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2023年归母净利润首次破百亿 三业并举打造新质生产力范例
4月27日,中国核电年报发布。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9.57亿元,同比增长5.15%;实现归母净利润106.24亿元,同比增长17.91%,并首次站上百亿台阶,净资产收益率12.19%,同比增加0.85个百分点。
在新形势下,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并成为2024年政府十大工作任务之一。而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作为清洁能源领域龙头公司,中国核电(601985.SH)通过产业引领、深化改革、强化创新等举措,实现了自身高质量发展,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范例企业,同时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以及美丽中国的建设提供着有力保障。
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 归母净利润破百亿
4月27日,中国核电年报发布。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9.57亿元,同比增长5.15%;实现归母净利润106.24亿元,同比增长17.91%,并首次站上百亿台阶,净资产收益率12.19%,同比增加0.85个百分点。
将时间线拉长,自上市至今,中国核电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13.78%,盈利能力持续攀升。另据机构研报分析,长期视角下,得益于核电资本开支下降、项目稳定运营,新能源业务动力充沛等因素,公司盈利具备可观提升空间,ROE有望快速提升。
整体来看,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集约化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以及不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背景下,中国核电经营水平、盈利效率、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若将亮眼的财务数据映射到日常工作层面,则可以更直观感受到中国核电“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和对发展质量的高度重视。
业务上,中国核电坚持安全第一,全年25台核电运行机组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公司控股机组的18台核电机组WANO满分,综合指数98.22分,先进指标占比超过75%,其中秦山核电基地年度平均能力因子达到96.8%,海南核电基地连续4年全部机组WANO满分,创造了全球同类基地安全稳定运行新纪录。公司WANO综合指数平均值持续三年全球领先。
治理中,中国核电高标准落实董事会职权各项工作,科学决策助力公司稳健运营。另依托持续深化依法合规治企,不断加强全面风险管理。
公司还通过深化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开展高息债务置换、推动六大集约化中心试运行和实体化运作等一系列措施积极进行降本增效,释放发展活力。
得益于此,中国核电荣获2023年金紫荆“卓越发展高质量上市公司”等奖项,并荣获北京企业100强、北京上市公司100强。
三业并举 新能源板块实现历史性跨越
我国是能源需求大国,在“双碳”等目标的加持下,国家电力需求持续增长。根据“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十四五”期间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达到30%左右。而得益于利用效率高、稳定性突出,碳排放低、清洁性强,发电成本低且可控等优势,核电可能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中基荷电源的最佳选择。
并且,有机构指出,《“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及,至2025年目标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到 7000万千瓦左右,且截至2022年底,全国核电装机容量5553万千瓦,考虑在建规模,预计2022年至2025年核电装机增速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8.0%,增速显著加快。
身为行业头部企业的中国核电,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中担纲重任,自身核电业务中长期发展亦有稳定支撑。截至2024年3月31日,中国核电在运机组装机容量2375.0万千瓦;控股在建及核准待建机组15台,装机容量1756.5万千瓦,核电装机容量合计4131.5万千瓦。
不仅于此,2016年以来,近八年时间,中国核电已经成功打造出由风电、光伏构成的非核清洁能源第二增长曲线。同时,中国核电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蓝图有序展开。
2023年,中国核电全年发电量2098.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0%;上网电量1974.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7%。其中新能源发电量233.82亿千瓦时,同比大增66.44%,上网电量229.91亿千瓦时,增幅达66.32%,且占总量比重双双突破10%大关,实现历史性跨越。
具体而言,中国核电全年新增新能源在运装机容量近600万千瓦,在国家第三批风光大基地项目申报中,获得多个百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开发权,项目工程建设稳妥有序推进,95个光伏项目、25个风电项目、4个储能项目等均按计划或提前实现并网。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新能源控股在运装机容量2134.06万千瓦,包括风电733.26万千瓦、光伏1400.80万千瓦,另控股独立储能电站67.9万千瓦;控股在建装机容量1426.26万千瓦,包括风电333.98万千瓦,光伏1092.28万千瓦。
此外,中国核电首个海外项目巴基斯坦99MW风电以及哈萨克斯坦150MW风电项目成功签订股转协议,国际能源市场取得重大突破,亦是对国家“一带一路”走出去部署的成功响应。
近年来,中国核电还引导资源向战新产业倾斜,努力增加新的业绩增长点。公司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刚性、柔性小型组件效率均达行业内领先水平;并设立同位素专项组,开展同位素生产经济性、热室共享模式等分析;设立储能专项组,统筹推进储能产业研究和开发。
全面创新 打造新质生产力范例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中国核电在核能及新能源领域取得的成绩,有力促进了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同样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范例。
同时,中国核电还通过全面创新,从更多层次诠释“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一方面,科技创新。公司修订形成“3-888”科技创新总体规划,构建三大研究领域“应用基础科研+运维与在建工程科研+产业化科研”,开启第一批中国核电级科研平台的统筹建设工作。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校级数字核电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控股子公司中核武汉成为第29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秦山核电同位素制备和应用技术中心获2023年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认定。
核电细分领域,公司持续完善关键核心技术动态清单,加快设备与系统国产化替代,以加快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另一方面,管理创新。中国核电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结合ISO56000国际创新管理标准提出了中国核电特色的管理创新体系框架。以此为蓝本总结出版的《持续改善,追求卓越:中国核电精细化运行管理之道》一书还入选了北大管理案例库。
再者,报告期内,全国首个工业领域核能供汽项目顺利建成,为中国石化产业破解国际市场能耗贸易壁垒提供绿色解决方案。这是继核能供暖示范工程后,中国核电又一个业务创新的典型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初至今,在二级市场整体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公司市值逆势上涨超50%,体现了广大投资者的充分认可与真金白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