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凤鸣:让“化纤”向未来起舞

查股网  2024-12-09 07:00  新凤鸣(603225)个股分析

转自:南湖晚报

  N晚报记者 邹 潭 通讯员 孙敏杰

  编者按:

  从工厂迈向“未来工厂”,意味着能级的跃升、层次的提升、实力的攀升。

  2023年以来,嘉兴全面实施“两化”改造推动“车间革命”,对标省“未来工厂”建设要求,着眼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和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截至目前,全市已创建“未来工厂”6家,入库“未来工厂”试点和培育企业11家。

  从机器换人到智能制造,从数字车间到“未来工厂”,“未来工厂”何以向未来?即日起,南湖晚报联合市经信局推出《未来“嘉”工厂》栏目,带领读者感受嘉兴制造业工厂里的“智”造景象,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经验与启示。

  大屏上实时看见生产数据、机器人“大脑”指挥各类机械臂干活、庞大数据库内的数据随时可以调取……走进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差别化聚酯长丝高效规模化未来工厂,一大波黑科技让车间“未来感”拉满。

  2020年,入选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2022年,入选省级未来工厂;2023年,被认定为工信部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回顾新凤鸣的智造“履历表”,每一步都稳扎稳打。

  偌大的厂区,几乎不需要人值守。新凤鸣的未来工厂到底是什么样的?

  9类机器人“管”起一条生产线

  机械手臂自动抓取丝饼,接着进行360度无死角缺陷筛选……在工厂内的纺丝工段上,自动化工序稳步有序,不到1分钟,便能检测24个丝饼。

  这样的场景,过去在新凤鸣是难以实现的。

  “以前,丝饼外观缺陷检测靠人工完成,每个工人每分钟要完成12~18个丝饼的外观检查,加上停车、录入等环节,不仅效率低,检测质量也亟待提高。”新凤鸣集团信息技术部部长朱云强告诉记者。

  如今,新凤鸣配备的“智能外观检测机器人”极大提升了效能。“通过研发集机械手臂、丝车和丝饼的摄像、算法应用于一体的智能设备,以及对纺丝卷装作业工序优化部署,‘智能外观检测机器人’实现了智能检测和产品质量数据联通集成应用。”朱云强说。

  工业迭代,产业升级。随着企业不断迈向智能化、绿色化,新凤鸣的工厂里有着越来越多具象化的“未来”体现。

  “5G+飘丝识别机器人”快速检查出飘丝并发出预警、“落筒机器人”通过传感器监测运行状况……如今,从产品生产到确认的14个环节中,9类机器人几乎“管”起了一整条生产线,从聚酯、纺丝到卷绕、包装,基本都由机器来完成。这种从订单到交付的数字化,正是未来工厂的“特长”。

  得益于数字强引擎,新凤鸣工厂物料物流识别和输送准确率达99.9%,产品不良品率降至1%,产品研制周期缩短50%。

  让化纤产业向未来起舞

  时光流转回2016年,那时的新凤鸣,还在“传统”的道路上行进。

  “当时有人觉得化纤是夕阳产业,已经落伍了,但我不这么认为。”在新凤鸣集团董事长庄耀中看来,化纤是关乎日常生活的基础性产业,虽然是传统行业,但是通过不断创新,也能够向未来起舞。

  如何创新?新凤鸣的答案是向数字化转型。

  一个机器人的落地便是一个智造子场景的跃升,这样精细化的解决方案离不开“5G+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搭建。新凤鸣于2019年与中国移动签约,推动传统工厂实现5G信息化改造升级,新凤鸣也是嘉兴首个尝试“5G+工业互联网”应用的企业。

  在5G赋能下,新凤鸣形成了“1(一个平台——凤平台)+2(商业和工业互联网双网融合)+4(协同产业链、敏捷智造链、精细管理链、协同服务链等四链协同)+N(向N家企业输出数字化服务)”的未来工厂构建新模式。

  从智能化生产到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与服务化延伸、绿色化制造、安全化管控,新凤鸣集团已然实现了全要素连接。

  “工厂走向未来化,是企业发展需要,亦是大势所趋。”朱云强表示,在未来工厂模式驱动下,新凤鸣快速拓展了聚酯长丝规模和PTA、短纤产业链,整体产能已超1000万吨。“预计2025年前将超2000万吨,确保聚酯长丝、短纤、PTA产能和综合产能行业前三,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的稳定性、竞争性。”

  每亩地不到3名员工,人均效率行业最高,最高人均产量达800吨/年;近10年综合产能规模复合增长率超过20%……拥抱数字化,新凤鸣已走向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