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构建绿色新生态

查股网  2024-01-19 02:35  中信银行(601998)个股分析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文章。

近年来,中信银行坚定不移服务实体经济,绿色信贷获得长足发展。截至2023年11月末,中信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超4600亿元,较2023年初增长超1300亿元,绿色信贷占各项贷款余额为8.8%,绿色债券承销和投资、绿色理财、绿色租赁、碳账户等业务亦在大力推进,中信银行正奋力书写“有态度、有力度、有温度、有广度、有速度”的绿色金融大文章。

深入学习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坚定绿色发展“有态度”

ESG理念正逐步渗透到中信银行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在2023年3月的业绩发布会上,中信银行管理层阐明了绿色金融发展的策略和举措,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绿色发展的决心传递给市场。

中信银行深刻认识到,必须抓住绿色转型的历史机遇期,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加快推进低碳转型,主动防范气候变化风险,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才能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此,该行以战略引领绿色金融发展,在董事会及高管层设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统筹制定战略目标,将绿色发展上升到战略高度。2023年,中信银行还制定绿色金融发展规划,从顶层设计、组织架构、资源配置、体系支撑、产品方案、区域发展等多角度整体布局,全面支持绿色发展。

以“四绿”为主线将政策落在实处

助力绿色转型“有力度”

中信银行以“四绿”为主线,积极将各项政策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首先,优选绿色行业,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领域,大力支持包括清洁能源、节能降碳、环境保护在内的7大领域;其次,精选绿色客户,聚焦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等领域的头部客户,结合“五策合一”研究成果,形成首批百户绿色客户名单,并将定期更新和扩充。第三,丰富绿色产品,中信银行充分发挥中信协同优势,结合场景需求以及绿色产业发展特点,立足于“银行+银行子公司+集团子公司”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打造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租赁、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绿色实业、绿色咨询在内的“1+N+N”绿色金融产品谱系。2023年,该行成功发行2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有力支持了绿色金融业务拓展;信用卡创新产品“中信碳账户”已有超800万用户,减排量超7000吨,逐渐成为广大用户的个人绿色账户。最后,开展绿色服务,依托碳技术及碳咨询打造“绿色技术+绿色金融”特色化服务。中信银行联营单位——中汇信碳资产正在与多家林业集团洽谈,为林业企业提供CCER[CCER:(ChinaCertifiedEmissionReductions)中国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开发+金融+交易的一站式金融服务。

与企业一路同行共成长

服务实体经济“有温度”

中信银行自成立以来就与实体经济一路同行,持续发挥金融机构的资源配置功能,努力提升实体企业的资金可得性,持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助力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弯道超车。中信银行不遗余力支持制造业客户低碳转型发展,不仅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口碑,也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例如,中信银行参与支持建设的中信戴卡轮毂6号工厂入选全球制造业“灯塔工厂”名单,依托资源循环利用、互联网5G+,智能制造等技术和工艺,实现智能闭环制造流程,打造了一个绿色低碳、智能化、数字化、柔性化的“灯塔工厂”。

灵活运用“绿色+科创”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中信银行敏锐把握某民营电气集团急需债券融资渠道、获取低成本融资的需求,围绕该集团主营业务和行业特点,量身定制“绿色债券+科创票据”的综合融资方案。由于充分把握了政策机遇期,实现该笔业务“绿色+科创”双贴标资质,创新助力客户拓展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

交叉融合做好“绿色金融文章”。绿色低碳技术领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重合,发展绿色金融可以对高新技术领域给予有效支撑,同时还能交叉带动乡村振兴、普惠金融领域的信贷投放,具有“一举多得”的金融支持效果。截至2023年11月末,中信银行投向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太阳能及风力发电装备制造、废旧资源再生利用、污水处理再生利用、既有建筑节能及绿色化改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绿色信贷交叉领域的信贷余额超2000亿元;投入到绿色有机农业、绿色畜牧业、园区产业链接循环化改造、城镇集中供热系统清洁化建设运营和改造等乡村振兴与绿色信贷交叉领域的信贷余额超1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