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周年 · 亲历 | 深植实体热土,南华期货“舒枝展叶”

查股网  2025-09-19 14:45  南华期货(603093)个股分析

(来源:看横店)

编者按:今年是横店集团创业50周年。为传承企业文化,凝聚员工力量,我们围绕集团创业过程中的16个方面的主要事件,推出“50周年·亲历”专栏,以亲历者口述的形式,讲述集团的发展历程,展现创业精神、团队力量以及集团在不同阶段的战略决策和发展成就。让我们透过这些亲历者的视角和故事,感受一代代奋斗者的热血与智慧,汲取迈向未来的信心与力量。

本期邀请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夏晓燕、董事总经理唐启军、市场管理总部总经理兼国际部总经理李玲芳讲述亲身经历,通过那些最具温度的记忆底片,感受南华人守正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内核。

南华期货投教基地

我是南华这个大家庭的孩子

口述:夏晓燕

1996年,我从南都期货杭州营业部进入南华期货总部,成为第一批员工。

那时,年轻的我们既兴奋又紧张。兴奋在于,大家都觉得,在中国市场经济改革深化的进程中,期货作为对冲风险、发现价格的工具,前景一片光明。而紧张则在于,当时中国期货行业开始进入一轮清理整顿期,在未知中探索前行,无疑充满了艰险与挑战。不过现在回头看,事实证明我当初的选择是勇敢的,也是正确的。

南华期货风控团队通过实时、准确、全面的综合风控体系为客户建立风险屏障南华期货风控团队通过实时、准确、全面的综合风控体系为客户建立风险屏障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期货行业正在经历野蛮生长后的整理期, 那个年代的风控建设几乎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从最初的完全被动风控,到人工利用Excel表单辅助管理,再到利用软件商为我们量身打造一套多参数调整的实时风控系统,逐步成为了行业通行的标准风控模块之一——我们不断打磨自己的“解决方案”,这种“求索”的精神也延续至今,将长期积累的处理经验及专业知识提炼成可量化的规则,以更贴合我们自身业务风险管理的需求。

顺应南华期货多元化发展的经营战略,在公司董事长罗旭峰的带领下,我们逐步搭建起经纪业务、风险管理以及财富管理业务的风控团队。

在此背景下,我们的风控团队也积极转变角色,不再是过去简单的“守门人”,而是主动深入业务前线,扎根于各个业务单元之中。

当然,难免还是会偶尔发生业务和风控之间因视角不同而产生碰撞甚至矛盾。但我们都深知,所有团队都锚定着同一个核心目标,即公司的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大家在动态平衡中推动公司稳步前行,实现共同的愿景。

2019年8月30日,国内首家A股上市期货公司南华期货在上交所鸣锣开市2019年8月30日,国内首家A股上市期货公司南华期货在上交所鸣锣开市

2019年8月30日,南华期货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首家A股上市的期货公司。当上市的钟声响起时,我们所有南华人都心潮澎湃。这是属于每一个南华人的荣耀。背后有横店集团近三十年的支持托举,也有我们自己不眠不休的努力。

以“无中生有”的智慧,在数据洪流中筑起数字堤坝;以“敢为人先”的胆魄,推动人工风控向系统化风控转型; 以“精益求精”的执着,打磨风险管理细节;以“务实肯干”的坚守,履行对公司对客户对市场的承诺——在我看来,这就是“横店精神”在金融领域的延伸。

公司是承载个人价值的土壤,唯有坚持长期主义,才能走得更远。我是南华这个大家庭的孩子,我享受着大家庭的温暖,也愿意一如既往地守护我的大家庭。

金融的“根脉”长在土地里

口述:唐启军

我是东北人,对土地好像有着天然的感情。在农民的眼里,作物的丰歉与期货的波动似乎从未有过交集。然而,命运却让我成为了那个将金融与农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人。

2007年,南华期货正驶入发展快车道,在公司董事长罗旭峰的感召下,也带着希望用金融工具助力农业发展的使命,我加入了南华。

2018年,南华期货“保险+期货”赵光农场大豆收入险试点项目理赔仪式现场2018年,南华期货“保险+期货”赵光农场大豆收入险试点项目理赔仪式现场

南华期货能成为金融服务三农的一支重要力量,离不开其“扎根黑土地”的战略布局。2008年,我们在黑龙江省成立农产品研发中心,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在东北粮食主产区设立农产品研发中心的大型期货公司。

随后,我们迅速组建了一支活跃于期货、现货市场的专业团队。 我们每年都会开展“期货知识下乡”活动,掌握农产品的种植、生长、收获等一手信息,向农户普及期货知识,免费提供服务“三农”热线,随时解答农户和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农民春播秋收的辛劳,最怕遭遇“丰产不丰收”的困境。而我们作为金融机构,能用专业工具为他们筑起一道风险防线。在这个过程里,农民和我们慢慢从“毫不相干的陌生人”变成了“并肩作战的战友”,也开始逐渐理解期货能实际带来的经济效益。

让我印象很深的是2016年在赵光农场做的大豆价格险“保险+期货”项目:当年共有100来户投保,到年底一算,总共给大家赔了约84万元,把产量和价格双重波动带来的损失都补上了。真金白银的收益摆在眼前,这几年,主动找我们做风险管理对冲的农户越来越多。

2019年南华期货与海伦市“保险+期货”项目签约2019年南华期货与海伦市“保险+期货”项目签约

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在海伦市,2017年至2024年间,我们连续8年通过“保险+期货”项目服务“三农”,相继完成10余个项目,累计覆盖322万亩种植面积、4.6万余户农户,总赔付达1.46亿元。

企业的成长绝非孤立。助农与公益,本质上是企业反哺土壤、滋养根脉的过程,是从“被动履行社会责任”到“主动创造价值”的升华。金融服务农业,从来不是居高临下的“给予”,而是蹲下来听需求、沉下去做实事。

将南华服务三农的决心融汇于横店集团五十年的发展历程,当企业与农民的笑脸、乡村的振兴、社会的温暖紧密相连时,它的生命力才会更持久,品牌才会更有温度。我相信,我们的价值,最终要由为社会创造了多少幸福来衡量。

做“快船上的水手”,驶向广阔世界

口述:李玲芳

如果说南华期货是一艘快速航行的船,那么横店集团就是在背后支撑的航空母舰。2004年,我一跃登上了南华这艘驶向广阔世界的“快船”。我给自己的角色定位就是一个“内行化的外来者”——我既是连接南华国内外市场的“架桥人”,也是横店集团拓展国际金融版图的“开拓者”。

2006年,经中国证监会批准,首批内地期货公司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图为2007年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南华期货(香港)有限公司开业典礼

2006年,南华期货成为首批获准赴港展业试点的6家期货公司之一。我被选中去筹建全资子公司南华期货(香港)有限公司。2007年7月,我们拿到香港证监会牌照许可,并于当年9月正式开张。

“拓荒”的阶段,我觉得最大的挑战来自于文化差异和市场环境。香港的交易习惯与大陆大不相同,招聘本地合适的人员成为难题。

不过,我们没有放弃。过年找不到交易员就自己去顶班,香港本地找不到普通话交易员就让大陆总部支援。2008年,我顺利拿到了香港RO资格,也就是大陆的首席合规官,这是来自大陆的第一张女RO资格证。

与此同时,我们找技术公司定制了第一套中文界面的电子化交易平台。2009年,我们又将LME的电子盘接入了平台。南华一跃成为行业头部的中资公司。

在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我们也曾多次遭遇危机与考验。2009年MFG曼氏集团的突然倒闭,让我们在欧洲的客户资金遭遇冻结,好在股东及时增资相助,我们才得以渡过难关。也正是这次教训,让我们意识到自主清算的重要性。

此后,我们陆续将香港交易所、美国CME、新加坡等全球主流交易所的清算资格一一拿到手,让横华国际成交量的90%以上都是在自己的清算席位上。

2019年,我回到大陆,牵头组建了南华期货国际部,负责拓展QFII和国际化海外客群,并第一时间将我们的海外合作伙伴“反哺”到南华总部。

首先,我们将横华国际的几家子公司申请成为中国大陆交易所的海外会员,并让我们在中国香港、新加坡、英国、中东的合作伙伴都成为南华的海外会员。

2023年,南华金融(英国)有限公司出席LME亚洲年会

而后,我们提供从准入资格开户,到双语交易员,到TT、CQG等海外客户熟悉的交易平台,再到定制化结算报告等“一站式”服务,从而迅速把南华带到一个国际化的服务水准。

QFII政策开放期货衍生品后,我们又联合香港和新加坡横华资管两位“盟友”,让众多大型跨国公司通过海外美元大账户参与到中国的衍生品市场中来。

“跨界者”和“搭桥人”的角色并不容易。作为“快艇上的水手”,我深知只有依托于母舰的坚强支持,才能在风浪中稳健前行。

整理手记

作为中国期货市场草创时代的先行者,南华期货的历程,既是一部充满开拓勇气与初心坚守的成长史诗,也是一段肩负制度创新、科技赋能与国际化探索的漫漫征程。在横店集团这艘“巨轮”的支持下,南华期货以敢为人先的胆魄、长期主义的坚守、务实肯干的作风,以及“守护客户、服务实体”的初心,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扎根”与“出海”。与时俱进,其将以稳健而遒劲的笔力,持续在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中书写金融服务实体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