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井食品“全球鱼丸梦”背后:股价腰斩、高管套现、出海遇冷
从三四线城市麻辣烫摊点起家,到成为国内速冻食品行业首个营收破百亿的企业,安井食品(603345.SH/02648.HK)的成长曾被视作行业传奇。然而如今,这家头顶“速冻一哥”光环的企业,正陷入股价暴跌、高管密集套现、业绩增速放缓的多重困境。在国内市场增长乏力之际,其高调推进的“全球鱼丸梦”,不仅未获中小股东认可,更面临海外市场拓展缓慢、行业竞争加剧的多重考验,看似宏大的出海蓝图,实则布满暗礁。
股价“跳水”70%,高管套现成瘾
对于安井食品的中小投资者而言,过去四年是一场漫长的“财富缩水记”。2021年2月,公司股价达到复权后275.57元/股的历史高点,彼时市场对其“速冻龙头+预制菜新秀”的双重身份充满期待。但谁也没想到,这竟是股价下行的开端。截至2025年8月22日,安井食品股价已跌至75.03元/股,四年间跌幅超70%,而同期上证指数却实现10%左右的上涨,鲜明对比下,公司市值蒸发超千亿元。
股价持续低迷的背后,是公司高管及大股东近乎“不间断”的减持动作。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最大控股股东国力民生先后两次减持,合计抛售1784万股;同年11月至12月,董事长刘鸣鸣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161万股,套现金额超2亿元。进入2023年,减持潮愈演愈烈,董事黄建联、黄清松,高管张清苗等多人在8月至9月集中减持,累计套现约3亿元。2024年6月至9月,黄建联、黄清松再次出手,合计减持101万股,又套现8517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高管并非“缺钱”。根据公司披露数据,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年薪均超过370万元,在A股食品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但面对公司股价下跌,他们给出的减持理由却始终是“个人资金需求”,这种说辞难以安抚焦虑的中小投资者。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质疑:“高管一边拿着高薪,一边频繁减持,是否对公司未来发展缺乏信心?”更有投资者直言,高管的减持行为如同“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剧了股价的下跌压力。
业绩踩刹车,“第二增长曲线”失色
股价的持续下跌,本质上反映了市场对安井食品业绩增速放缓的担忧。曾经凭借“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快速崛起的安井食品,如今正面临“增长天花板”。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122亿元增至151亿元,但同比增长率却从31%骤降至8%;净利润增速下滑更为明显,同期从11亿元增至14.85亿元,增长率从61%跌至0.46%,几乎陷入停滞。2025年一季度,经营形势进一步恶化,营收同比下降超4%,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0%,业绩“刹车”迹象愈发明显。
作为安井食品寄予厚望的“第二增长曲线”,预制菜业务的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2018年,公司率先布局预制菜赛道,通过“自产+贴牌+并购”模式快速扩张,2022年该业务营收达30亿元,同比增长111%,一度被视为拉动业绩的“新引擎”。但此后,预制菜业务增速显著放缓,2023年、2024年营收分别为39亿元、43亿元,增长率从111%降至10%左右。更关键的是,预制菜板块的毛利率长期偏低,2022年甚至不足10%,远低于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不仅未能成为“盈利增长点”,反而拉低了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行业层面的挑战也加剧了安井食品的困境。速冻食品行业本身技术门槛低、原材料成本占比高,企业议价能力有限,属于典型的“苦生意”。近年来,原材料价格波动频繁,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同时,预制菜赛道涌入大量玩家,从传统食品企业到跨界巨头,竞争日趋激烈,安井食品想要维持优势愈发困难。
全球化试水遇阻,中小股东集体反对
在国内市场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安井食品将希望寄托于全球化,试图通过“出海”打开新的增长空间。2024年12月,公司宣布计划赴港上市,成为首家“A+H”双重上市的速冻食品企业,同时计划通过港股募资24亿港元,用于拓展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然而,这一计划却遭到了中小股东的强烈反对,持股5%以下的中小股东中,有六成投了反对票。
中小股东的反对并非没有理由。首先,公司账上现金超50亿元,却仍要募资23亿港元,资金用途的合理性备受质疑。有投资者指出,“公司手握大量现金,却还要融资,难道是为了给大股东套现铺路?”其次,A股与H股存在估值差异,投资者担心A股价格向H股靠拢,导致持股市值缩水8%-12%。更重要的是,安井食品的海外业务目前几乎没有存在感——2025年一季度境外收入仅3980万元,同比下滑3.1%,这样的业绩表现,让投资者对其全球化前景充满疑虑。
从实际进展来看,安井食品的全球化布局也显得“雷声大,雨点小”。2021年,公司收购英国功夫食品70%股份,试图切入欧洲市场,但四年过去,该业务贡献的营收微乎其微,未能打开局面。2025年7月,公司收购鼎味泰70%股权及鼎益丰100%股权,尽管鼎味泰在高端鳕鱼制品领域有一定优势,且具备出口资质,但短期内难以对海外营收产生实质性拉动。至于重点布局的东南亚市场,虽然行业数据显示该地区火锅餐饮市场增速可达14%,但安井食品目前仅出口速冻鱼糜制品和速冻面米制品,产品线单一,且面临本土企业和其他中国速冻企业的双重竞争——三全食品拟投13亿元在澳大利亚建生产基地,思念食品则计划拓展泰国、澳洲市场,行业“出海内卷”已然开启。
“全球鱼丸梦”难圆?
从街边麻辣烫摊点到国内速冻龙头,安井食品的成功离不开对市场机遇的精准把握。但如今,面对股价暴跌、高管套现、业绩放缓、出海遇阻的多重困境,公司的“全球鱼丸梦”显得愈发遥远。高管的频繁减持动摇了投资者信心,业绩增速放缓暴露了核心业务的增长瓶颈,全球化布局则面临资金、市场、竞争等多重挑战。
对于安井食品而言,若想实现“逆风翻盘”,不仅需要稳定投资者预期,遏制高管减持潮,更需要找到新的盈利增长点,提升海外业务的实际竞争力。否则,这场轰轰烈烈的“全球化”运动,或许只是一场无法实现的“美梦”,而“全球鱼丸梦”最终可能沦为一句空洞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