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泰生物业绩承压:二价疫苗“失色”,九价能否力挽狂澜?

查股网  2025-08-26 14:34  万泰生物(603392)个股分析

导读:这家曾凭借首款国产二价HPV疫苗“馨可宁”缔造业绩神话的企业,在上市五年后首次交出半年度亏损的答卷。

在HPV疫苗市场竞争格局加速重构的背景下,曾凭借国产首款二价HPV疫苗“馨可宁”实现业绩飞跃的万泰生物,正面临上市五年来最严峻的考验。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38.25%至8.44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1.44亿元,同比由盈转亏,降幅达155.3%。

这一业绩“跳水”背后,既有二价疫苗市场饱和、九价疫苗扩龄冲击的短期阵痛,也暗含国产疫苗企业从“价格战”向“价值战”转型的深层挑战。

二价疫苗“黄金时代”落幕

时间回溯至2020年5月,万泰生物自主研发的国产二价HPV疫苗“馨可宁”获批上市,以329元/支的定价打破进口疫苗垄断,成为国内女性预防宫颈癌的“平价之选”。

彼时,进口二价疫苗全程接种费用高达1740元,四价、九价疫苗更是一针难求。凭借价格优势与先发效应,“馨可宁”上市首年即实现放量,推动万泰生物营收从2020年的23.54亿元飙升至2022年的111.85亿元,归母净利润从6.77亿元增至47.36亿元,成为国产疫苗行业现象级案例。

然而,这一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在2023年戛然而止。随着默沙东九价HPV疫苗适用人群从16-26岁扩龄至9-45岁,以及国产二价疫苗竞争者(如沃森生物“沃泽惠”)的入局,市场供需关系发生逆转。2023年,万泰生物营收骤降至55.11亿元,归母净利润下滑至12.48亿元;2024年进一步萎缩至22.45亿元营收和1.06亿元净利润。

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疫苗板块收入同比回落,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0.6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51.77%,盈利能力指标全面恶化:净利率由19.30%跌至-17.25%,毛利率从73.17%下滑至60.35%,净资产收益率(加权)为-1.18%。

二价疫苗市场的衰退,本质是供需失衡与产品迭代的结果。一方面,国内二价疫苗接种率快速提升,叠加政府集采降价(如部分省份二价疫苗中标价降至百元以下),导致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另一方面,九价疫苗“向下兼容”覆盖更广泛人群,直接分流了二价疫苗的潜在需求。以万泰生物为例,其“馨可宁”定价虽远低于进口产品,但在九价疫苗扩龄后,消费者更倾向“一步到位”选择保护范围更广的九价疫苗,导致二价疫苗销售遇冷。

除外部竞争外,万泰生物内部渠道管理问题亦浮出水面。据业内人士透露,为冲刺业绩,公司部分区域经销商曾过度压货,导致2023年以来渠道库存积压,进一步拖累销售数据。与此同时,沃森生物等竞争对手通过“赠苗”“补贴”等变相降价手段争夺市场份额,使得二价疫苗市场陷入“价格内卷”,万泰生物的先发优势被大幅削弱。

九价疫苗未来挑战重重

面对二价疫苗市场的式微,万泰生物将破局希望寄托于首款国产九价HPV疫苗“馨可宁9”。2025年6月,“馨可宁9”以499元/支的定价获批上市,仅为进口九价疫苗(1318元/支)的38%,成为全球价格最低的九价HPV疫苗。这一“颠覆性”定价策略迅速引发市场关注:获批次日,万泰生物股价盘中拉升超6%,截至8月22日收盘报60.02元/股,总市值约759亿元。

从市场反应看,“馨可宁9”的低价策略确实具备冲击力。以三针接种计算,国产九价疫苗全程费用为1497元,较进口产品节省2457元,对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如学生群体、下沉市场人群)吸引力显著。万泰生物在半年报中直言,九价疫苗获批将“丰富产品梯队,形成新的收入和利润增长点”。

然而,这一策略的副作用同样明显:499元/支的定价虽能快速抢占市场,却大幅压缩了单位利润空间,且可能挤压自家二价疫苗的生存空间,形成“左右互搏”的内部竞争。

更严峻的挑战来自竞争对手的追赶。目前,康乐卫士、瑞科生物、沃森生物等企业的九价疫苗均已进入临床三期或上市审评阶段,预计2026年将有5款国产九价疫苗集中上市。这意味着,万泰生物的“独家窗口期”可能仅剩半年至一年。若在此期间未能快速放量,后续市场将迅速从“蓝海”转向“红海”,价格战风险加剧。

值得注意的是,进口九价疫苗的代理商业绩下滑,或为国产疫苗腾出市场空间。2025年上半年,默沙东九价疫苗国内代理商智飞生物营收同比下降73.06%,归母净利润亏损5.97亿元,其中九价疫苗批签发量同比骤降76.8%。

这一数据反映出,进口疫苗的高价策略在消费降级趋势下遭遇阻力,而国产疫苗的性价比优势有望进一步凸显。但另一方面,智飞生物的业绩“滑铁卢”也警示市场:过度依赖单一产品(如九价疫苗占其代理收入超80%)的风险极高,万泰生物需警惕重蹈覆辙。

产能与国际化能否成为新支点?

为应对挑战,万泰生物正加速布局产能与国际化。产能方面,公司九价疫苗设计年产能达6000万支,可满足国内大部分需求;国际化方面,其疫苗产品已获24个国家上市许可,纳入9国免疫规划项目,海外收入占比有望逐步提升。此外,公司还在研发新一代二十价HPV疫苗,试图通过技术迭代巩固领先地位。

站在行业视角,万泰生物的困境折射出国产疫苗企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型阵痛。过去五年,企业通过“低价+快速上市”策略实现突围,但当市场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时,单纯的价格优势已难以持续。未来,如何在创新研发、品牌建设、渠道精细化运营等方面构建核心竞争力,将成为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

对于万泰生物而言,九价疫苗的上市既是机遇,也是试金石。若能在窗口期内通过差异化服务(如延长付款周期、联合健康管理)提升产品附加值,而非仅依赖低价,或许能避免陷入“增量不增利”的怪圈。同时,公司需加快二价疫苗的出海步伐,利用性价比优势开拓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分散单一市场风险。

HPV疫苗市场的变局,本质是公共卫生需求升级与产业供给能力匹配的过程。万泰生物能否穿越周期,不仅取决于一款产品的成败,更在于其能否从“价格战”思维转向“价值创造”思维,在守护女性健康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