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金融一线Talk】专访中信银行杭州分行李江东:科创金融应早期培育 为综合金融创造空间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希克斯(John R. Hicks)在其著作《经济史》中曾有一论断——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待一场金融革命。当前,科学技术迭代周期越来越短,竞争越愈演愈烈。技术在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企业需要大量创新研发资源投入,金融的助力则成为必要。从科创金融的发展实践来看,金融助力企业创新并非简单提供融资,更在于充当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推进器。
浙江省是全国唯一拥有两个科创金改试验区(杭州、嘉兴)的省份,目前全省共有各类高新技术企业近3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578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068家,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另外还拥有28家独角兽企业、40家单项冠军企业、31家科技领军企业及418家瞪羚计划企业等各类科创型企业。
成立于1994年的中信银行杭州分行,是首批进驻浙江省的股份制银行省级分行,也是中信银行第一家成立科创金融中心的省级分行。历经近29年发展,中信银行杭州分行综合融资余额超8000亿元,各项存款余额超5000亿元,规模实力、综合金融服务能力、资产质量、监管评级等均居浙江省同业和中信银行系统前列。
中信银行杭州分行如何在浙江省开展科创金融?与其他银行产品相比,科创金融的盈利能力如何?银行能否突破科创金融“不可能三角”?7月21日,经济观察网记者专访了中信银行杭州分行党委委员李江东。
据李江东介绍,截至2023年6月末,中信银行杭州分行对浙江省内的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的合作覆盖面已经超过30%。未来三年,杭州分行计划将服务科创型客户超10000户,专精特新客户授信覆盖超1000户、授信规模超100亿元,培育上市公司不少于100家,打造浙江省科创企业金融服务品牌形象。
科创金融不局限于授信
经济观察网:浙江省科创企业较多,企业科创能力较强,中信银行杭州分行在科创金融领域有何布局?
李江东:杭州分行对于高科技企业的支持工作在2016年开始试点,从培育客群的角度来积极探索。2019年成立了专门的授信审批团队,更好地理解科创企业的实际需求、风险特征,支持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2020年成立了专门的经营机构,在杭州城西成立了一家专营支行,专门经营科创金融业务。随着党中央号召要高科技自立自强,杭州和嘉兴成为科创金改试验区,我们在2022年进一步系统性地大力推进科创金融工作,成为中信银行第一家成立科创金融中心的省级分行,在系统内率先引领,对全行起了示范作用。
在功能定位上,我们在一般的信贷业务基础上不断丰富服务内涵,提供针对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立足成为科创金融生态圈的重要建设者。在支持企业的过程当中,我们力求更早更小,在科创企业创业、成长、拟上市、上市各个不同阶段,从股权+债权、授信+非授信、金融+非金融、融资+融智等多个方面满足企业需求,超越了传统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范畴。
我们现在推出“科创e贷”普惠线上信用贷款和“科创企业打分卡”两大特色单品助力创业期和成长期科创企业。另一方面,针对不同阶段科创企业,从孵化创业期到成长发展期,再到上市完成,杭州分行协同朋友圈内中信系的产业基金投资机构、咨询公司以及券商机构等,着力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周期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
在具体工作开展中:
一是产品升级。科创企业和一般实体企业有不同特征,我们推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科创e贷、积分卡、人才贷、股权激励贷、股权重组贷等一系列特色化产品,这些产品更注重企业的科技实力和发展前景,能够满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特定的差异化需求。
二是功能升级,积极构建生态圈。科创企业具有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高生长性,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要跨越死亡之谷,需要凝聚各方的力量来培育和支持。我们除了围绕资本和技术两大特征,还紧跟政府主管部门的科技产业发展指引,依托产业集聚区,不断构建生态圈,提高专业能力和服务能力。政府指引方面,重点培育科技、经信等部门梯度培育机制筛选出来的优质企业。资本方面,中信集团系统内部成立了浙江科创股权投资联盟,同时我们和省、市、区各级政府的产业投资机构、引导基金,还有优秀的市场化投资机构、产业资本保持紧密的互动,有些已经在资本层面开展了合作。例如,我们推动中信集团、杭州市共同合作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成立了100亿的产业母基金,汇聚了一批在业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投资机构,通过股债结合、资本结合,去服务科创企业。技术维度方面,我们积极寻求与重要的科研院所、高校展开合作,包括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等。
三是体系升级。风险板块进行了更为专业的架构建设,成立了专门的团队,针对相应的行业进行研究,推进主动服务、主动授信。目前专业营销队伍建设也取得了突破,由一家专营支行扩展到12家科创先锋军机构,近期已经组建了50人的专业客户经理队伍,做专业的培养,提高专业能力,计划三年内达到100人。
四是力度升级,面向客户端的信贷利率补贴、面向内部的考核激励等等各项政策的力度会进一步升级。
截至目前,中信银行杭州分行科技型企业表内贷款余额350多亿,服务的科技型企业1974家,对于浙江省国家级和省级的专精特新企业的合作覆盖率达到30%以上。今年上半年数据增长很快,相信在三年之内的覆盖率可以达到70%至80%,甚至力争全覆盖,更好地发挥中信特色,服务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
经济观察网:有没有成功案例来说明杭州分行如何帮助科创企业跨越死亡谷?
李江东:杭州启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化创新医疗器械公司,其产品主要为介入瓣膜系列器械、肥厚型心肌病介入治疗的射频消融系统及其他手术配套耗材等,管线产品已覆盖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等心脏瓣膜类疾病治疗。医疗器械产品从研发、临床到产品销售有着漫长的过程,医械类企业在研发阶段无经营性现金流入,资金一般依靠股东投入等直接融资解决,且研发后期资金投入量会有所放大。
2017年正处于启明医疗瓣膜产品研发的中后期,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导致公司资金链骤紧,在企业发展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多家银行均持观望态度,未给予授信支持,同时,其股权投资方对公司的新一轮融资要求取得CFDA注册批准后到账,这就造成公司自有资金也捉襟见肘。中信银行杭州湖墅支行当时会同杭州分行公司银行部、授信审批部开展三端联动,实地走访企业开展深入调查,组织授信评审会,探索出“股+债”联动的业务新模式,在较短时间内以信用方式向启明医疗发放了3000万元信用贷款,以传统授信为公司研发阶段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解决公司的燃眉之急。
当年4月杭州启明VenusA-Valve经皮介入人工心脏瓣膜系统获得了CFDA的注册批准,正式在国内上市。2019年12月,杭州启明在港股上市,目前已在资本市场融得资金近50亿元。
科创生态圈
经济观察网:您上面提到积极构建生态圈,目前生态圈构建情况如何?科创生态圈对于科创金融有何帮助?
李江东:浙江的科创金融的特点之一是政府的积极介入。现在多地政府已成立基金,对企业进行领投。如果国有资本进入某家科创企业,银行会更放心;另外如有一些知名投资机构,如清科排名前五的PE进入,我们也会优先给予支持。
我们通过逐步搭建与发改、经信等行业主管部门,与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信资本等中信系协同单位,与财通证券、浙股中心等外部机构的合作平台,探索形成共创共赢的合作模式,拓展科创金融生态圈,完善科创型企业服务体系。2022年3月中信集团与杭州市政府合作设立中信(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100亿、首期规模50亿元,为杭州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中信特色的科创生态圈在浙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23年5月,杭州分行在中信集团协同机制下设立“聚信聚力”科创金融投资联盟,联盟着眼金融、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与互动,以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宗旨,按照专业化和商业可持续原则,积极发挥中信综合融资协同优势,服务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长期发展前景和上市潜力的科创企业。
经济观察网:能否进一步谈谈科创大走廊股权投资基金以及浙江科创金融联盟的进展情况?
李江东:目前首期50亿资金已陆续到位,正在筹备设立多只子基金,未来主要通过子基金来开展投资赋能。
今年5月中信银行联合中信集团下属7家公司(中信投资控股、中信资本、金石投资、中信建投资本、信银理财、信银投资、中信医疗产业基金)组建了中信集团协同委浙江分会科创金融投资联盟。该联盟的组建旨在打造中信联合舰队在浙江地区的科创金融特色名片,积极发挥中信综合融资协同优势,服务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长期发展前景和上市潜力的科创企业。以贯穿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构建中信特色的科创金融生态圈,助力浙江省“两个先行”发展战略。
各成员单位聚焦“415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专精特新”企业等重点领域和客群,及时互通相关政策信息,市场机遇等,同时将落地的协同模式及案例进行宣传,使得成员单位之间能互相借鉴、互相取经,让创新模式等能得到及时的推广和运用。
目前中信系产业基金累计管理规模超过5000亿元,投资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其中金石投资管理规模2400亿元,管理基金30余只,投资企业超过580家;中信资本管理规模超过170亿美元,设立基金及投资产品超过100只,投资企业超过280家;中信建投资本管理规模超760亿元,管理基金70余只,投资企业超过300家。
不仅看“当下利润”,更要看“长远效益”
经济观察网:现在浙江省科创金融领域的银行竞争激烈吗?
李江东:十分激烈,估计未来会更激烈。现在不少银行同业都以科创金融为重点,践行金融服务的政治性、人民性和专业性要求,并积极投入资源。但理性的竞争更有利于科创金融的发展。一是浙江作为创新创业的热土,市场空间较大;二是各方资源集聚,在适度范围内,更有利于科创企业的培育成长;三是同业之间相互交流借鉴,更有利于大家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
经济观察网:有观点认为,影响科技型企业与银行之间良性循环的基本因素包括科技型企业的融资可获得性、商业银行的市场化选择以及相对较低的融资成本。这三个因素在很多情况下很难实现统一,被称为科创金融的“不可能三角”,只能三选二,不能三者兼得。你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李江东:当前科创金融信贷产品的利差有限。在现有商业银行监管体制下,以自有资金做股权投资还是有难度的,我们暂不涉及直接的股权投资。现在比较多的是银行作为资金的组织者去参与股权的募资,多地政府出面成立股权基金,银行自有资金虽然投不了,但是银行掌握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可以把这些资金集中到基金里面,这种合作模式还是比较多的。这个过程当中银行只是撮合的角色。
当然,中信银行自身下属有信银投资等持牌的股权投资机构,也有中信集团、中信金控、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等公司下属的投资平台,在面向科创企业提供股权投资引入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协同优势。需要强调的是,中信银行并不寄希望通过股权投资获利,更多的是一种客户综合服务的理念与实践,同时伴随企业成长过程中通过银行综合服务来获取相应收益。
科创企业金融收益一定不是通过息差收益去覆盖潜在的贷款风险,收益是来自客户衍生出来的综合效应,包括个人业务、代发业务、交易银行、存款、供应链等,这些才是银行的综合效益,而不仅仅是息差。对于科创企业,我们希望早期就开始培育,未来成为大企业的时候,还有综合金融开发的空间。如果客户没有历史合作的渊源,会面临更激烈的红海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