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网能加大科林电气话语权:提请董事会换届,一口气满额提名人选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卢晓 北京报道
收购成为家电巨头们多元化的一个重要方向,随之而来的公司治理也成为家电巨头们面对的必修课之一。
7月25日,聚焦电气设备制造及服务的科林电气宣布,其第四届董事会、监事会任期届满,并对外征集董事、监事候选人。而在此之前,因为超期服役,其第一大股东青岛海信网络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信网能”)已提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进行董事会及监事会换届选举,并一口气满额提名董事会人选。
今年3月才成为科林电气第一大表决权股东的海信网能,显然希望通过董事会改选加强对科林电气的控制。而随着入主科林电气,海信的多元化道路一直在迅速扩张。
提请董事会换届选举
在7月23日提请科林电气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函中,海信网能一口气满额提名了7位董事候选人和2位监事候选人。
其中,四名非独立董事提名人选均来自海信系,包括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陈维强、海信网能总经理史文伯、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经营与财务管理部总经理吴象松和海信 (山东)冰箱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副总经理张俊强。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持有海信网能92.29%的股份,
在提出改选背后,一方面,公告显示科林电气第四届董事会和监事会自2023年9月11日就已任期届满,目前已“超期服役”10个多月,且3名独立董事均已提出辞职。
另一方面,海信网能今年3月首次成为科林电气大股东,目前拥有44.51%的表决权,与第二大股东的表决权比例相差15个百分点。有业内人士在跟《华夏时报》记者交流时认为,按照上述表决权比例,海信网能在科林电气董事会中至少应获得半数席位。
而对于海信网能为何一口气满额提名科林电气董事会人选,《华夏时报》记者从海信知情人士处获悉,海信自7月3日起的三周时间里,一直通过电话、微信、书面发函以及当面等方式,积极跟科林电气主要股东沟通董事会换届选举等事宜,并提出合乎股权比例的建议方案,但并未得到相关各方的理解和响应,相关方始终坚持严重脱离股权及表决权比例、不合情理的董事提名方案,海信迫不得已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正式向上市公司董事会提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启动董事会、监事会换届选举程序。
此外,海信知情人士还表示,海信满额提出7位董事候选人和2位监事候选人,也是遵循换届选举的规则而提出,海信仍欢迎各方依法合规地参与科林电气公司治理,共同推动上市公司未来平稳、有序、健康发展。
收购加码多元化
7月3日对于海信网能和科林电气都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就在前一天,海信网能今年5月对科林电气股东发出的要约收购完成交割。
通过上述要约收购,海信网能收购了约5450万股科林电气股份,占其总股本的20%,要约收购价格为27.17元/股,粗略计算海信网能为之付出了约14.8亿元资金。目前,海信网能共计持有科林电气34.94%的股份,并持有科林电气副董事长李砚如、总经屈国旺委托的占公司总股本的9.57%的表决权,合计持有科林电气44.51%的表决权。
海信网能在今年5月的要约报告书中表示,本次要约收购是基于海信集团发展战略以及对上市公司价值及其未来发展前景的认同,希望进一步提升对科林电气的持股比例,增强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稳定性,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
需要提及的是,在今年3月18日首次成为科林电气第一大表决权股东时,海信网能就强调了对公司控制权的重视。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海信网能是在今年3月通过证券交易所系统集中竞价购买科林电气股份、收购主要股东股份及取得表决权委托的方式,以19.64%的表决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随后海信仍然持续加码,科林电气今年一季报还显示,截至4月2日,海信网能持有表决权比例达到23.52%(含未过户股份),已超过实控人张成锁。
在强调控制权背后,以家电业务起家的海信,正通过收购在多元化道路上越走越远。
以海信网能大股东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所持的上市公司来看,目前除了海信视像和海信家电两家黑白家电公司外,其还通过海信视像间接持有主营LED芯片业务的乾照光电近24%的股份,以及持有日本三电株式会社近75%的股份,后者主要从事汽车空调压缩机等业务。
这些多元化业务也正成为家电巨头们新的增长点。
仍以科林电气为例,其2023年营收超39亿元,归母净利润近3亿,净利润率7.82%,今年第一季度,其净利润率超过9%。作为对比,海信视像2023年收入536.15亿元,归母净利润20.96亿元,但净利润率只接近4%,今年Q1则为3.66%。而从资本市场估值来看,海信视像的市值是科林电气的4倍左右,但它的市盈率(TTM)为13.12倍,科林电气这一指标则接近20倍。
事实上,不止海信,家电巨头们近年来都纷纷向能源、汽车等领域跨界进军。财经评论员郭施亮也在跟《华夏时报》记者交流时认为,普通家电市场发展比较饱和,想象空间不大,市场对家电企业的估值也比较保守,“它们要么转型,要么寻求第二增长曲线,打开盈利增速瓶颈。”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