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债缺口暴增3倍,分红却超7亿,珍宝岛的“甜蜜烦恼”何解?

查股网  2025-11-06 10:50  珍宝岛(603567)个股分析

作为黑龙江本土老牌药企,珍宝岛曾凭借疫情期间的防疫用药风口一度成为资本市场焦点,股价创下18.66元/股的近年高点。但时过境迁,截至2025年11月5日,其股价已跌至11.46元/股,市值缩水至108亿元,较2021年峰值蒸发近4成。股价的持续低迷背后,是这家"东北夫妻店"深陷业绩滑坡与债务高压的双重困境,而实控人家族的高额分红则让这场危机更显复杂。

2025年三季报的发布,揭开了珍宝岛经营状况的严峻现实。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8亿元,同比大幅下滑54.7%;归母净利润亏损3.73亿元,同比降幅高达193.8%,扣非后亏损更是扩大至4.02亿元。其中第三季度表现尤为惨淡,单季营收仅2.05亿元,同比下降44.1%,归母净利润亏损2.95亿元,同比暴跌6798.2%,占前三季度总亏损额的近八成。对于业绩大幅下滑,公司将主要原因归结为发货不及预期与核心产品价格下行,但这一解释难以掩盖其经营层面的深层问题。

回溯发展历程,珍宝岛的高光时刻极为短暂。疫情期间,其复方芩兰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等产品入选多省市防疫用药目录,带动公司在2020年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一度扭转此前的颓势。但好景不长,2021年起公司归母净利润便开启下滑通道,尽管2023年曾出现155%的同比暴涨,净利润恢复至4.73亿元,但未能形成持续增长态势。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回落至4.38亿元,与2020年基本持平,而营收则降至27.04亿元,较2020年的34.04亿元下滑约20%,五年发展近乎原地踏步。

在业绩持续承压的同时,珍宝岛的现金流状况呈现出诡异的"好转"。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23亿元,同比增长229.9%,成功实现由负转正,而同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已从19.77亿元降至14.46亿元。这一反转并非源于营收改善,而是得益于成本与费用的大幅压缩:购买商品及劳务支付的现金从12.35亿元腰斩至5.69亿元,职工薪酬支出从2.61亿元下降至1.6亿元,税费支付更是从2.98亿元锐减至1.16亿元,降幅接近三分之二。这种以削减运营投入为代价的现金流改善,显然难以持续支撑企业长期发展。

比业绩滑坡更令人担忧的是日益加剧的债务危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珍宝岛短期借款达14.63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2.18亿元,短期刚性债务合计高达26.81亿元。而公司账上可即时动用的货币资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仅2.04亿元,资金缺口高达24.77亿元。对比2024年末数据,当时短期债务合计17.4亿元,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尚有10.54亿元,资金缺口仅6.86亿元。短短九个月内,资金缺口暴增3倍有余,债务风险已然浮出水面。

与公司资金链紧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实控人家族的持续分红。根据公开数据,珍宝岛自2015年上市以来累计实施9次分红,总金额约13亿元。按实控人方同华家族通过控股股东创达集团所持有的61.34%股权计算,其累计分红所得已超7.8亿元。仅2024年公司便现金分红1.41亿元,占当年净利润的32.21%,方同华家族单年分红入账超8000万元。在公司业绩下滑、债务高企的背景下,如此慷慨的分红政策引发市场对利益输送的质疑,尤其是在企业亟需资金纾困的关键时期,实控人家族的套现行为更显刺眼。

珍宝岛的治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这家药企由方同华与妻子辛怡德(原名辛德丽)、儿子方瀚博(原名方宇程)实际控制,一家三口通过创达集团100%持股,间接掌控上市公司61.24%的股份,典型的"家族式管理"特征明显。这种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为后续的违规操作埋下隐患。2023年,控股股东创达集团因拖欠8000万元借款,导致供应商在与珍宝岛的业务合作中停止供货,最终形成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事实,直至2024年2月才归还全部资金及利息。而该关联交易未按规定履行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构成信披违规。

类似的违规事件并非个例。2023年8月,珍宝岛以4.25亿元转让方圣医药股权,获得财务净收益约4.2亿元,占2022年净利润的227%。根据上交所规定,此类重大收益交易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并及时披露,但公司直至2024年4月才完整披露该事项,且未履行股东大会审议程序,再次触碰信披红线。对此,公司解释为时任董秘在交接工作中未及时识别审议标准,但该董秘作为任职多年的老员工,自2012年起便在公司担任相关职务,这一解释难以令人信服。

频繁的违规操作已招致监管部门的多次警示。2024年4月,黑龙江证监局对珍宝岛及相关责任人出具警示函;同年7月和9月,上交所两度对公司及高管给予通报批评,涉及信披违规、定期报告财务数据披露不准确等多项问题。监管处罚不仅影响公司声誉,更削弱了投资者信心,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经营困境。

对于珍宝岛而言,当前亟需解决的是三重困境:业绩增长乏力、债务风险高企、公司治理不完善。在中医药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公司核心产品增长承压,亟需加大研发投入、拓展产品线,但资金短缺成为最大障碍;短期债务集中到期的压力,要求企业尽快通过融资渠道补充流动性,避免发生债务违约;而家族式管理带来的治理缺陷,则需要通过完善内控机制、强化信息披露、引入外部监督等方式逐步改善。

从行业层面看,中医药企业正面临政策调整与市场变革的双重挑战,珍宝岛的困境并非个例,但家族式管理的弊端、治理结构的缺陷,使其在应对危机时更为被动。若不能及时解决资金链紧张问题,改善公司治理水平,这家曾凭借防疫概念出圈的老牌药企,可能将陷入更深的经营危机。资本市场的用脚投票已经给出信号,如何平衡股东利益与企业发展,如何在债务高压下实现业绩突围,成为方同华家族必须面对的严峻考验。珍宝岛能否摆脱当前困局,重新赢得市场信任,仍有待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