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上协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访谈录——中衡设计集团多端协同设计智能化管理项目

http://ddx.gubit.cn  2023-09-04 21:39  中衡设计(603017)公司分析

本报记者 李乔宇

为积极推动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促进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组织开展了“2023年度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为充分发挥入围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针对案例入围企业开展了“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线上访谈”工作,业内资深咨询机构、媒体与入围企业数字化转型负责人面对面,围绕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问题、战略、技术、管理等方面展开交流。

中衡设计入围案例“中衡设计集团多端协同设计项目智能化管理”。中衡设计集团结合在建筑设计领域的经验,推出多端协同设计智能化管理项目。项目基于RPA技术,集成审批系统,域控制器及出图平台。解决了建筑设计项目从立项到出图交付,各个环节操作跨组织,跨平台,权限失控的问题。为全集团近千名设计师的设计工作和相关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在行业中起到鲜明表率作用。就此中衡设计集团企业与信息化发展总监徐来分享了中衡设计集团多端协同设计智能化管理项目。

以下为访谈实录:

问题:中衡设计集团所在的业务领域和行业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回答: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苏州工业园区设计研究院,创建于1995年,2003年改制为民营企业,2014年在主板上市,成为建筑设计领域第一家上市公司。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建筑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和工程总承包,围绕建筑工程产业链开展业务。

问题:中衡设计集团数字化转型团队的架构和主要职能是什么?

回答:中衡设计集团将IT部门公司化并向上市公司承接业务的方式,将其独立成企业进行管理。团队分为三个部分:基础架构和安全团队、应用部门、研发管理和政府项目申报团队。这样的架构有利于利用小微企业税差为上市公司节约成本,同时也有利于将企业打造成高科技公司,在研发管理、项目申报等方面获得更多优势。

问题:多端协同设计智能化管理项目主要是针对哪些痛点建立的?

回答:由于政府对建筑设计行业的监管较为严格,中衡设计集团的很多业务需要向政府或授权的相关单位备案、登记,获反馈意见或批复后,公司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流程。一年前,政府加强了监管要求,需要企业在系统中上传相关的备案资料。在此背景下,中衡设计集团提出这套智能化管理项目的规划,将现有的几个系统进行整合,并将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以拍照或扫描成PDF的方式在政务系统里保存。同时规划了其他的一些项目管理上的应用,以尽量少改变员工的习惯和不增加其工作量为前提,利用技术和合理流程将过程自动化。

问题:多端协同设计智能化管理项目的目标是什么?

回答:首先是使内部系统数据与政府监管要求匹配。其次是从投资的角度出发,以减少投资、最大限度利用已有投资、不增加工作量、保护原有的手段等为目标,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来替代人力。第三,从技术手段去评估是否有成熟或适用的技术,以相对合适的成本完成项目。

问题:项目实施需要的主要技术组合是什么?

回答:项目主要使用了云计算技术,中衡设计集团与微软云、华为云都有长期合作。此外,还涉及到了一些AI技术,如图像识别、票据识别等,以及RPA打通几个系统之间的数据,实现自动填报。

问题: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来自于哪方面?又是如何解决的?

回答:整体上项目实施比较顺利。前期需要花费时间去梳理业务流程、访谈和设计图纸。由于项目做法可借鉴的经验不多,需要一些成本投入。在实施过程中,公司与业务部门,以及与外部资源之间的配合比较紧密,最终项目实施比较顺利。

问题:多端协同设计智能化管理项目有哪些成功经验,可以在未来工作中可以复用或者借鉴?

回答:由于建筑设计行业强监管的特点,任何错误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公司采取了自动化手段来避免人为错误,从而排除潜在的隐患。同时根据现有数据来看,建筑设计行业的总体数字化水平较低,从业人员的数字化管理意识和素养也较为欠缺,公司需要从人员角度出发,通过提高效率、减少工作量等方式来推动管理措施的落地,这样才能更容易地得到从业人员的配合,从而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在建筑设计行业中,这种管理方式比较有借鉴意义。

问题:中衡在多端协同设计智能化管理项目引入了哪些技术合作伙伴?

回答:在云服务商方面,由于中衡常年和微软合作,选择了微软的代理商,项目也进入了微软官方的案例库。在RPA方面,中衡选择了一个国内的服务团队,价格合理,服务到位,能够满足定制化的需求。对于原来的老系统,不再需要原来的供应商,而是通过RPA来解决。

问题:多端协同设计智能化管理项目现阶段的成果如何?

回答:目前项目已经完成,这套管理项目方便了业务部门,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并且在政府的信用考评中获得了好评。同时,该技术还能够生成数据报表,提供给管理层和业务部门参考。

问题:项目未来会有更新或者功能上的升级吗?

回答:目前政府的监管要求没有变化,项目不会再有大的调整。但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未来可能会有新的应用场景出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因此,我们仍在不断探索和挖掘数据的价值,以更好地满足业务需求。

问题:建筑设计行业整体数字化转型水平如何?

回答:整个行业的数字化水平都偏低,但是并不意味着不能进行数字化转型。对于传统的建筑设计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的意义在于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来实现业务的增量,而不是仅仅提高管理效率。对于“做增量”,中衡设计集团采取了两方面措施:第一是数字化设计,将数字化手段应用于超大型复杂项目的设计中,例如利用计算机数字化模拟来代替传统的抗震实验,为客户节约大量资金。第二是建立数字化生态,通过企业孵化器,建立起一个基于数字化的生态,引入各种数字化技术和解决方案,将其融入到企业的解决方案中,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核心是围绕增量。数字化已经成为建筑设计企业必须掌握的技能和知识,只有掌握数字化技术,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作为传统企业,自己不可能从0到1去研发数字化产品,因此需要通过建立数字化生态来引入外部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实现数字化转型。

问题:中衡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如何打通协同内外部生态?

回答:中衡成立了数字化子公司,以更快、更灵活的方式去整合资源,并通过设立公司和分红的方式激励核心团队。同时,快速切入客户痛点、以客户为中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市场竞争激烈,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对于民营公司来说,需要更加依赖合作伙伴和贴近用户,以更快速、更高效的方式去推进。

问题: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资源基础,中衡设计集团从技术、组织、流程等方面如何更好的整合利用数据资源?

回答:目前国内从设计到工程建造是分开的,导致数据仅限于前期的一些图纸和非结构化数据。因此,中衡目前收集到的数据很难变现,也无法增加收入。同时,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政府已经将数据的重要性上升到与土地、资本同等高度,但如何确权、交易、定价等问题,需要由政府或行业协会、监管部门牵头解决,而不是由单个企业来考虑。

问题:未来中衡设计集团将关注哪些技术?

回答:BIM是建筑行业中最有价值的技术,因为它可以实现建筑的完全数字化,并为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提供支持。然而,BIM技术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发展。同时,IoT技术和云技术也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它们可以为BIM提供数据支持和存储、传输等方面的支持。总之,这些技术都是建筑行业中非常重要的技术,但目前仍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

问题:人才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之一,如何培养和发展数字化转型的合格人才?

回答:培养和发展数字化转型的合格人才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首先,组织应建立开放的机制和灵活的团队结构,以使团队成员能涉猎更广的业务和技能,包括财务核算、市场开拓等,以培养全面的经营意识。促进不同行业、岗位的交流,参与行业会议和活动,拓展视野,共享最佳实践。此外,营造情怀和对产品热爱的文化氛围是重要的,要让人们认识到长期价值和意义,快速迭代产品,有效推广,同时具备技术、表达和沟通能力。

问题:您认为应该如何更好地激发团队成员参与转型?

回答:激发团队成员参与转型需要从经济和情感两个角度着手。在经济层面,制定明确的激励计划,为核心团队提供股权、职务等激励,让他们看到成长空间。但仅有经济激励不足以保持参与,年轻一代更看重认同感、成就感。为此,可以为他们提供分享、讲师、专家等角色,让他们参与活动、演讲,增加其价值感,创造成就感。此外,给予更多授权,让团队成员在框架内自主决策,即使失败或走些弯路,也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问题:您认为企业文化应该如何更好地匹配数字化转型?

回答:企业文化应与数字化转型相匹配。首要是确立价值认同,数字化转型不是IT的推动,而是业务主导,以客户为中心。传统思维应转变为数字化角度,鼓励用数字解决问题,避免纸质流程。高层要鼓励并示范这种转变。此外,提升员工数字素养,通过技术培训、讲座,了解行业内外的数字化应用,开拓视野,创造创新。综上所述,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价值认同、创新思维和数字素养的支持,以此匹配企业文化。

(编辑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