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玲珑轮胎50年奋斗史诗

查股网  2025-10-29 17:28  玲珑轮胎(601966)个股分析

编辑孟林

推送:轮胎国际视角

“1987年接手工厂时,厂里职工都放假回家了,只剩下几个领导值班。”玲珑轮胎董事长王希成的讲述,拉开了这家民族企业从零到无限的奋斗序幕。

5万借款托起的生存希望

1987年的招远轮胎制修厂,正站在生死边缘。作为县里调来的负责人,董事长王希成面对的是停产放假的职工、空空如也的车间和几乎为零的资金链。“先让职工有饭吃”成了最迫切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以个人信誉担保从银行借来5万元启动资金。

彼时,上大型轮胎项目的想法虽已萌芽,但市场、资金、工厂现实情况这三大短板如同三座大山。转机出现在董事长发现去济南的路上都是力车、农用机械车。于是开始交流摸底,最后决定上轮胎生产,而且选择先做小型胎,积累技术资金再攻大胎,先围绕农用胎发展,之后再发展工业胎。于是翻新轮胎业务恢复生产,与此同时,开发了农用胎。

这份对市场的敏锐把握很快就结出硕果。1987年底,工厂不仅盘活了局面,更实现产值近千万元、利润近百万元的奇迹。

从农用胎到斜交胎的跨越

在这样的成果下,玲珑轮胎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紧接着敲定50万套斜交胎项目。

在县政府的支持下,项目1988年动工,1989年五一即投产,创造了当年投资1600万元、产值近2000万元、利润200多万元的“玲珑速度”。

不仅职工拿到了奖金,工厂也拥有了稳定的客户,这家曾经招远最小的企业,两年内就跃升至中游以上水平。

50年走出的中国轮胎传奇

从农用胎到斜交胎,翻新轮胎到现代化工厂,玲珑的成长轨迹始终与时代同频。

改革开放后,在中国橡胶工业的升级浪潮中,玲珑紧跟技术变革趋势,从斜交胎到子午线轮胎不断突破,最终跻身全球轮胎企业前列。

玲珑轮胎对市场的这份敏锐把握不仅体现在过去,更是延续到了今天。

如今,其前瞻性的“7+5”全球战略布局和持续的产业升级,促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玲珑轮胎在海外拥有泰国、塞尔维亚两个生产基地,其中塞尔维亚工厂也是中国轮胎企业首个欧洲工厂,于2024年实现量产。公司表示,力争到 2030 年产销量突破 1.6 亿条,实现销售收入超 800 亿元,产能规模进入世界前五。

另外,玲珑轮胎以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轮胎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平台。该平台实现了硬件设备智能化升级和制造系统互联互通。

这些国家级技术中心、海外生产基地、全球配套体系,早已超越了当年“救活工厂”的目标。

50年的岁月流转,轮胎滚过的轨迹丈量着玲珑轮胎奋斗的距离。从招远的小厂房到世界的大舞台,玲珑轮胎的发展史,既是一位企业家的坚守史,更是中国民族制造业“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的生动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