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达股份:上市十年淬火成钢 踏上高端制造新征程

查股网  2024-12-19 11:00  福达股份(603166)个股分析

本报记者李雯珊 见习记者刘晓一

图①福达股份曲轴智能化生产线 图②福达股份新能源混动曲轴 图③福达股份重工锻造6300吨热模锻智能化生产线 图④福达股份上市十周年庆典活动现场 刘晓一/摄

过去十余年间,中国汽车从燃油切入新能源赛道,实现“换道超车”;汽车零部件从依赖进口到关键领域自研自产。中国汽车企业在广袤的全球市场中穿针引线,也在微观的锻造间精益求精。汽车产业链的一小步,是中国智造的一大步。

自然风光甲天下的桂林,也孕育出了一家汽车工业领域的“隐形冠军”——桂林福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达股份”)。公司主要聚焦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发动机曲轴(以下简称“混动曲轴”)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今年,是福达股份上市10周年。

“说到产品、说到制造,我很激动。”提及制造业,福达股份创始人兼董事长黎福超的声音顿时高昂起来。在与《证券日报》记者和投资人座谈时,他表示,未来8年至10年,福达股份将会在曲轴领域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企业。

混动汽车背后的“隐形冠军”

一汪湖水环抱整个园区,远处喀斯特地貌下形成的峦山或明或暗,青山、绿水、现代化厂房交映,记者在福达股份厂区穿行时,有了“人在画中游”的体验。

生产工厂里,随着“砰”的一声,在4层楼高、重达14000吨的锻压机的锤打下,一根圆钢就被压成了曲轴的形态;车铣磨复合加工中心“嗡嗡”地工作着,经过加工,一根长4米的大型曲轴的精度可达到头发丝的1/10;远处自动化产线上,机械臂、AGV小车正负责从圆钢锯切、棒料转运,到抓取、加热、锻打、冷却、下料等整个锻造工序,全程没有人力操控,已接近“黑灯工厂”状态。

今年5月份,搭载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的秦L横空出世,其2100km的超长续航、百公里2.9L的油耗性能引发广泛关注,但鲜少有人知道,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一半以上的曲轴,来自福达股份。

曲轴是发动机的“脊梁”。这根“七扭八拐”的金属轴,能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小到汽车,大到农业机械、船舶乃至核电站发电机组,凡是使用内燃机的装备,都需要曲轴作为动力输出的转化机构。因其工作环境复杂,对强度、刚度、精度等要求高,曲轴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技术壁垒。

我国曲轴曾长期依赖进口。改革开放后,汽车和船舶工业快速发展,对曲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船等机、机等轴”成为常态。

20世纪90年代,福达股份从离合器起步,21世纪初,公司走上规模加工锻钢曲轴之路,随后拓展至精密锻件业务。2018年,福达股份与大型曲轴国际巨头德国阿尔芬凯斯乐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进军大型曲轴领域。同年,公司全面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转型。

“思考转型,也是未雨绸缪。”福达股份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范帆向记者表示,公司观察到,纯电动汽车发展速度很快。作为发动机相关企业,该如何求变?

2019年,福达股份开始参与比亚迪混动曲轴技术研发工作。公司当时判断,DM-i(双模式智能技术,将电动机和发电机两种力量融合,是比亚迪推出的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产品叠加比亚迪非常强的一体化能力,有很大可能成为爆款产品。所以,想以共同研发为契机,实现配套产品由商用车向新能源乘用车的转型。比亚迪的第一根混动曲轴,就由福达股份供应。

相比纯电动,DM-i产品有何优势?核心就在于性能、经济性和长续航的平衡。混动汽车带电量相对较少,成本就比纯电动要低很多,如比亚迪DM-i多款车型,售价都在10万元以内。在广大三四线城市,公共充电桩密度并没有那么高,“短途用电,长途用油”模式就很适合大多数家庭。由此,用户既能享受纯电车的驾驶体验,又不会被纯电车的续航焦虑所困扰。

“汽车最核心的竞争力,或许就在于综合驾驶体验和经济性,即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范帆分享了自己的理解。

市场很快给出了答案。西南证券研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纯电车销量498.8万辆,同比增长11.6%,插电混动汽车销量332.8万辆,同比增长84.2%,插混车型增速超过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整体水平,已成为替代传统燃油车的重要力量。全球来看,中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近日发文称,2024年1月份至10月份,中国插混世界份额达到78%的超高水平,其中第四季度达到84.5%,在世界插电混动市场呈现超强的表现。

福达股份三季报显示,得益于乘用车曲轴,特别是混动曲轴市场需求量增加,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6.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88.56%。

借力资本市场推进战略布局

当前,我国曲轴行业有两大主体,一类是整车或发动机生产企业内部配套曲轴加工厂,另一类是福达股份所属的独立曲轴配套企业。前者的产品主要内供,业绩受单一主机厂产销影响较大;后者是第三方专业曲轴供应商,同时供应多个客户。

随着汽车市场变化加快,主机厂为控制风险,更多地把曲轴生产向独立厂商转移,原本掌握更多优质客户的头部企业就更具优势,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此背景下,头部曲轴生产厂商更着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度。《内燃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提出,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全产业链安全可控。近5年来,福达股份的研发费用率一直保持在5%以上。公司现有研发人员300多人,占企业总人数的13%。

2014年11月27日,福达股份成功上市。接下来十年,公司先后通过两轮融资,募资超过13亿元,用于产品智能化升级改造、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高精密齿轮智能制造等。

借力资本市场,福达股份完成了几大战略布局:一是形成了曲轴毛坯一体化能力。在提升曲轴产能的同时,公司也在大力拓展曲轴毛坯锻造产能。毛坯锻造是整个曲轴行业成本、质量最核心的环节。提升毛坯锻造能力,打破上游的毛坯供给瓶颈,公司就有了很强的成本优势。

二是快速完成战略调整。2022年,福达股份投设了新能源电驱齿轮项目,实现从原来的以曲轴及曲轴毛坯为核心,向新能源汽车的全面布局。公司就此掌握了新能源汽车中最核心的两个关键动力部件:混动车需要的曲轴,以及纯电动车和混动车都需要的电驱动齿轮,形成“双重保障”与客户协同。

从发动机中最难的曲轴和毛坯,到拓展附加价值更高的大型曲轴,再到拥抱新能源汽车浪潮,范帆认为,做“难而正确的事”,深深刻在了福达股份的基因里。

站在上市十周年的新起点上,福达股份再次踏上高端制造新征程——开拓人形机器人业务。

“短期来看,人形机器人在经济性、应用场景、放量节奏等方面还存在不确定性,但长期来看,有一点十分确定,就是行业拥有巨大的成长空间。”范帆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迅速成立相关团队,切入行星减速器赛道,凭借在电驱齿轮、人才积淀和客户积累方面的优势,已取得较快进展。

深耕技术之外,福达股份也持续拓展市场广度。如今,公司的国际客户已遍布欧洲、美国、日本,包括奔驰、宝马、沃尔沃等全球知名车企及零部件企业。

“未来,我们还将伴随中国整车‘出海’的脚步,择机向海外布局。”范帆说。

发展高端制造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刘晓一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向高端迈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增速持续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新能源汽车产量以高达48.6%的同比增幅,成为其中“最闪亮的星”。

笔者近日走访的福达股份,就处于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中的一环。就公司稳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公司董事长黎福超最先提及了人才队伍。“我们的工程师什么都敢拆,什么都敢改,什么都敢研究。只要你有技术,在我这里可以永远不退休。”福达股份尤其注重一线工程师的培养,推出“双千”计划,目标在未来六年培养出千名工程师和千名技师,进一步拓宽人才“护城河”。

笔者认为,对于高端制造领域,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这主要有三点原因:

首先,这是由高端制造的技术复杂性决定的。高端制造涵盖先进的材料科学、精密的机械工程、前沿的电子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尖端技术,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大量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来攻坚。

其次,高端制造的质量要求离不开专业人才的严格把控。高端制造产品往往应用于关键领域,如汽车、航空、医疗等,其质量和可靠性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的质量控制人才、检测技术人才等,运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方法,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此外,加强人才建设也是高端制造走向世界、参与全球竞争的必由之路。人才竞争,是国际竞争的重要一环。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必须拥有具备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和市场需求的人才队伍,以便与国际同行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通过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才能在技术创新、质量控制、国际竞争等方面取得优势,推动高端制造产业不断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