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O领域回暖之际,行业巨头药明康德拟出售部分海外资产,“目的地”将不再局限于美国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杨燕 北京报道
国庆期间,尽管A股处于“休假期”,但港股在短暂的一日假期后并未休市,截至假期最后一日收盘,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均创下近两年来股价新高。
全线飘红的基本面上,从2021年下半年就开始“跌跌不休”的CXO板块同样迎来了久违的普涨,药明康德、康龙化成、药石科技、博腾股份多只个股一改往日颓势,涨幅超10%。
股市一片向好之际,对于CXO板块未来发展的隐忧却并未消除。
据海外媒体报道,CXO老大哥药明康德已将旗下子公司药明生基位于美国费城的基地挂牌出售,并就收购事宜与相关方进行了接洽。此外,同属“药明系”的上市公司药明生物同样被曝已聘请顾问帮助评估买家对其欧洲部分生产基地的兴趣。
10月8日,药明康德公告回应了此前市场对于其“抛售部分海外资产”相关消息的猜疑。
公告中提到,药明康德正在评估各种选项,当前并未就相关事宜形成任何决议,同样没有与任何相关方签署有约束力的实质性协议,最终相关资产是否继续运营尚存在不确定性。
从发展逻辑来看,海外市场既是CXO公司现在的业务重心,也是未来增长空间的保障,一直以来,头部CXO公司几乎都在陆续通过并购或建设产能基地的方式向海外扩张。不过,类似美国《生物安全法案》这样的潜在政策风险正成为行业不得不考虑的重要风险因素。
“出海”之路风大浪急
作为行业龙头,药明康德一举一动都难免被视为对于行业风向的判断标准之一。
公开信息显示,药明生基是药明康德旗下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专注于细胞和基因疗法的CTDMO(合同测试、研发与生产)平台。
大家应该还记得,上一次关于药明生基的新闻,还是在2023年3月,药明生基关闭其在上海的临港生产基地,引发行业的广泛关注,被视为CGT行业转向的节点之一。
药明生基旗下原本有四大生产基地,分别位于美国费城、英国牛津、上海临港以及江苏无锡。此次涉及的费城生产基地在2020年年末被宣布正式投入运营,当时药明康德曾对外表示对该基地进行了扩建,将产能提升了三倍。
从大举投入到接连“关门”,中间隔着的是整个CXO板块从扬到抑深度调整近三年。与此同时,药明生基的潜在客户群,那些押注在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的小型Biotech公司们,在这三年同样经历了从融资盛世到资本寒冬的过程。
和医药行业已成规模的化药、生物药不同,细胞与基因治疗板块小企业众多,临床研发外包率也高,一度吸引了众多CXO公司布局涌入,但随着整个医药板块的融资下滑,尤其是在众多MCN公司裁撤细胞与基因治疗管线后,CXO公司产能明显供大于求,不得不收缩战线,压低成本。
药明康德2024年半年报显示,其高端治疗CTDMO业务营收同比下降19.43%,主要是由于商业化项目仍处于放量早期,部分项目延迟或因客户原因取消,以及受美国拟议法案影响,新签订单不足等原因。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药明康德选择抛售部分海外资产,背后应该既有对于当前市场行情的预估,也不可避免有对于当前地缘政治避险的心理,在其看来,尽管美国《生物安全法案》尚未落地,却始终是悬在大家头顶的达克摩利斯之剑。
2024年开年以来,包括药明系在内的整个CXO板块股价都随着美国《生物安全法案》风波的进展起起伏伏,海外市场广阔的前景之外,高风险的特质也展露无遗。
去市场在的地方
CXO行业的兴起,原本就是受益于全球医药创新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溢出”效应,一款药从立项到上市中间还有着漫长的过程,临床前,一期,二期,三期……大药企们的研发从“十年十亿美金”的效率不断下滑,于是将各个环节拆分外包,以此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中国的工程师红利承接住了这波机遇。以药明康德为例,最初起家时,这家公司的收入几乎全部来自海外企业,随着近些年国内创新药市场的不断增长,收入结构才得以改善。
艾意凯咨询公司(L.E.K)年中一项全球调查显示,美国创新药企对于与中国同行的合作信心降低了30%—50%,约25%的企业计划考虑转移其在中国的供应链,2%已经行动起来。
这无疑是个危险的信号,当海外“矛头”对准CXO公司时,市场犹如惊弓之鸟。
历年财报数据显示,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凯莱英等国内头部CXO企业基本超过70%的收入来源于海外市场。当《生物安全法案》风波掀起波澜,不确定性笼罩市场,这就要求还在牌桌上的选手迅速转换战略步伐。
从今年上半年各家CXO公司出海进展来看,大家“目的地”已经不限于美国,开始向欧洲、东南亚等地区拓展。
药明康德在5月宣布其新加坡研发及生产基地正式开工建设,同月凯莱英宣布完成首个欧洲研发生产基地布局,博腾股份也在当月宣告了其斯洛文尼亚的研发生产基地投入运营,九州药业在上半年先后宣布将在日本、德国设立全资孙公司建设CRO服务平台。
药明生物首席执行官陈智胜此前曾表示,药明生物在欧洲的业务当前已从最初不到5%增长至30%,以瑞士、德国、英国为主要业务来源市场,个别国家接近中国市场业务规模。
尽管前路危机重重,但在聊起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时,多名CXO从业者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CXO行业与医药其他板块不同,某种程度上是存在服务半径的,全球化是刻在这个细分赛道基因里的战略,因此出海这个大方向无需质疑,只是未来具体打法仍待优化。
见习编辑:姜雨晴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