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为哈尔滨全球汽车电子研发中心落子道里区
(来源:黑龙江日报)
转自: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马智博
在哈尔滨市道里区群力地区,一座占地2.89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研发中心正加速崛起。这里正是黑龙江天有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7.75亿元打造的天有为哈尔滨全球汽车电子研发中心。
今年4月,伴随黄浦江畔的上市钟声,黑龙江天有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有为)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实现了从北国边陲企业到资本市场主体的跨越转型。作为深耕汽车电子领域二十余年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天有为将上市后的首个重大战略布局落子哈尔滨市道里区——投资建设全球汽车电子研发中心,不仅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更成为道里区产城融合的标志性项目。预计2026年建成后,该中心将成为辐射东北亚、链接全球的汽车电子创新枢纽。
研发中心的落地建设正是道里区抢抓产业项目建设的生动体现。“全区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三个突破年’行动部署,紧盯经济建设主战场和高质量发展新使命,以攻坚意志推动产业项目提质增效,努力将‘项目增量’转化为‘经济增量’,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持续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道里区委书记董继文的话语掷地有声。
战略跨越 从北国边陲到全球布局
9月19日,机器轰鸣的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工人们以紧张而有序的节奏推进施工,三栋主体建筑齐头并进、同步崛起。“研发中心规划为地上九层、地下一层,建成后无论从空中俯瞰还是平视,建筑整体将呈现出‘101’这一数字造型,预计于2026年6月30日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负责该项目施工的建工集团六建公司项目经理李永昌介绍。
在项目规划图前,天有为哈尔滨全球汽车电子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经理王红梅进一步阐释,“项目自今年7月启动建设,致力于打造一个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与测试验证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研发平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天有为自2003年5月在绥化创立以来,经多年发展,已成长为注册资本1.6亿元、总资产规模高达50亿元的行业翘楚。作为全国规模前列的汽车仪表生产商,天有为实现了汽车液晶仪表相关核心技术的完全自主可控,成为完整掌握汽车组合仪表复合屏全链路尖端技术的创新先锋。
公司核心业务覆盖汽车组合仪表及智能座舱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几乎所有国内主流汽车品牌,并成功配套起亚、现代等国际知名车企。目前,天有为已在绥化、哈尔滨、大连设立三大研发枢纽,并在墨西哥、韩国等地布局生产基地与销售网络,成功搭建起贯通研发、制造与市场开拓的全球化运营架构。
天有为的每一轮战略布局皆备受瞩目。“道里区作为哈尔滨的中心城区,其独特的地缘优势是我们布局于此的关键考量。”谈及缘何落户道里区,天有为相关负责人表示,道里区的区位优势,为企业与其他子公司之间在外观设计、显示技术等领域的技术协同与人才互动提供了极大便利。
政企同心 以“道里速度”诠释“道里温度”
事实上,天有为与道里区的这场“联姻”,背后是战略眼光与务实作风的深度契合。
时间回溯到今年7月,道里区企业和投资服务局在主动上门走访过程中,敏锐捕捉到项目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残土无处堆放、施工电缆架设受阻等关键难题。
“我们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道里区企业和投资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企业所急,区政府迅速行动,向哈尔滨市资规局土地储备中心积极申请临时用地。历经多方高效协同,面积达7万余平方米的临时用地顺利获批,为项目推进扫清了关键障碍。
“从问题反映到解决,仅用短短数日。”王红梅由衷感叹,“道里区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何为‘道里速度’,何为‘道里温度’。”
“道里速度”的背后,是一套成熟而创新的服务机制在有力支撑。在服务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道里区组建专项服务专班,建立“一对一”精准对接机制,全面梳理审批流程关键节点,通过简化材料、压缩时限、并联审批等举措,实现各环节高效衔接、畅通无阻。
“过硬的能力作风,是打开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项目建设新局面的核心保障,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道里区区长于军强调,全区持续锤炼“三实”作风、践行“五细”要求,推动广大干部从“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变,真正做到“不说外行话、不练假把式”,着力锻造一支堪当现代化发展重任的高素质骨干队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道里区正在系统梳理和提炼服务天有为项目的成功经验,逐步构建起一整套服务重大项目的标准化、模块化工作模式。目前,该模式已在多个区域重点产业项目中推广应用,为更多优质项目落地生根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路径。
创新引擎 打造汽车电子产业集群
采访中记者获悉,该研发中心总投资的7.75亿元全部来源于企业上市募集所得,充分彰显了天有为扎根哈尔滨、辐射全球的战略定力与远见雄心。
“目前,项目整体推进态势稳健向好,已顺利完成建设初期各项关键工作。”王红梅展示的一份数据统计显示,截至近期,该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3270万元,超额达成阶段性目标。“项目全面建成后,将实现研发资源的高度整合与集聚,为哈尔滨注入产业升级、经济活力和人才创新的强劲动能。”王红梅说。
据了解,企业将围绕人才建设、产业链协同、国际研发联动和政企协作四大维度,系统提升全球竞争力。通过校园招聘、社会引进、内部培养与国际合作相结合,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梯队,大规模储备高端技术骨干;与省内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及芯片企业开展深度联合研发,推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依托哈尔滨毗邻东北亚的区位优势,持续深化与韩国子公司的技术交流与人才合作,并加快推进墨西哥、摩洛哥生产基地的本地化技术适配,增强对国际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积极借助哈尔滨市的产业政策支持,在人才引进、研发补贴及平台共建等方面争取更多资源,实现企业与区域的协同共赢。
“研发中心将作为天有为全球研发网络的核心枢纽,将通过人才、产业链、国际协作与政策协同的‘四轮驱动’,系统提升我们在全球市场的综合竞争力。”王红梅介绍。
事实上,这种“龙头引领、集群共进”的发展模式,正是对我省“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战略的生动践行。研发中心不仅将直接创造大量高附加值就业岗位,更有望形成强大的人才虹吸效应,吸引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技术精英汇聚冰城,为哈尔滨振兴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