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食品公司上半年业绩回暖,安井食品持续加码预制菜

http://ddx.gubit.cn  2023-08-01 18:54  安井食品(603345)公司分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赛男 实习生漆慧琳、郭丽君 上海报道

7月31日晚间,安井食品(603345.SH)发布了2023年半年度财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94亿元,同比增长3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5亿元,同比增长62.14%;扣非净利润6.95亿元,同比增长82.65%。

其中,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7.04亿元,同比增长26.14%,实现归母净利润3.74亿元,同比增长5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5亿元,同比增长72.42%

除了安井食品,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近期有多家食品企业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随着消费市场回暖,多家公司业绩有所回暖,绝味食品(603517.SH)、安记食品(603696.SH)、紫燕食品(603057.SH)在去年业绩有所下滑的情况下,上半年实现增长。

持续加码预制菜

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安井食品财报显示,营业收入变动原因是,公司传统速冻火锅料制品和速冻面米制品收入稳步增长,子公司新柳伍、冻品先生等带动预制菜肴板块业务增长。

安井食品主要经营“安井”“冻品先生”“安井小厨”等品牌的速冻食品,主要包括鱼豆腐、仿蟹柳等速冻鱼糜制品;撒尿肉丸、霞迷饺等速冻肉制品;手抓饼、奶香馒头等速冻面米制品;小龙虾、蛋饺、虾滑等速冻菜肴制品。

根据2023半年报,安井食品收入前三的商品类型为菜肴制品、鱼糜制品、面米制品,分别实现收入21.99亿元、19.61亿元、12.74亿元。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安井食品的速冻菜肴制品板块占比逐步增加,首次超过鱼糜制品占据营收占比榜首,上半年营收占比已达到30%以上。

安井食品涨势喜人的速冻菜肴制品板块,正处于当下大火的预制菜赛道。

其财报披露,该板块主要由安井“冻品先生”、新宏业、新柳伍等负责生产。其中,安井冻品先生重点打造酸菜鱼和烤鱼,安井小厨聚焦小酥肉和荷香糯米鸡。报告期内公司将安井、安井小厨品牌分别授权新宏业、 新柳伍使用,复用安井现有经销商渠道推动小龙虾业务尤其是调味小龙虾产品实现业务增量。

从近期投入来看,安井对预制菜赛道似乎志在必得。今年6月,安井食品西南生产基地三期10万吨预制菜生产线建设项目顺利签约。自2016年落地以来,这是安井食品第三次加大对资阳的投资,足以见其对预制菜加码力度之大。同时,广东安井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共建的广东省预制菜(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面积2200平方米,目前拥有123台(套)设备,在职研发及检验人员共32名,硕士以上学历占比28%。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预制菜行业的热度上升,入局的企业增多,竞争也愈发激烈。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同时,2011-2020年,预制菜企业注册数量逐年递增,2022年全国现存预制菜企业数量超7万家。

国联证券认为,由于存在饮食文化、基础设施、渠道结构等方面差异,当前我国预制菜渗透率较低,在10%-15%,但国内人口基数大,预制菜行业空间远大。当前,国内预制菜行业百家争鸣,能够打造爆品、沉淀渠道、完善上游供应链、品类扩张形成平台型企业的公司有望走出重围,未来有望诞生千亿级市值企业。

多家公司业绩回暖

安井食品借助预制菜的东风业绩上涨,其他多家食品企业也受益于整个消费市场的复苏。

以绝味食品为例,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约22800万元-24300万元,增加131.25%-146.47%。其称,是受益于消费复苏带来的销售恢复,而且相较于去年同期,公司大幅减少了对市场的补贴和投入。

安记食品上半年实现净利润约1990万元-2290万元,增加102.27%-132.76%。公司表示,随着经济运行整体趋稳,市场逐渐回归常态,公司调味品产品及大宗材料销售规模同比增加,带动公司净利润的增长。同时,受二级市场波动影响,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

紫燕食品上半年实现净利润净利润约16800万元-18600万元,增加45.08%-60.62%。公司提到,随着宏观经济回归常态,整体趋稳,原材料价格趋近于往年区间。公司以多元化产品矩阵不断拓宽消费场景。

佳禾食品(605300.SH)也谈到了原价格价格回落对公司业绩的提升作用。其称,一方面是主要原材料价格回落,公司产品毛利率有所增长。二是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业绩增长没有重大影响。公司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约13143万元-14526万元,增加290.98%-332.1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去年同期,多家食品龙头业绩表现不佳,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原材料成本、能源等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如今来看,成本端的压力正在逐步减轻。

比如,2023年5月我国进口牛肉进口量/均价分别从高点下滑33.33%/17.95%。同时,猪肉价格也呈现震荡下跌态势,2023年二季度我国猪肉均价同比下跌4.57%;今年上半年豆粕、玉米期货均价分别同比下跌6.04%、12.33%。

当然,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也对产业链上游的企业带来了负面影响,比如华统股份(002840.SZ)上半年续亏,主要原因就是生猪价格持续处于低位,导致公司报告期内生猪养殖业务亏损;生猪养殖企业龙大美食(002726.SZ)上半年同样亏损,亏损额或超6亿元。

(作者:张赛男,实习生漆慧琳,郭丽君 编辑:朱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