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民健康预亏超4600万,高管丑闻与关税政策冲击叠加
安全注射器外销骤降四成,内销暴跌九成,这家医疗企业半年内两度因高管丑闻登上头条,股价持续承压。
7月11日,济民健康(603222.SH)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净亏损4600万元至5500万元。业绩“双杀”源于两大暴雷事件: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导致公司安全注射器外销收入骤降40%;原副总裁何某红私刻公章与经销商签署退货协议事件持续发酵,引发医疗器械内销收入暴跌92%。
双重打击下的生存危机
2025年上半年,济民健康遭遇内外双重夹击。外患来自大洋彼岸的政策变化——美国大幅提高进口医疗产品关税,直接导致公司安全注射器产品外销收入断崖式下降40%。
这一打击对依赖海外市场的医疗器械业务尤为沉重。2024年该板块收入已同比下降31.52%,此次关税政策无异于雪上加霜。
内忧则更具戏剧性。原副总裁何某红私刻公章事件持续发酵,今年上半年引发灾难性后果。这位年薪曾达70万元的高管涉嫌伪造公章,与经销商签署违规退货协议。该行为导致公司医疗器械内销收入暴跌92%,公司不得不额外计提存货减值损失2000万元。
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已基于谨慎性原则就该事件计提损失,成为当年亏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2025年上半年的最新发展表明,这一事件的余波远超预期。
济民健康的合规问题早有前科。2022年至2023年间,公司因信息披露违规、内部控制缺陷等问题多次收到监管函件。
此次高管私刻公章事件暴露了公司在内部管控上的系统性缺陷,引发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深度担忧。随着事件影响扩大,公司于2025年3月28日正式终止了何某红的副总裁职务。
亏损持续及战略转型困境
济民健康2024年交出的成绩单显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76亿元,同比下降13.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971.1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8.8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869.18万元,同比减亏13.44%。
分季度看,公司业绩在第四季度急剧恶化。当季营收仅9305.96万元,同比暴跌57.09%;净亏损扩大至8812.68万元,相当于前三季度盈利的一次性亏空。
医疗服务板块成为2024年相对亮点,实现营业收入3.21亿元,收入占比提升至41.79%。其中,博鳌国际医院贡献1.69亿元营收,成为重要增长点。
但鄂州二医院公司受台风灾害及资产摊销等影响,亏损2617.05万元,尽管其门诊量、住院出院人次、手术台次等指标均有增长。
医疗器械业务成为最大拖累,收入仅为1.71亿元,同比下滑31.52%。“何某红事件”带来的损失计提,加上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及安全注射器内销下滑,导致该板块整体业绩大幅下降。
大输液业务实现收入2.77亿元,其中3000ml氯化钠注射液单品销售达9617.09万元,占该板块收入的34.74%,显示产品结构正在优化。
截至2024年末,济民健康总资产为24.14亿元,同比下降2.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4.81亿元,同比下降6.04%。
资产负债率为35.05%,表面看似稳健,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仅为0.7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7.94%,暴露了盈利质量恶化的隐忧。
盈利能力指标同样堪忧: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37.31%,同比下降5.12个百分点;净利率为-7.24%,较上年同期下降1.74个百分点。第四季度毛利率甚至跌至-6.21%,显示主营业务已出现价格倒挂。
面对传统业务困境,济民健康正全力转向创新药研发。2024年研发投入4160.69万元,同比增长43.97%,占总营业收入的5.36%。
投入主要流向ADSC和JCDC系列创新药研发、输液板块及医疗器械板块产品研发等领域。
2025年7月,公司战略转型迈出关键一步——旗下博鳌国际医院与广州达博生物签订协议,获得E1OK-1A多靶点腺病毒(溶瘤病毒药物)在中国大陆的独家权益。
该药物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潜在适应症主要针对多种实体肿瘤。
济民健康明确表示:“溶瘤病毒药物的布局,是公司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布局的关键一环。”公司计划通过引进国际化人才,打造肿瘤预防与治疗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在企业业绩下滑的同时,高管薪酬却不断上涨。2024年,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平均薪酬达77.80万元,年薪中位数为82.37万元。总裁田某飞年薪93.48万元,副总裁兼董秘陈某年薪90万元,财务总监杨某伟年薪46.53万元。
近三年数据显示:2022年高管薪酬总额461.14万元,2023年增至607.23万元,2024年为544.63万元。三年间高管薪酬总额增长18.11%,而同期公司股价下跌超20%,形成鲜明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