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领涨的中信银行:稳健业绩数据背后有哪些“细功夫”?

http://ddx.gubit.cn  2023-09-14 01:53  中信银行(601998)公司分析

上市银行半年报已悉数披露。在股份制银行梯队中,我个人觉得最不容错过要深度观察一番的,是中信银行(601998.sh;0998.hk)。一个直观的原因,是这家银行在年初以来的股价走势中,以17.84%涨幅位居A股股份制银行首位;在过去一年的股价走势中,也以26.75%的涨幅领衔全系股份制银行,在42家A股上市银行中,亦位居前列。

A股42家银行近一年股价涨幅前5位,数据截至2023年9月13日收盘

资本市场的嗅觉从来都是敏锐且超前的。中信银行2023年中期业绩,一则如一个谜底,解释了过去这一年的涨幅落脚在怎样的经营动能上;二则如一份预告,从多项稳扎稳打且“藏着潜力”的数据上皆可一探这家银行的发展后劲。

为什么这么说?这张财报怎么看?

一看中信银行业绩的多支点稳固、全面协调发展。正如行长刘成在业绩发布会上所言:“协调本身就是一家企业健康的集中体现,只有协调发展才能够可持续。”中信银行的经营质量正是体现在,积极支持实体让利实体的同时,能保持效益、质量、规模的齐头并进。

规模方面。截至6月末,中信银行资产总额88,332.9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34%;贷款及垫款总额53,801.0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41%;客户存款总额55,346.8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54%。

质量方面。无论是从发展结构、业务结构、收入结构的维度来检视,中信银行的经营势头都是向好的,结构都是更加均衡稳固的,结构的调整也促使该行服务实体的能力进一步夯实。

举资产结构为例。半年末,贷款占总资产比重提升至60.9%,其中对公和零售占比分别为59%和41%;再来看对公贷款中,沿着实体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中长期、乡村振兴、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的信贷增速分别为19.93%、11.50%、15.40%、12.46%、13.88%,远超全行贷款整体增速4.41%。

再举收入结构为例。中信银行的对公、零售、金融市场三大板块已然“三驾齐驱”。或许市场对于中信的认知还停留于“对公之王”,但事实上,上半年,零售对营收的贡献度已经超过40%,金融市场板块也顶住了上半年市场环境整体不利的影响,对营收贡献度稳定在14%左右。

效益方面。上半年中信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360.67亿元,同比增长10.89%,2季度环比1季度提升0.6个百分点;实现营收1,061.74亿元,虽因行业共同的让利实体经济、息差收窄等原因同比下降了2.05%,但仍然因其强劲的手续费收入贡献等因素,2季度环比1季度回升了2.9个百分点,且依然整体跑赢大市。

此外,中信银行ROA 同比上涨0.04个百分点至0.85%,ROE同比上涨0.33个百分点至12.15%。

二看中信银行资产质量的巩固向好。从几大关键指标来看,半年末,不良率、不良贷款余额、问题贷款率、问题贷款余额、逾期贷款率、逾期贷款余额、逾期60天贷款与不良贷款剪刀差、逾期90天贷款与不良贷款剪刀差,全线实现下降。尤其是不良率、问题贷款率、逾期贷款率三项关键指标,均达到 2014年以来最好水平。

半年末,该行不良率为1.21%,比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648.5亿元,比上年末减少3.6亿元。

说到这里,还值得关注的一组数据是,半年末中信银行拨备覆盖率208.28%,比上年末上升7.09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85%,较上年末上升0.11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10.68%,较上年末上升0.05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3.22%,较上年末上升0.0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

这也意味着,中信银行已逐渐把握了穿越经济周期的经营章法与节奏。

三看中信银行在资本市场的估值潜力。从主要业绩来看,中信银行有着位居A股全系42家上市银行第9位、股份制银行前三甲的营收能力与创利能力;从增长动能来看,中信银行的利润增速与ROE也处于42家上市同业里的中上游、同样是股份制梯队前三甲。然而与之形成张力的却是,截至发稿,该行的动态PB仍然在上市银行中排在较为靠后的位置。

换句话说,这是一块业绩增长的“美玉”,却暂时还是市场股价的“璞玉”;当其经营质量在相对的“高地”,市场估值却在相对的“洼地”——那这样的“洼地”是否恰恰意味着机会?意味着“黄金坑”?

资本市场里有一句话,叫做“横有多长,竖有多高”。过去一年中信银行股价近三成的涨幅,或许就是一种价值回归的必然。而随着中信银行经营的更趋稳健、给出更大的确定性,这一场价值回归,或将未完待续。

至此是本文的上半篇,分析了中信银行半年报中的发展概貌。下半篇,我们再选取对当前周期下的银行经营、价值体现与股价表现至关重要的四个侧面,细剖直观业绩数据背后的隐藏指标,探一探中信银行的经营,还有哪些“细功夫”。

稳息差的“细功夫”:

量价平衡管理与综合经营内功

在当前的市场大环境下,稳息差是全行业最重要的经营课题之一。银行业一方面肩负着合理让利实体、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社会责任,因此息差收窄几乎成为了全行业的趋势性变化;而另一方面,为了金融支持实体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监管也明确了“商业银行应保持合理息差和利润”。但如何“保持合理息差”,拼的却是银行们的经营智慧和内功底子。

中信银行在这其中的把握,是适恰而智慧的。

从数据来看。该行上半年净息差1.85%,处于行业中游水平,同比收窄了14bps,这一变动幅度横向比较实则相当稳健,优于行业均值——要知道这对于一家存贷均超过5万亿的银行而言,要调结构犹如大象转身,并非易事,很见功力。

从结构来看。在资产/贷款定价上合理让利实体,中信银行是贯彻国家导向的,整体按照“随行就市、优化有为”的原则进行管理,同时主动优化信贷结构,如优先支持一般性贷款的增长、压缩票据等收益相对较低的资产规模,缓解资产价格下行压力。而拆分资产端定价结构来看,事实上,上半年对公贷款的收益率同比仅下行了2bps,明显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中信银行具有传统优势的对公金融与客户基础,由此也可见一斑。

另一端,中信银行更多着眼于负债成本管控。副行长谢志斌将方法论归纳为“有压、有促”,“量、价、质、客”平衡发展,以及优化定价资源在区域和产品上的配置。

然而,请试想,如果一家银行没有过硬的内功,那么在压降负债成本的过程中,“量”与“价”是很难实现平衡的,往往结果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价格一压,敏感的客户就将存款搬家了,量就下去了。因此在“愉见财经”的观察里,中信银行的这一句“量、价、质、客”平衡发展,关键点恰恰落在“质”和“客”,当产品有吸引力、服务有黏性,有大量基础客群的基本盘压阵,一家银行才可能做得到量价平衡。

由此,也得出了中信银行稳息差的“细功夫”之一,亦即“质”和“客”,以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形成对客户的粘性,长期积累形成稳固的客群基础。

中信银行稳息差的“细功夫”之二,是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事实上,要想息差稳,功夫在诗外。用大白话来说,这也是一种从“拉存款”切换到“综合经营客户”、“做深客群”的思维进击。如何走出“价格战”内卷?低成本负债在哪里?它其实还可以在代发业务的资金沉淀里、在托管业务的留存里、在投行业务的联动里、在司库及财资管理的水到渠成里……

中信银行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作为“对公之王”从交易银行到投资银行的领先优势,在这里又形成了中信银行的另一重“人有我优”的内功。“愉见财经”往期文章《赋能企业司库建设视角:中信银行如何深耕“用户价值”》(点击标题可跳转)正是从财资管理的角度,观察了中信银行公司金融如何从传统“信用中介”向“聚合型服务中介”升级。

数据显示,上半年中信银行对公活期日均余额有所增长,本外币活期存款成本率1.42%,优于同业。

稳资产质量的“细功夫”:

敢于压实不良,优化资产配置

如前文所提及,资产质量的大幅改善是中信银行半年报中的又一亮点,各项主要风险指标均稳中向好,不良率、问题贷款率、逾期贷款率三项关键指标均达到 2014年以来最好水平。

早越冬、早入春。在这些指标的背后,深入推敲还会发现,其实中信银行做了两个很实诚的安排。

第一,从实际的不良生成节奏来看,中信银行其实早在2018年、准确地说是在2018年上半年,就主动进入了本轮解剖刀向内的不良暴露高峰,早于行业平均周期。据测算,该行2018年上半年的不良生成率为2.37%,这也是前后数年中罕见的超过2%的数据,而此后的2019年,不良生产率就回落到了温和的1.74%;2022年全年及2023年上半年,这一数据更是回落到了1.14%与1.16%。

从这样的不良生成节奏,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早暴露,实则带来了早处置、早出清,无论是对银行本身下一阶段经营发展的“去掉包袱、轻装上阵”,还是对投资者形成更准确的判断来说,都是更有力的,也是更有利的。

资本市场的反馈也常常拟合不良出清的节奏,因为资产质量越是压得实,这家银行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就越小,一如过去一年里中信银行股价的上扬。一个可类比样本是,招行的不良生成率曾在2015年达到过十年以来的峰值,同样早于全市场一年多,而招行的股价正是在不良生成率明显回落的2017年年中,开始起跳进入了新一轮上涨周期。

第二,从不良压实的程度来看,中信银行也是更为严格的。业内较为常用的观察指标是90天以上逾期与不良贷款的剪刀差,亦即两者比值,中信银行半年末的这一数据为67.15%,在全系上市股份制同业中此数值为第二小。(注:由于分子取90天以上逾期、分母取不良贷款,因此数值越小表现越好。)

将以上数据,再综合回升幅度创自2013年以来最好水平的拨备覆盖率一起观察,可以看出中信银行在某种程度上对资产质量在控的信心。副行长胡罡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总体来说,资产质量改善的趋势可以持续。”

如果说风险指标反映的是一家银行当前静态的资产质量情况,那么资产结构性指标则能预示银行资产质量未来走势,而结构调整的背后,也体现着一家银行风险管理的“细功夫”。

中信银行高度重视资产组合的安全性,不断加强宏观研究与行业研究,持续优化大类资产配置。从贷款结构来看,对公与零售大致6:4的整体安排是比较安全的配比。细分零售贷款,个人贷款占比76.5%,其中有住房抵押的贷款占比达85%。在对公贷款方面,在行业上,一方面向国家鼓励、前景良好的行业倾斜,如前文提及的绿色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乡村振兴、普惠金融等方向,另一方面,也向风险回报表现较好的行业倾斜;在地域上,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地区的存量贷款占比已达70%,上半年这些地区增量贷款占比达78%。

结构的调整带来更高质量的客群基础。截至半年末,中信银行A级及以上客户贷款余额占比稳定在71%左右;此外,客户集中度亦明显改善,前十大客户实质担险资产余额较2018年末下降近40%。

新零售的“细功夫”:

顶层战略带动,“三全、五主、四环、两翼”落地

谈属性,怎样的银行业务更为弱周期,受经济波动影响相对较低,资本消耗又较轻,可以成为银行经营穿越周期的“压舱石”?谈未来,共同富裕与财富管理的大时代大幕已然开启,怎样的银行业务能寻获又一个增长极?谈估值,上市银行的PB早已结构性分化,在这场分化中,怎样的银行业务特色更能博得资本市场的青睐?答案显而易见:零售业务,尤其是以财富管理为核心打造的零售能力。

紧扣转型方向,中信银行自2021年提出“零售第一战略”,两年来在体制建设、组织架构、系统支撑、资源配置等各方面加速布局。至半年末,中信银行“新零售”已稳固市场地位,零售AUM、零售信贷在总量、增量、增速上均坐上竞争激烈的股份制银行梯队第二把交椅;在市场有效需求疲弱的上半年,中信银行个人信贷增量逆势走强,创近五年同期新高;细分指标中,信用卡分期交易量增速排名股份制银行同业第一。

跑赢大市的不止有“量”、还有“价”。其中个人存款成本、新发放个人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变动均优于同业平均。

在此零售发展势头及市场地位之上回看中信银行的股价领涨,想必“新零售”的全面落地一定是其中的引动因素之一。

而中信“新零售”动能跃升的“细功夫”,则体现在“三全、五主、四环、两翼”的中信特色打法上。如本号早前系列观察文章《中信零售银行:站上“撑杆跳”的新起点》、《追剧中信银行新零售“撑杆跳”:助跑势能与压杆动能》所及,“三全”是指“全产品、全客户、全渠道”,“五主”是指成为客户的“主结算、主投资、主融资、主服务、主活动”银行;“四环”是指在内外部生态,由内而外次第形成“板块融合、全行联动、集团协同、外部联结”;“两翼”是指在服务方式上,以“数字化、生态化”为两翼。最后,零售服务落脚在对“用户价值”的提升之中。

据副行长吕天贵介绍,在“三全”路线图之下,上半年,中信银行以数字化手段洞察客户需求,全渠道自动化部署经营策略,手机银行、AI 智能、远程渠道协助线下客户经理服务超 7,000万客户,由4个以上渠道交互触达的客户数较去年同期增长192%,提升富裕及以上客户数达去年同期3倍。

在“四环”路线图之下,板块融合方面,上半年个贷客户转化新增借记客户同比增长52%,分行渠道发放信用卡超100万,较去年同期翻番,占信用卡整体发卡的比重,从此前几年的5%左右,提升至如今的30%;全行联动方面,以“投行+私行”等模式,通过“云企会”平台服务企业家超5,000名,上半年转化私行客户同比提升66%,双向赋能的是,通过私行业务,公司金融获取对公企业客户同比增长48%;集团协同层面,去年推出的“中信优品”获得市场良好反响与口碑,在此基础之上,今年已有多只权益基金当月首发销售规模排名市场第一;外部生态方面,中信银行选择了20家头部平台,其中已经深度合作14家,在7家平台上中信信用卡获客份额排名可比股份制银行同业第一。

零售业务的养成从来不是一蹴而就,却会在战略定力之下,在机制配套之上,形成飞轮效应。吕天贵表示,下一步,中信零售将以提升自身能力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聚精会神构建自身能力,如投研驱动下的投顾服务能力,支撑个贷业务结构优化,强化个贷数字化运营和数字化风控能力,推进企业级架构项目,不断在客户导向下推动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优化结构,提升价值。

特色战略的“细功夫”:

不断夯实协同机制,协同赋能业务发展

在竞争相对同质化的银行业,中信银行却拥有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发展之路:集团协同。这也是或能打开中信银行在资本市场估值想象空间的一张特色名片。

在我的理解中,集团协同能带来的不是简单的量变,未来这将是金融供给侧的一次“升维”。

曾有一位银行业资深人士向我打过这样一个比方:就像人们有医疗需求,去医院问诊,往往第一步就是“分科挂号”。而事实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路只能匹配简单逻辑的诊疗,对于复杂需求,最好的医疗资源是多学科专家会诊,一站式解决系统性的、相关联的健康需求。

类比到金融业,事实上,客户们的需求本身亦不分科,这些需求是综合性的、一揽子的。就像中信协同服务框架之下已经形成的案例:比如协同服务不良化解,中信银行携手中国华融带动盘活佳兆业集团800亿元项目货值,创新产融协同支持房企新模式,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又比如中信银行陪伴企业客户一路走到IPO,此时客户除了需要传统银行服务,还需投行服务、抑或是联动中信证券、中信建投的券商保荐;再比如大企业客户要发行REITS,需要经验过硬的券商作为ABS管理人,需要类似华夏基金这样的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还需要中信银行作为基金托管人。而中信集团金融牌照覆盖了银、证、保、信,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支全明星舰队: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诚人寿、华夏基金、中信期货等集团子公司,在他们各自领域的行业内,都是头部机构。

此外,中信集团还有着产融结合的资源优势。中信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之一,除了综合金融服务,集团业务还涵盖先进智造、先进材料、新消费和新型城镇化,组成五大业务板块,并在多个与中国经济密切相关的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从半年报观之,中信协同成效已经持续释放,助力银行高质量发展。

对公业务方面,中信银行联合集团金融子公司为对公客户提供融资规模超9,795亿元,托管规模新增1,068亿元,托管总规模21,974亿元,对公代销369亿元,同比增长24%。

零售业务方面,零售协同代销规模591亿元,共享高端客户4,399户,同比增长5%。

资本市场方面,中信银行服务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两家券商,保荐上市企业授信覆盖率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募集资金账户开户率提升14个百分点;联合两家券商为客户主承销债券898亿元、推介承销交易所债券817.31亿元。

不良化解方面,上半年实现天津钢管、半岛城邦2个协同重点项目落地,债权本金合计53.58亿元,协同处置风险化解取得良好成效。

总结稳健业绩数据背后各个经营层面的“细功夫”,中信银行“强化党建引领、服务实体经济、打造价值银行”三大经营导向,与“稳息差、稳质量、拓中收、拓客户”四大经营主题,在此纲举目张。具体的经营策略或许会因时、因势而变,但背后的战略是一脉相承的,是有定力的。

中信银行,在探索价值银行之路上一往无前。在支持国家战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层面,中信银行挑起金融国企担当,坚守金融本源,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金融机构只有更好地融入国家战略才有价值,才能够实现自身发展,才能够更好地防范风险。”行长刘成表示。

对提升用户价值的层面,中信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久久为功夯实客户基础,以打造价值客群为目标,在客户经营手段、工具、模式、产品、机制等方面提升专业化水平,一方面以金融助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方面也提升客群经营质效。

作为一家上市银行,中信银行探索股份制商业银行自身发展规律,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越向前,越精彩”,以全面协调发展的稳健业绩,争取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

(本文数据合作:东方财富Choice,企业预警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