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味业赴港上市申请被证监会接收,布局全球化面临挑战
“酱油茅”的海天味业赴港上市有了新进展。日前,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天味业”)披露,公司赴港上市申请于近日获中国证监会接收,这也意味着海天味业赴港上市更进一步,而此举也被认为是海天味业程雪任新任董事长之后的“第一把火”。
海天味业赴港上市剑指全球化发展,在这之前,其早已筹谋布局海外市场。不过,在“出海”浪潮中,海天味业市场份额并不高,专家认为,赴港上市将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带来市场增量,但全球化发展也将面临国内外食安标准差异等挑战。
程雪上任“第一把火”
早在2024年10月,调味品行业就传出海天味业要赴港上市的消息,2024年12月,海天味业正式披露,为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而在1月13日,海天味业在港交所发布IPO招股书,正式开启在港交所的上市进程。
海天味业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总部位于广东佛山的调味品生产企业,其前身是1955年由佛山25家古酱园合并重组而成的“海天酱油厂”。目前,海天味业的产品涵盖酱油、蚝油、酱、醋、料酒、调味汁、鸡精、鸡粉、腐乳、火锅底料等十几大系列百余品种800多规格,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与地区。2014年2月11日,海天味业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上市后的海天味业迅速发展,市值一度突破过7000亿元。此次招股书披露,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3年的收入计,海天味业在中国调味品市场排行首位,也是全球前五的调味品企业。按销量计,海天味业已连续27年成为中国最大调味品企业。
在此背景下,赴港二次上市能给海天味业带来哪些利好?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天味业赴港上市,主要是为了募资扩展全球化业务。港交所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能够吸引全球投资者,有助于提升海天味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品牌形象。同时,“A+H”模式可以拓宽融资渠道,为全球化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还能利用两地市场的不同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赴港上市也被业内认为是海天味业程雪上任董事长后的“第一把火”。据悉,2024年9月,海天味业完成掌门人更迭。70后程雪接替50后的庞康,成为海天味业新任董事长。据公开资料,程雪于1992年加入海天味业,历任公司企业策划总监、副总裁、董事等职位,目前程雪持有公司1.76亿股股份,占比约3.17%,为第四大股东,并通过公司控股股东间接持股约9.80%,所持股份仅次于庞康。此次赴港上市,外界认为是程雪新官上任后的“第一把火”。
提早布局海外市场
时隔多年赴港上市,海天味业直言为了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事实上,其早已开始布局海外业务。2023年年报显示,子公司海天(海南)投资有限公司新设了海天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150万美元,主要运营地设于中国香港。此外,海天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又进一步设立了天麒国际创新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美元,同样在中国香港开展业务,专注于食品研发。
2024年进一步布局海外市场。海天味业半年报提到,公司下级子公司海天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新增设立全资子公司海天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加大对国际市场的投入。同年,海天味业还在越南、印度尼西亚设立了全资子公司,专注于调味食品的生产。同年8月,海天味业在回复投资者关系记录时表示,在稳固国内市场的同时,持续拓展海外市场,目前公司产品在海外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售。
海天味业积极布局海外市场,背后是全球调味品市场所呈现出的庞大的市场规模。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以收入为衡量标准,2023年全球调味品市场规模高达2.1万亿元,2018至2023年间保持着3.5%的复合年增长率。并预计到2028年,全球调味品市场规模将攀升至2.9万亿元,2023年至202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有望达到6.7%。
海天味业也在招股书中提到,伴随全球餐饮文化融合、人口流动增加,中国调味品企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方面,随着人口流动增加,中餐文化在全球渗透,亚洲餐饮口味不断普及,一些亚洲餐饮文化的常见调味品在全球范围内加速传播,渗透率快速提升。另一方面,中国调味品企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已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及生产运营经验。中国调味品企业可以复用中国多菜系下的产品开发经验,根据当地的口味和烹饪习惯,因地制宜地调整产品。
快消品牌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提到,目前,不少中国快消品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因海外市场容量大,且“一带一路”战略深化、国力与品牌力提升、产品质量变好等带来诸多红利。以调味品为例,进口减少、出口增长,未来会有更多企业布局海外,而海天赴港上市为其国际化做铺垫,先以华人聚集的东南亚为国际化桥头堡,再向拉美、欧美拓展,整体发展势头良好。
全球化面临诸多挑战
尽管提早布局海外市场,但海天味业目前在出口方面的表现欠佳。据中国调味品协会2022年调味品企业百强报告,海天味业尽管产量和销售额名列行业第一,但其出口额及占比均远低于同行。行业有11家企业的出口额占比已超过10%,而海天味业仅有1%。
为进一步拓展海外增量市场,在本次招股书中,海天味业多方面提及海外布局,战略上提出“向上、向下、向内、向外”的战略,其中“向外”则是指应用本地化经营战略,实现优势出海、探索全球。此外,在本次IPO的募资用途中,海天味业在海外营销上制定了具体规划,即用于通过建立公司的全球品牌形象,拓展销售渠道以及提升海外供应链能力,以提升公司的全球影响力。具体包括:设立当地销售办事处及本土化供应链,拓展海外经销渠道;在海外市场打造品牌形象,包括深入了解当地市场动态,根据当地口味偏好定制策略,在主要市场开展媒体活动和店内促销,选择性地收购本地品牌等。
不过,海天味业布局海外市场或许还有国内市场的业绩承压。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3年,受“添加剂双标”舆情影响,海天味业连续遭业绩“阵痛”,分别实现营收256.10亿元、245.6亿元,同比增长2.42%、-4.10%,实现净利润61.98亿元、56.26亿元,同比增长-7.09%、-9.21%,净利润连着两年出现下滑。尽管2024年迎来反弹,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3.99亿元,同比增长9.38%;实现净利润48.15亿元,同比增长11.23%。但从预期来看,2024年业绩或与2021年66.71亿元净利润高峰期相比,仍相差甚远。
海外市场能否成为其增量市场,提振业绩?詹军豪进一步表示,在全球经济形势颓靡的背景下,虽然调味品行业增速放缓,但海天味业全球化战略或能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业绩。通过拓展国际市场,海天味业能减少对国内市场的依赖,寻找新的增长点。然而,全球化也面临诸多挑战,海天味业需灵活应对,以实现稳健发展。
朱丹蓬表示,海天味业出海还面临挑战,尤其是国内外食品安全标准的差异。因此,我国企业出海要对当地市场的法律法规、饮食文化、消费特征等方面做好事前调研、事中实施及事后风险控制,这有助于提升企业国际化成功率。
新京报记者刘欢
编辑 唐峥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