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新质生产力 上市公司在行动丨中科曙光:上线“模型仓库” 打造智算中心 让AI成为“最强生产力倍增器”
2024年,“新质生产力”成为大家最为关注的热议概念。与此同时,以AI(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前沿技术正处于全面突破阶段:大模型、数字人、文生视频等关键词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引爆舆论场,让国人直观感受到“未来已来”。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如何借力当前方兴未艾的AI浪潮,使AI成为“最强生产力倍增器”,实现发展模式的全方位升级,被视为当下最大的增长点和突破口。
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当前,中国上市公司正全面拥抱“AI时代”,并在这一过程中探索AI赋能千行百业的无穷可能性,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添砖加瓦。
锻造新质生产力,上市公司在行动!
今天,就让我们来关注上市公司中科曙光(SH603019)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在为AI技术建设坚实“底座”的同时,同步助力推进AI在行业领域的场景化应用,使AI真正成为“最强生产力倍增器”。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曙光”)作为我国核心信息基础设施领军企业,为中国及全球用户提供创新、高效、可靠的IT产品、解决方案及服务。
随着AI时代的到来,中科曙光结合自身在高端计算、存储、安全、数据中心等领域的深厚技术积淀,并充分发挥高端计算优势,为“AI+产业”“AI+行业”的全面应用提供了可靠保障。
“模型仓库”为AI赋能行业提供可靠支持
龙年伊始,“文字生成视频”大模型Sora点燃了科技界第一把火。仅需简短一句话,即可生成一段高质量的60秒视频,Sora的诞生,将为影视、短视频、游戏等下游行业带来生产力变革。
Sora的诞生,标志着AI正在进入“从大模型技术到场景化应用”的阶段,2024年也必然是大模型应用向深向实的一年。
但在大模型落地行业场景的过程中,开发者仍面临着学习门槛高、调优复杂、算力成本高等难题。基于这一点,中科曙光正式上线“曙光AI模型仓库”,开放百余款模型源码下载,创新“算法分享×算力支持”模式,以下载即用、快速适配、稳定高效的使用体验,为千行百业开发者搭建起易用高效的大模型平台。
在算法分享方面,曙光AI模型仓库涵盖100+关键场景、100+款精调最优模型,集成了图片分类、物体检测、语义分割、超分等典型场景网络模型,覆盖90%以上的NLP大模型及10%以上的CV大模型。以开源、下载即用的形式,面向金融、能源、科教、交通、生信、医疗等行业开发者,提供二次开发参考。
在算力支持方面,基于曙光智算平台的澎湃算力,低延时、快生成,为用户提供从开发到验证的一站式服务,未来还将实现在线调用功能,助力开发者更高效构建应用。
当下,数十家主流AI企业已借助平台开展工作,以加快开发速度、提升开发质量、降低开发门槛等价值,助力大模型应用创新更快、更省、更高效落地。截至目前,曙光AI模型仓库模型下载量超2000次,镜像下载量超5000次,模型从下载到使用最快可达10分钟以内。
未来,曙光AI模型仓库将继续基于国产加速卡进行模型调优适配,推动模型库规模进一步提升。预计今年精调模型数量将达240个,2025年支持精调模型达720个,2026年支持精调模型数达1000+个。
标杆级智算中心已在多地服务千行百业
当前,人类已进入“AI时代”。与此同时,人类也迈进了“算力时代”。各类AI的场景和运用,都需要算力的全方位支持。
在技术革新和产业发展的双重催化下,智算中心作为算力生产释放的主要载体,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不仅要提供算力、算法、数据协同一体的综合服务,更要致力于推动AI技术的落地应用和产业生态的聚合带动,为区域、行业发展带来切实的价值效益。
作为智能计算赛道关键参与者,中科曙光基于技术经验积累与生态资源,早在2021年,就打造出业内标杆——5A级智算中心,紧密契合了时代与产业的发展诉求。中心凭借“开放、融合、绿色、普惠、服务”等显著特点,实现了包括算力供给、算法优化、数据服务及行业应用在内的全场景智能计算服务,并依托开放多元的产业生态,进一步驱动AI与各行各业从点到面的融合,为需求侧带来更易用、更通用、更经济、更节能、更省心的算力应用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5A级智算中心底层搭载了自研国产智能计算硬件资源,既能满足数值模拟、AI训练、AI推理等全精度、全场景计算需求,又确保了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此外,中心还采用开放包容的建设路线,在完成各类主流算法、框架及大模型适配优化,进一步降低算力应用门槛的同时,还让上下游伙伴尽可能参与到整体项目建设中来,带动产业链整体发展。
目前,曙光5A级智算中心已在合肥、长沙、北京、青岛等多地投运,赋能金融、通信、能源、工业、医疗、科研等诸多领域,驱动海量生态应用落地,为区域和行业的数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锻造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AI技术将大有可为。作为以技术创新为基因的科技企业,中科曙光未来将持续专注于核心技术研发,并与用户、合作伙伴携手共建应用生态、推动产业进步,以科技创新助力“数字中国”建设,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