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播时尚拟14.2亿收购锂电公司:服装企业跨界新能源,意欲何为?
在服装主业连年亏损、首次跨界折戟的背景下,日播时尚以一场估值争议、关联交易疑云笼罩的14亿元收购案,再次叩响新能源转型的大门。
这家曾以“broadcast 播”女装风靡市场的企业,为何押注锂电池赛道?高溢价收购标的茵地乐能否成为救命稻草?这场资本运作背后,暗藏怎样的风险与博弈?
01#
主业崩塌:从千店辉煌到断臂求生
2018年,日播时尚旗下1067家门店构筑起中高端女装帝国的黄金时代。然而,消费疲软、成本高企与快时尚冲击的三重绞杀下,其营收从2022年的9.11亿元骤降至2024年的7.68亿元,净利润连续两年亏损,2024年巨亏1.59亿元。
曾经引以为傲的线下渠道,如今仅剩569家门店,副品牌“CRZ”“MUCHELL”等相继关停,独留“broadcast 播”苦苦支撑。致命转折点出现在2023年:新能源大佬梁丰通过股权转让成为实控人,旋即启动“服装换锂电”的资产置换计划,试图将锦源晟注入上市公司。然而,这场被资本热炒的重组因境外资产尽调难题流产,股价从16元高点坠入5元低谷,首次跨界以“过山车”行情惨淡收场。
02#
二次豪赌:14亿收购背后的估值谜题
2024年10月,日播时尚再度抛出转型计划——以14.2亿元收购锂电池粘结剂龙头茵地乐71%股权。这场交易从披露之初便充满争议:
四年估值暴增12倍的资本魔术
茵地乐2019年估值仅1.5亿元,2024年评估值却飙升至20.05亿元,增值率103.4%。尽管其2023-2024年净利润分别达1.81亿、2.04亿元,但行业数据显示,同期锂电化学品企业超六成净利润下滑,标的承诺的2025-2027年累计6.7亿净利润能否兑现存疑。
关联交易与资金链危局
实控人梁丰通过璞泰来间接持有茵地乐29%股权,交易构成关联交易。更严峻的是,日播时尚账上货币资金仅1.41亿元,却需支付2.59亿元现金对价,缺口依赖梁丰认购的1.558亿元配套融资填补。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将背负6.4亿元商誉,若业绩不达预期,减值风险高悬。
03#
股价过山车下的监管追问
市场对这场收购展现出撕裂式反应:2024年10月重组停牌前,日播时尚股价离奇涨停,被质疑内幕交易;草案披露后复牌连续五日涨停,却在2025年3月24日遭遇跌停。这似曾相识的剧情,恰与2023年锦源晟重组期间股价暴涨250%后崩盘形成镜像。深层次矛盾浮出水面:
利益分配失衡:茵地乐剩余29%股权收益归属少数股东,可能摊薄上市公司利润;
双主业协同悖论:服装与锂电产业链零交集,管理、资源整合难度极大;
行业周期风险:动力电池产能过剩背景下,粘结剂价格已现下滑趋势,茵地乐49%的市占率能否维持存疑。
监管层对此保持高压审视,交易所连发问询函,要求说明估值合理性、业绩承诺可实现性及商誉减值风险。数据显示,2024年A股并购重组失败率达37%,新能源标的估值泡沫破裂案例频现,日播时尚此次闯关成功率仍存变数。
03#
生死转型:新能源真能续命吗?
对于日播时尚而言,这场收购已无退路。若成功,锂电业务或能暂时掩盖服装板块的流血伤口——以茵地乐2024年2.04亿净利润测算,71%股权可贡献1.45亿元利润,足以覆盖当前亏损。但长远来看,双主业模式可能使其陷入“两边不靠”的尴尬境地:
服装板块持续失血,2024年毛利率再降3.2个百分点至54.7%,库存周转天数增至228天;
锂电板块面临技术替代风险(如水性粘结剂对传统产品的冲击),且茵地乐客户集中度高达70%,绑定璞泰来等关联方的商业模式,进一步加剧独立性隐忧。
业内人士指出,实控人梁丰的新能源产业资源虽是优势,但璞泰来自身正加码粘结剂产能,未来或与茵地乐形成同业竞争。更严峻的是,若2025年未能实现扭亏,日播时尚将面临*ST警示,这场资本游戏或步入终章。
04#
资本腾挪术能走多远?
日播时尚的困境,折射出传统服装企业转型的集体焦虑。从杉杉股份到雅戈尔,跨界新能源的案例中,成功者寥寥。
当梁丰以资本运作高手身份入局,市场期待其复制璞泰来的造富神话。但服装主业的沉没成本、新能源行业的周期波动,以及监管对跨界并购的日趋严格,让这场豪赌更像一场危险的走钢丝。
或许,真正的答案不在财报数字里,而在产业规律的砝码之上:当一家企业需要靠“财务并表”而非“内生增长”续命时,其转型本质已昭然若揭。日播时尚的“锂电梦”,终究要面对商业逻辑的终极拷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