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播时尚再抛重组计划拟跨界锂电,公司股价“抢跑”涨停

查股网  2024-10-18 20:17  日播时尚(603196)个股分析

(文/夏峰琳,编辑/徐喆)时隔近一年,时装品牌播broadcast母公司日播时尚(603196.SH)再度抛出资产重组计划,向锂电新能源行业发起冲击。

10月17日晚间,日播时尚发布公告称,正在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四川茵地乐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茵地乐”)控股权,并从10月18日起停牌。值得一提的是,公告发布当天,日播时尚股价“抢跑”涨停收盘。

企查查信息显示,茵地乐一家从事锂离子电池专用粘结剂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企业,主要产品包括适用于负极材料、隔膜与粉体材料的粘结剂产品。产品已获得国内下游动力电池客户及新能源汽车厂商认可。

据了解,茵地乐第一大股东为璞泰来(603659.SH),其持股比例为26%。后者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梁丰。而日播时尚去年8月在实控权变更后,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亦为梁丰。本次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构成关联交易。

这也意味着,日播时尚计划将其业务范围拓展至锂电行业。而在这背后,观察者网注意到,日播时尚在女装生意正面临挑战。

拟控股锂电材料企业转型新能源

公告显示,日播时尚正在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茵地乐控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本次交易的交易对方包括江苏远宇电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海南华盈开泰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珠海横琴旭凡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青城福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其余交易对方尚未确定。

目前,日播时尚于10月17日与上述交易对方签署了意向协议。观察者网通过企查查了解到,目前上述4名交易对方持有茵地乐的股权比例分别为15%、13%、12%和11.99%,分别为茵地乐第二至五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51.99%。

需要指出的是,茵地乐第一大股东为梁丰控制的璞泰来。而日播时尚去年8月在实控权变更后,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亦为梁丰。本次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构成关联交易。

企查查信息显示,茵地乐一家从事锂离子电池专用粘结剂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企业,主要产品包括适用于负极材料、隔膜与粉体材料的粘结剂产品。产品已获得国内下游动力电池客户及新能源汽车厂商认可。

观察者网注意到,这或是日播时尚易主转型新能源未果后的再一次尝试。

历史公告显示,2023年5月,梁丰欲携旗下上海锦源晟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简称“锦源晟”)借壳日播时尚。据悉,锦源晟主营业务为新能源电池正极前驱体材料及上游关键矿产资源一体化的研究、开发和制造业务。彼时,日播时尚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而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也将变更。

但该交易因锦源晟海外资产的尽调、审计和评估工作量较大,复杂程度较高,无法明确具体完成时间,在2023年11月份终止,但日播时尚仍通过股权转让完成了控制权的变更。

对于本次交易,日播时尚表示处于筹划阶段,交易双方尚未签署正式的交易协议。然而在公告发布前,股价“抢跑”。当天,日播时尚涨停收盘,报11.58元。而上一次跨界收购前,日播时尚也曾出现股价抢跑的情形。彼时,交易所曾就日播时尚是否存在内幕信息泄露情况进行问询。针对该问询,日播时尚曾延期回复,但最终表示,经核实,公司报送的内幕信息知情人名单真实、准确、完整,且不存在内幕信息泄露的情况。

上半年转亏,主营业绩承压

与多数跨界公司相似,当前日播时尚正面临业绩经营压力。

公开资料显示,日播时尚主营业务为精品服装的创意设计、材料及工艺技术研发及生产销售,专注于中高端时尚女装领域。目前主要经营“播 broadcast”、“播 broadcute”等精品服装品牌。

事实上,创立于1999年的播 broadcast是中国早期真正意义上原创性都市女装品牌之一。但是从2018年,也就是上市次年起,公司的归属净利润出现下滑,并于2020年遭遇上市首亏。2021年公司业绩回暖几乎与上市当年持续,但是2022年-2023年,公司业绩再度缩水。

2024年上半年,日播时尚再度亏损。数据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9.25%至4.1亿元,归属净利润同比下降623.53%至-2748万元。

主业不振,日播时尚转型觅得新增长点备受市场期待。此外,今年9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简称“并购六条”),支持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转型升级,鼓励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整合等。

不过,当前,新能源材料行业竞争激烈,产品价格压力较大,公司需要面对行业下行的压力。璞泰来2024年三季报显示,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为98.40亿元,同比下降15.81%;归母净利润为12.39亿元,同比下降23.97%。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日播时尚此前已经终止过一次跨界新能源领域的收购计划,这反映出该行业并购操作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日播时尚跨界进军高技术壁垒的新能源领域,企业面对的技术差距、市场竞争和政策变化都可能成为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