客群全覆盖。

交通银行则表示,该行聚焦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重点客群,构建服务科创企业“八专”机制,推出“交银科创”品牌,打造涵盖“股债贷租”四大产品体系和“链圈园”三大场景生态的专属服务方案。围绕普惠科创企业不同生命阶段,提升线上化融资服务水平。

记者了解到,在银行探索高科技企业服务模式时,各家银行都在评价体系上下足了功夫。建设银行根据科技型企业轻资产、重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特点,研发推出3大类20项成果,形成“价值”(VALUE)服务体系。同时,围绕知识产权这一核心创新要素,建立量化评价模型,构建了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农业银行则针对科技型企业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轻资产、高风险等特征,建立并持续优化专属信贷服务体系,匹配差异化信贷支持政策,探索解决科技型企业“识别难、准入难”的问题。

邮储银行则表示,该行持续增强“看未来”分析能力,构建“技术流”评价体系,通过创新成果产出、市场效益与竞争力、创新资源投入等多维数据,为科技型企业量身定制数据驱动的评价方法与工具,重点关注企业成长潜力,陪伴科技型企业成长。

股份行谋差异化

在科技金融领域与国有大行的竞争中,股份行的差异化策略是显而易见的。在国有大行将更多的资源放在战略新兴产业领域时,多数股份行则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挖掘更积极。

招商银行(600036.SH)2023年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该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3750.97亿元,较上年年末增加727.74亿元,增速为24.07%。但是,银行科技企业客户数量达到14.08万户,同比增长42.51%;科技企业贷款余额为4284.77亿元,较上年年末增长44.95%。

招商银行称,该行全面推出科技金融服务品牌,围绕科技企业“银行融资、财资管理、资本对接、跨境发展、留才用才”五大核心需求形成科技企业综合服务方案;建立服务科技企业的队伍、产品、政策、机构、考评与流程等“六个专门”工作机制 ;围绕重点渠道开展科技企业批量获客与经营。

光大银行(601818.SH)2023年年报披露,截至报告期末,该行对公贷款(不含贴现)比上年年末增长 12.14%,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达到 46.71%和50.64%。

中信银行(601998.SH)2023年年报披露,截至报告期末,该行战略新兴产业贷款的增速为25%,远超银行贷款平均增速。银行科创金融贷款余额为4156.77亿元,较上年年末增长20.50%。

公开信息显示,平安银行(000001.SZ)2023年“专精特新”合作客户数较上年年末增长160.5%。2023年民生银行(600016.SH)深度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超1.8万家,对以“专精特新”客群为代表的科技企业信贷支持规模超1600亿元,比上年年末增长36%。浙商银行(601916.SH)2023年在省内的融资总量超9000亿元,其中科创企业融资余额达到2041.26亿元。

央行发布的《2023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23年银行贷款支持科创企业力度较大。2023年年末,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21.2万家,获贷率346.8%。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2.45万亿元,同比增长21.9%。

一家券商分析师认为,科技金融是未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之一。“国有大行的资金优势明显,对于战略新兴产业的投入力度很大。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目前各家银行的模式和评价体系会有差异,一些股份行会更愿意投入精力抢占市场和客户。”

4月7日,央行宣布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此次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目前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预计将助力银行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满足高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等科技创新领域,以及工业、农业、建筑、教育、交通、文旅、医疗等设备更新改造领域的融资需求,带动我国实体经济整体企稳向好。

“本次设立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利率1.75%显著低于当前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2.5%,以及五大行和招行的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95%,将直接有助于支持范围内的21家银行降低负债成本。”温彬表示。

前述券商分析师则认为,降低银行科技金融贷款负债成本是一种激励方式,将会刺激该类贷款的投放,而银行客户争夺也会更加激烈。“有的银行根据政府名单进行项目对接,有的银行则在重点产业中挖掘客户。由于高新技术企业会拥有一定的科技含量,银行对于科技的了解比较有限,未来银行的竞争力可能会落到银行的投研能力上。”

光大银行副行长杨兵兵对记者透露,为了加强银行客户经营能力,该行正在为提升银行投研能力不断加大投入,目前已组建了一支超过200人的分析师顾问团队,对于银行的各领域的业务提供智力支持。“总行层面牵头进行这种模式尝试,既增强了分支机构做业务的意愿,也降低了银行信贷投放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