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将迎发展新机遇访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执行总经理黄达飞

查股网  2024-01-29 07:50  中金公司(601995)个股分析

  碳市场建设与发展对促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低成本、高效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进入2024年不足一个月,我国碳市场加速扩容的利好消息接连传来: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暂行条例》),碳市场顶层设计文件落地;随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提出进一步发展全国碳市场,建设完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CCER)市场;1月22日,CCER正式重启。

  在政策开路、碳交易体系“成型”背景下,全国碳市场正向着完善与成熟逐步迈进。不过,距离“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前,我国碳市场建设处于哪一阶段?《暂行条例》通过将产生哪些影响?CCER重启会如何作用于碳交易市场?应如何提升碳市场流动性和碳定价的有效性?围绕上述各方重点关注的话题,《金融时报》记者专访了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执行总经理黄达飞。

《金融时报》记者:我国碳市场运行现状如何?

  黄达飞:截至目前,全国碳市场已平稳运行两年多。截至2023年底,全国碳配额累计成交量4.41亿吨,累计成交额249亿元,成交均价56.42元/吨。在碳交易体系中,碳排放强度低、减排管理能力突出的控排企业拥有相对更多的配额盈余,可以通过在二级市场出售获取收益,是碳交易机制重要的受益方,部分上市能源企业也在年报中公布了碳交易收益情况,体现了企业在减排工作上的突出成效和拥抱碳交易这一新兴市场的积极心态。

《金融时报》记者: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暂行条例》,其出台将产生哪些影响?

  黄达飞:2023年末,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绿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举措之一。《暂行条例》正式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成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基础性政策文件,将为市场的运行和管理提供重要政策制度支撑。《暂行条例》从行政法规层面构建了一套科学、规范、有序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制度体系,将进一步加强全国范围内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和碳排放权交易的监督,推动全国碳市场的持续规范发展。

《金融时报》记者:CCER日前正式重启,您如何看待其与我国碳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

  黄达飞: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CCER重点突出“自愿”二字,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政策手段,是全国碳市场的重要补充,它将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组成完整的全国碳市场体系。

  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仅纳入电力行业,后续或将逐步纳入其他重点控排行业。CCER重启有利于激励更广泛的行业、企业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中金公司便参与了首日交易。

《金融时报》记者:为更好发挥碳市场功能,有观点提出丰富市场参与主体,例如,引入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这类非控排主体参与交易等。对此,您如何看待?

  黄达飞:证券公司是资本市场重要的中介机构,参与碳排放交易,可基于自身交易能力和风控体系,从市场流动性、价格发现、信息挖掘、碳金融工具等维度多元化丰富碳市场,提高市场交易的有效性和连续性,促进合理碳价的发现,促进碳市场充分发挥激励节能降碳的重要作用,以市场化手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与碳金融的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有助于做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首先,在“双碳”战略下,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是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一环,通过发挥交易能力和专业的产品创设能力,能够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低碳转型解决方案,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其次,控排企业需要金融服务帮助其在开展正常生产经营的同时,有效管理碳资产、核算碳排放、设计更加经济的履约方案。目前,国内碳交易市场主要是控排企业参与,还是现货市场,金融服务对接程度相对较低。

  最后,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有助于丰富金融机构绿色投资品种,构建全链条交易能力,提升绿色综合服务能力,更好拥抱“双碳”发展历史机遇和绿色发展新赛道。

《金融时报》记者:下一步,推动碳市场建设发展,更好发挥其激励作用,可以从哪些角度发力?

  黄达飞:一方面,全国碳市场的持续发展完善是大势所趋,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能促进其发挥激励作用。希望能尽快引入更加多元化的市场参与者,包括非发电的重点控排行业以及金融机构,通过提供不同的风险偏好、市场预期和交易策略,促进价格发现,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金融创新,围绕碳价设计多种金融产品,引导金融资源按照绿色贡献配置,用好绿色金融工具,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此外,碳市场的制度完善需要各方的支持,期待碳市场相关的税收和财务配套规则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