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女王”程雪的“第一把火”有新进展 海天味业发行H股备案申请材料获接收

查股网  2025-02-25 22:24  海天味业(603288)个股分析

记者 茅宁张厚培

“酱油茅”拟赴港上市迈出重要的一步。海天味业(603288.SH)2月23日晚间公告称,公司发行H股备案申请材料已获中国证监会接收,标志着公司向“A+H”双资本平台战略迈出关键一步。若成功上市,海天味业将成为国内首家同时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调味品企业。

投资快报记者留意到,2024年12月12日,海天味业发布公告称计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此时,被称为“酱油女王”的程雪接棒海天味业刚满三个月。程雪在接任庞康成为海天味业董事长前,曾长期担任公司副董事长兼执行总裁,其财富高峰时曾高达650亿元。

业绩回升给了赴港上市底气?

为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公司将充分考虑现有股东的利益和境内外资本市场的情况,在股东大会决议有效期内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发行窗口完成本次发行上市。”海天味业在公告中称。

业内人士将海天味业赴港上市,视为程雪接任庞康成为海天味业董事长后的“第一把火”。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程雪持有海天味业股份1.76亿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约3.17%,通过公司控股股东间接持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约9.796%,仅次于海天味业前董事长庞康。胡润研究院发布《2021胡润中国职业经理人榜》显示,程雪以650亿元财富成为“中国职业经理人首富”。

投资快报记者留意到,2022年9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双标”风波将海天味业推向了舆论的风暴中心。彼时,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国外多地售卖的海天酱油配料表上只有水、大豆、小麦等天然原料,没有添加剂,而国内销售的有增味剂、防腐剂(苯甲酸钠)和甜味剂(三氯蔗糖)。一时之间,争议和质疑铺天盖地般地朝向海天味业,公司业绩也由此进入了阵痛期。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和2023年,海天味业营收分别为256.1亿元和245.6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2.42%和-4.1%;净利润则分别为61.98亿元和56.27亿元,同比降幅分别达到7.09%和9.21%;净利润连续两年负增长,2023年更是过去10年以来首次出现营收下滑。业绩遇冷也让海天味业市值从巅峰时的7000亿多元的跌落至今约2255亿元

2024年,海天味业业绩重新回归增长态势。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03.99亿元,同比增长9.38%;净利润48.15亿元,同比增长11.23%,营收和净利润顺利实现双增,尤其净利润是公司过去几年连续下滑后的首次回正。不过,增速已不及从前高峰水平,此外,销售毛利率下降和管理费用率上升等问题逐渐显现。

在分析人士看来,海天味业赴港上市是其向国际市场寻求增长点的重要手段,也可能是其推进全球化战略的一种积极的尝试。但能否从全球市场中获得更多的增长,需要其找到自己的差异化优势,开发适合海外市场的产品,以此吸引海外消费者,这要看企业后期战略具体的部署和落地情况。

赴港上市挑战与机遇并存

然而,海天味业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挑战。近年来,公司多次陷入食品安全相关的舆论漩涡,“双标门”事件和“添加剂风波”等,这些事件对公司的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度造成了严重影响。如何重建消费者信任、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是公司当前亟待攻克的难题。

在渠道方面,海天味业目前的销售收入主要依赖传统渠道。202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线上渠道销售占比仅为4%。随着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和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线上渠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拓展线上渠道、提升线上销售占比,以适应市场变化,是公司面临的另一大挑战。

市场人士指出,海天味业并未在财报中单独列出海外市场的销售占比,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调味品企业百强报告,海天味业出口额占比仅有1%。而报告统计,已有11家企业的出口额/销售收入占比已超过10%,其中7家已超过了20%。赴港上市,或许能为海天味业全球化布局助一臂之力。

海天味业此前曾表示,赴港上市是为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也正如海天味业所述,在酱油这个赛道上,中炬高新的“厨邦”、千禾味业的“0添加”、李锦记的“李锦记”系列酱油,都是海天味业在国内市场的有力竞争者。而面对愈发激烈的竞争局面,赴港上市也成为了海天味业的“更进一步”的选择之一。

赴港募资投向方面,海天味业表示,将用于产品开发以及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工艺升级;产能扩张、采纳新技术及供应链的数字化升级;建立公司的全球品牌形象、拓展销售渠道以及提升海外供应链能力,以提升公司的全球影响力;增强公司的销售网络及提升其渗透能力;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