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小海伴您读研报之信捷电气

1.公司概况
1.1
技术底蕴深厚,产品矩阵丰富
公司成立于2000年,最初通过可编程控制器和人机界面切入智能控制系统的FA领域,于2005年以后逐步从单一产品供应商向综合电控解决方案供应商(PLC+HMI+变频/伺服),而后于2010年开始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领域进军。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涵盖了人机交互(HMI)、控制体系(PLC)、驱动系统(包括伺服驱动系统与变频器)、执行与反馈机构(伺服马达和交流马达)以及输出设备(工业机器人),形成了完整的工业自动化全流程产品线,成为中国工业控制领域内领先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
1.2
收入保持稳健增长,盈利阶段承压
收入端,201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从1.79亿元增长至15.05亿元,CAGR达19%,其中,受国内宏观经济和下游需求影响,近几年收入增速放缓,24Q1公司实现营收3.4亿元,同比增长为3.39%。盈利端,2011-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从0.42亿元增长至1.99亿元,CAGR达14%,受产品结构调整以及研发投入增多影响,盈利能力在近几年出现波动,2023年毛利率同比下降1.52pct至35.81%,净利率下滑3.40pct至13.23%,但随着公司新产品陆续投放以及伺服产品毛利率趋于稳定,公司盈利能力将逐步修复。
公司收入规模、增速变化及公司归母净利润及增速变化

2.PLC业务概况
2.1
PLC是生产制造中最核心的控制装置,中大型PLC韧性更强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是一种采用可编程存储器来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以及算术运算等操作指令的数字电子系统,它通过数字和模拟输入输出接口,实现对机械设备的控制功能。PLC是机器设备的逻辑控制中心和实时数据处理的核心。
PLC是工业软件中生产制造类最核心的装置

在工业4.0和计算机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全球PLC市场持续稳定增长。从2017年到2021年,市场规模从90亿美元增加到11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6%。在中国,PLC市场在2023年之前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12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7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6%,明显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然而,在2023年,由于宏观经济放缓的影响,市场规模出现了短暂的下降,同比下降5%,降至161亿元。
全球PLC市场规模及中国PLC市场规模

从不同产品类型来看,中大型PLC和小型PLC市场规模均有所波动。2023年,中大型PLC和小型PLC的市场规模分别约为86.7亿元和73.8亿元。中大型PLC由于有资本开支的支撑,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市场规模在2023年同比增长了1.1%。相比之下,小型PLC由于下游行业主要涉及半导体、3C、光伏和锂电等,由于新能源行业资本开支放缓,2023年市场规模同比下滑了12.3%。
2.2
中大型PLC有待突破,国产厂商逐步发力
在中大型PLC领域,国产厂商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由于技术门槛较高以及海外品牌的客户粘性较强,国产品牌在中大型PLC市场中的份额一直较小,难以实现有效的突破。根据MIR的数据,国产品牌在小型PLC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逐步取代了海外品牌的市场份额。例如,汇川和信捷已经进入行业前十,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其中,汇川在2023年的国内市场份额上升至第二位,占15.3%,仅次于西门子的38.8%。然而,在中大型PLC市场中,国产品牌目前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行业前三名的市场份额合计高达75%,而前七名的市场份额高达94%,且全部为海外品牌,其中西门子以49%的市场份额占据绝对领先地位。
中国中大型PLC市场格局及中国小型PLC市场格局(2023)

对于小型PLC,国产PLC与海外厂商相比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和供应链灵活性,尤其在定制化开发方面更具优势。此外,小型PLC主要面向OEM市场,由于OEM市场代工厂的利润较低,厂商对设备价格的敏感度较高。因此,在国家政策支持和自身性价比优势的推动下,国产小型PLC的渗透率有了明显的提升。对于中大型PLC而言,由于技术壁垒较高,海外厂商凭借在工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深厚积累,在汽车、冶金等领域拥有丰富的应用案例。同时,从客户角度来看,尽管国家一直在推动中大型PLC的国产化,但由于中大型PLC通常作为汽车、石油化工等大型生产系统的核心,对工业安全性要求极高,产品的稳定性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考虑因素。国产中大型PLC由于缺乏足够的案例支持,其稳定性尚未得到验证,且前期研发投入较大,无法像小型PLC那样提供高性价比。综上,中大型PLC国产替代的市场空间巨大,但道路漫长。
2.3
公司深耕小型PLC,技术积累深厚
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是公司的核心优势。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公司产品具有高性价比,并拥有多样化的产品类型,包括可编程控制器、人机界面、变频器、伺服系统和机器视觉等,覆盖了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三个层面。公司不仅能满足国内大多数制造业客户的单一需求,还能提供组合解决方案,甚至满足客户工厂自动化整体方案的需求。公司的产品在使用方式上继承了日系产品的易用性,同时充分考虑了本土设备开发商的特殊需求,加入了C语言编程、图块编程、运动控制和通讯等功能。此外,公司的运动总线技术具有显著优势,由于实现成本较高,主要竞争对手通常只在中大型可编程控制器中提供此功能,而公司则以较低成本在小型可编程控制器上实现了这一功能,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公司加快了中型PLC的布局。自2017年起,公司持续推出中型PLC产品,包括XG系列和XS系列,这些产品在速度、容量和功能上相较于小型PLC有明显提升。随着产品线的不断完善,公司预计将逐步开拓中型PLC市场。
公司中型PLC产品

凭借多年的PLC产品研发和客户资源积累,公司的PLC业务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营收规模从2011年的0.8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5.3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7%,在2023年国内小型PLC市场的份额约为7%,位列国产品牌第二,仅次于汇川。
3.伺服系统业务概况
3.1
我国伺服行业在近几年经历较大的波动,未来空间广阔
伺服系统由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组成,伺服电机内含伺服反馈装置(编码器)。作为运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伺服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控制指令的要求,对功率进行放大、变换和调控,控制电机的输出力矩、速度和位置,实现对物体位置、方位和姿势的控制。根据应用的专用性,伺服系统可分为通用伺服和专用伺服,其中专用伺服主要应用于风力发电、矿山机械和电梯等领域,市场规模相对较小,目前在我国伺服市场中的占比约为20%。
从下游行业分布来看,专用伺服主要集中在风电和矿山等领域,而整个伺服行业则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包括电池、电子、机器人、光伏和半导体等。得益于新能源和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增长,以及传统行业的周期性复苏,行业在2019-2021年迎来了高速增长,市场规模从139亿元增长到233亿元的阶段性高点。然而,随着先进制造业增速放缓和国内传统行业需求下降,行业在2022-2023年出现了小幅下滑。
通用伺服行业市场规模及通用伺服的下游领域分布

国产厂商在伺服领域取得了快速进展。尽管我国伺服行业起步较晚,许多厂商是在近20年内才进入该领域的,但由于近几年国内伺服下游领域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业,特别是光伏和锂电等新能源行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厂商和海外厂商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因此,依靠性价比和供应链优势,国产伺服厂商在光伏、锂电等行业中不断抢占市场份额,加速了国产替代的进程。
3.2
公司利用PLC优势,积极拓展伺服市场
凭借PLC领域的领先优势,公司逐步开拓了伺服市场。长期以来,海外品牌在国内伺服市场占据了大部分份额,因此像公司这样起步较晚的国产厂商,最初主要采取了跟随策略,即依靠自身在小型PLC市场的优势,通过建立包括“PLC+人机界面+伺服等运动控制部件+机器视觉等检测部件+机械臂”在内的完整产品线,为客户提供“整体工控自动化解决方案”。基于在PLC市场积累的客户资源和品牌影响力,公司近几年的伺服产品实现了快速增长,并逐步成为公司目前最大的主营业务。
公司伺服产品持续扩张

采用低价策略占领市场,毛利率正处于持续改善阶段。近几年,公司通过PLC带动伺服产品的市场扩张,采取跟随战略,主要聚焦中低端市场,以快速提升市场影响力和拓展市场渠道。公司的伺服产品单价一直保持在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毛利率相对较低。目前,该战略已取得显著成果,近几年伺服市场的市占率显著提高。展望未来,随着公司逐步稳固市场地位,并依靠高性能伺服产品的占比提升,伺服业务的整体毛利率预计将逐步接近行业平均水平。
(转自:渤海证券财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