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五芳斋谋变,赴港寻“出海”新机遇
粽子第一股A股市值已缩水三成,海外收入占比不足1%的港股上市计划,是一场高风险高回报的战略博弈。
9月26日,五芳斋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已审议通过议案,授权管理层启动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
2022年才在A股上市的五芳斋,如今准备赴香港“敲钟”,寻求“A+H”双平台上市。
作为老字号企业,五芳斋此举被市场视为应对增长瓶颈的突破之举。公告发布当日,公司市值不足35亿元,较上市首日缩水近三成。
增长瓶颈
五芳斋始于1921年,是全国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于2022年8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成为“粽子第一股”。
但上市三年来,五芳斋的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
2024年,五芳斋营业收入为22.51亿元,同比下降14.57%;净利润为1.42亿元,同比下降14.24%。
其核心业务粽子系列在2024年营收为15.79亿元,同比下降18.64%。
粽子行业门槛低、竞争激烈,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盐津铺子等零食品牌,以及元祖、仟吉等烘焙企业纷纷入局抢食市场。
2019年,五芳斋提出了“粽+”战略,意图围绕糯米制品打造多元化产品线,培育粽子以外的第二增长曲线。
但从目前来看,非粽业务尚未形成规模优势。
在第二增长曲线表现未达预期的情况下,出海成为五芳斋开拓增量市场的新战略。
五芳斋表示,赴港上市旨在加快国际化战略与海外业务布局,提升国际品牌形象,打造多元化资本平台,增强境外融资能力。
2024年,五芳斋已在新加坡、日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地设立子公司,并进入东南亚和韩国市场。
但五芳斋在海外市场的吸引力仍有待验证。
2024年,公司境外收入为1547万元,虽同比增长8.23%,但仅占总收入的0.7%。
2025年上半年,境外收入进一步降至627.12万元,同比下降22.06%,占比缩至0.4%。
海外业务的毛利率也显著偏低。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40.74%,而境外市场毛利率仅为31.82%。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海外市场对于中国传统饮食的接受度和认知度还有待提高,五芳斋当下布局国际化市场可能“为时过早”。
破局之道
除了市场接受度,五芳斋还面临产品出海的合规性挑战。
今年8月,五芳斋一批绿豆蓉月饼因检出防腐剂山梨酸被韩国监管部门要求退回或销毁。
不同国家的食品标准差异巨大,企业需要投入大量成本进行产品的本地化适配。
此外,五芳斋采用“自主生产为主、委托加工为辅”的模式,2024年粽类产品委外加工比例约为16.43%,相当于每二十个粽子中至少有三个来自代工。
这也对品控提出更高要求。
今年5月,五芳斋还卷入了一场食品安全风波。有消费者反映在来伊份的粽子里发现疑似带血创可贴的异物,而五芳斋是该产品的代工方。
尽管来伊份在后续声明中表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没有检查到任何不合格产品,但在消费者与企业达成和解后,对于事件的成因,来伊份和五芳斋均没有对外公布调查结果,对企业信誉造成一定影响。
有分析指出,五芳斋破局的关键在于:
一是将粽子从节令食品转化为日常消费品;二是打造有规模竞争力的非粽产品线,降低单一业务风险。
9月1日,五芳斋还首次通过集中竞价的交易方式回购股份20万股,占总股本的0.10%,支付金额为358.91万元。
此举被视为股价低迷、现金流充裕背景下的市值管理行为。
不到一个月后,公司又公告筹划“A+H”上市,其深层考量或在于A股表现不佳,赴港上市有望寻求价值重估、提振信心。
五芳斋的港股上市计划,无疑是一场高风险与高回报并存的战略博弈。
借助香港资本市场,这家百年老字号希望为品牌注入新活力,但海外市场对中国传统食品的接受度仍是最大未知数。
五芳斋的粽子出海故事才刚刚开始,而它的味道能否飘香海外,还需要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