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出好酒是理所当然”,35年再回味,老评委眼中的口子窖优势|酒业传承与创新榜
口子窖发展到如今的规模,
拥有良好的效益,
值得行业总结和推广。
出品丨云酒头条
已成绝唱的全国评酒会,留下了什么?
从1952年到1989年的五届全国评酒会,以一截短短的历史横断面,引领了中国酒业发展。它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内化到了行业的每个角落。
在第五届全国评酒会结束35年后,由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发起、主办,云酒传媒、《酿酒》杂志联合发起,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回味&品味”酒业传承与创新榜系列活动之“35年再回味|老评委走进口子窖”活动于10月14日在口子窖举办,再次回味了那段历史,品味了名优白酒的峥嵘岁月。
从评委们的认可和口子窖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看,它身上有很多名酒特质,在全国评酒会获得“国优酒”,也是其品质实力的佐证。
█名酒之实:源于2700年的沉淀
口子窖所在的淮北,地处黄淮海平原南侧,山川温润,土壤肥沃,自古就是中原粮仓。
而且淮北的土壤中拥有上千种有益微生物,形成了不可复制的微生物发酵环境,为酿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天时地利,让淮北自古便酒文化兴盛。春秋时,宋、鲁、陈、卫等国会盟淮北,歃血饮酒,讨伐郑国。他们所饮之酒,便是淮北佳酿。
到战国时期,因古濉溪是汴河入濉水之口,俗称口子,口子酒因此得名。
由此开始,口子窖开启了千年传奇,留下了清晰的发展脉络。
具有1400年历史的隋唐老井,是古泉水经地下水系流经淮北而成,享“清泉先含三分味,掘土三尺可闻香”之美誉,迄今仍是口子酒业的重要酿造水源之一。
因水运之利,口子古镇在宋元时期成为濉水漕运往来渡口,濉溪酿酒业成为中原酒业中心。
始建于元末明初的老窖遗址,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至今仍在使用中。
在不断地传承中,濉溪地区的酿造技艺不断提升。濉溪县长丰街明清酿酒作坊群遗址,是目前全国唯一覆盖蒸馏酿酒全流程设备的酿酒作坊遗址,说明当时的濉溪酿酒工业发达且先进。
口子窖的“小同聚”地下酒窖群,还封藏着清末时期的小坛酒。这些珍稀的“活文物”小坛酒,是明末清初盛极一时的濉溪口子镇老酒坊所酿,在无声地诉说着口子窖的传奇。
到了民国,濉溪酿酒作坊多达72家,见证了中国近现代民族产业的蓬勃发展。南来北往的酒商把濉溪酒转运全国,让口子酒声名大噪,享誉国内外。
在新中国成立前的1949年5月18日,当地人民政府在赎买“小同聚”等私人酿酒糟坊基础上成立了 “国营濉溪人民酒厂”,这就是口子酒业的前身。
集千年底蕴于一身的口子窖,在传承“大蒸大回”工艺和续渣混蒸老五甑等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物科技不断创新,形成了以“三多一高两长”为核心的“一步兼香”工艺体系,打造出真藏实窖、自然兼香的复合兼香型口子窖酒。
●“三多”
多粮酿造:严选原产地的粳高粱、大米、小麦、大麦和麻豌豆等,酿造时严控原粮配比,充分激发每种原料的精华,自然酿出醇厚多香的风味。
多粮制曲:甄选小麦、大麦、豌豆等优质原粮,传承“拉皮”“上垛”等古法严格制曲,曲块剖面“两圈一点红”,所以叫“菊花红心曲”。
多曲并用:自创“多曲并用”发酵工艺,三种酒曲混用:菊花红心曲,多粮风味更丰富;高温香曲,强化发酵更浓郁;超高温曲,提醇增香更悠长。
●“一高”
高温润料堆积:将热水浸润的原料堆积起来,最大程度激发出酿酒原料的潜能,去除杂味,唤出粮香,是形成口子窖兼香风格的香型基础。
●“两长”
长期发酵:口子窖酒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采用长期发酵工艺(60-150天)。糟醅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微生物代谢更加充分,各种物质之间平衡融合更为彻底,酒体更加醇厚、丰满,酒体香气成分更丰富,风格更典型。
三步循环,长期贮存:第一步,不锈钢罐露天贮存一年,初步缔合;第二步,地窖长期窖藏,排杂增香;第三步,酒体设计后贮存一年,稳定酒质。
在传承中创新的先进工艺,让口子窖酒质出色,获得了多项重量级荣誉。
1984年,口子窖参加全国轻工系统酒类质量大赛,从149款白酒中脱颖而出,荣获“金杯奖”。这场业界非常有权威性的全国白酒评比,说明了口子窖品质的含金量。
1979年的第三届全国评酒会和1989年的第五届全国评酒会,口子窖均摘得银质奖,获得“国优酒”称号。据“回味&品味”鉴评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评酒会特邀评委丁柏年介绍,当时口子窖获得银质奖后,国家按照金质奖配套了资源,推动口子窖快速发展。
丁柏年说道:“口子酒质量非常不错,自然兼香做得非常好,具备获得中国名酒的实力。”
“回味&品味”鉴评委员会观察委员,中国食药促进会发酵食品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周心明在座谈会上谈起口子窖的获奖经历时提到,她父亲白酒泰斗周恒刚先生,曾多次到访口子窖,对口子窖酒的品质高度认可。
“回味&品味”鉴评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评酒会配制酒评委高军也在座谈会上表示,口子酒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始终坚守“真藏实窖”的匠心品质,多年来,精益求精、提升品质,务实进取、完善产能,已成为中国兼香型高端白酒代表。
口子窖身上的名酒特质,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
█名酒之风:踏实发展,稳步创新
口子窖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一代代酿酒人的传承创新。它的身上,有名优酒风骨。
在活动中,“回味&品味”鉴评委员会主席,酒业大师,第四届、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季克良对口子窖雄厚的专家资源表示肯定,“口子窖拥有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全国评酒会的三位老评委,文化底蕴深。有这么多老评委,口子窖酿好酒也是理所当然。”
深厚的底蕴,让口子窖在转型过程中,牢牢掌握了创新的主动权。
在20世纪90年代末,口子窖做出了改变命运的抉择。口子酒业党委书记、常务副总经理徐钦祥在活动中说:“当时我们发现浓香型白酒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需要做出差异化产品。后来推出的兼香型产品,救了口子的命。”
这次改变企业命运的创新,也让到场的老评委们大为震撼。
“回味&品味”鉴评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胡森认为,口子窖领导班子思想开阔,敢于突破,勇于创新,在继承传统工艺基础上,利用企业自身资源在糖化发酵剂、发酵设备以及勾调技术上都进行了创新,企业发展也有了驱动力。
“回味&品味”鉴评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谢义贵也表示:“口子窖的领导班子、技术人员、创新团队敏锐地洞察了市场上的消费者需要什么,有独到的见解。口子窖从浓香到兼香的转型和研发,取得了非常成功的成绩。做兼香的品牌很多,但是我认为最成功的是口子窖。”
他丝毫不吝啬对口子窖的赞美“口子窖是兼香典范”。
口子窖的踏实,不仅体现在创新,还有坚守品质的战略定力。
在口子窖的兼香型产品上市后,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供不应求。很多酒企遇到这个情况,往往都会外购原酒,弥补产能不足。但当时的口子窖并未走这条路,而是踏实扩产。
徐钦祥很坦诚地说:“从1998年到2016年的近20年时间里,口子窖每年的增长都在10%-20%之间,产能完全跟不上。但我们坚持自酿,有产量才有酒卖,每年只能一小步一小步地发展。”这份定力,在白酒行业疯狂去央视买标王的疯狂年代,非常可贵。
这种可贵的精神,也体现在口子窖的上市历程中。
上市是对企业生产和财务状况的一次深度检阅。尽管上市过程有专业团队指导,但很多企业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问题。然而,口子窖却出奇的顺利。
在口子窖扩产过程中,引入了国际资本高盛,早早就开启了公司经营管理的规范化、国际化。徐钦祥在活动中的一席话让人印象深刻,“从改制那天开始,我们就规范所有行为,赚取阳光利润,这对后来上市很有帮助。”
在口子窖申请上市过程中,证监会曾经暂停了上会发行一年多。“突然有一天,我们接到证监会的通知,说我们可以过会了。当时我们的辅导券商都撤回去了,突然就接到证监会的通知。”徐钦祥笑着说。
这是口子窖一直以来的踏实发展的回报。
35年后再次走进口子窖,老评委们又一次看到“国优酒”口子窖身上的名优酒风骨。
季克良认为,口子窖非常重视市场、重视工艺,重视和员工、消费者、投资者的关系,在这些方面做得好。作为“国优酒”企业,口子窖发展到如今的规模,拥有良好的效益,值得行业总结和推广,“口子窖不张扬,埋头苦干的精神,值得行业学习。”
“回味&品味”鉴评委员会主席、酒业大师、国家级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景炎在活动现场发表了线上视频讲话。他说:“口子窖发展快,进步大,质量优,面貌新,不仅仅是传统工艺持续提升,还有机械化与智能化的不断推进,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回味&品味”鉴评委员会观察委员、酒业资深媒体人徐立栋则谈到:“在口子窖,我看到了一个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结合,互为支撑、互为促进的全新工业场景。今天的口子窖,真藏实窖,兼香标杆;文化厚重,智能领先。”
█35年再回味,继往开来
在1989年的最后一届评酒会结束后,获得“国优酒”的口子窖,持续创新,深耕兼香白酒领域,为中国白酒的发展不断注入着创新活力。
口子酒业董事长、总经理徐进表示:“我们虽然有遗憾,但35年来,我们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在工艺技术方面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追求兼香风味的极致表达,并逐步成为兼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产品品质显著提升,风格更具特色,风味更加突出,获得了消费市场高度认可。行业的认可、市场的认可,是我们品质自信的根源。”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秘书长秦书尧认为,名优酒必须走品质自主的战略道路,强大自己的品质血脉传承,讲好独一无二的品质故事和品牌故事。口子窖是兼香风格的典型代表,其“自然兼香”风格的发展,充分印证了名优酒在品质特色化道路上的探索与成就。
持续创新,也为口子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口子窖的2024年半年报,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66亿元,同比提升8.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49亿元,同比提升11.91%,增长十分稳健。其中,口子窖高档白酒实现销售收入达到29.73亿元,占整体营收的90%以上,保持了良好的向上势头。
市场需求的旺盛,也推动了口子窖产能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公司拥有发酵池1.5万余条,65°原酒产能近4万吨,优质基酒储存量30万吨。随着口子产业园的建成投产,公司65°原酒规模将突破6万吨,基酒储存量将突破40万吨。
当前,中国白酒产业已经从高速发展期进入到了深度调整期。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市场对白酒有着更迫切的多元化、品质化需求。因此,兼香型白酒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凸显。近年来,众多酒企纷纷涉足兼香赛道,大兼香大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这是兼香型白酒发展的新机遇,也是中国白酒创新发展的新动力。
“回味&品味”鉴评委员会观察组组长、《酿酒》杂志总编辑赵彤提出,口子窖是兼香风格的典型代表,其“自然兼香”风格的发展,便充分印证了名优酒在品质特色化道路上的探索与成就。
周心明认为,口子窖拥有独树一帜的制曲秘籍,不断吸引酒业同仁前来考察学习,并毫无保留地将制曲技术呈现出来,从这一点来看,口子窖在“兼文化”上做得非常到位,也体现出企业的发展格局。
专家们走进口子窖,也将给口子窖带来诸多赋能。
徐钦祥在活动中说:“此次活动,不仅是我们对白酒行业过去35年发展历程的回顾与总结,更是我们向各位行业泰斗、权威专家交流学习的宝贵契机。真诚希望各位专家为口子酒业的未来发展精准把脉、出谋划策。”
在活动中,季克良、胡森、谢义贵、高军、丁柏年、周心明品尝了口子窖的“兼8”“兼20”“兼30”三款产品后,在给予高度肯定同时,也对酒体、香味等方面给出了诸多建议。
35年再回味|老评委走进口子窖
专家名单
季克良
“回味&品味”鉴评委员会主席,酒业大师,第四届、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
高景炎
“回味&品味”鉴评委员会主席、酒业大师、国家级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秦书尧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秘书长
张国强
“回味&品味”鉴评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第四届、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
胡 森
“回味&品味”鉴评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
谢义贵
“回味&品味”鉴评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
高 军
“回味&品味”鉴评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评酒会配制酒评委
丁柏年
“回味&品味”鉴评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评酒会特邀评委
赵 彤
“回味&品味”鉴评委员会观察组组长、《酿酒》杂志总编辑
周心明
“回味&品味”鉴评委员会观察委员,中国食药促进会发酵食品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酒业泰斗、第一届/二届/三届/四届全国评酒会主持专家周恒刚先生之女
徐立栋
“回味&品味”鉴评委员会观察委员、酒业资深媒体人
许 坤
“回味&品味”酒业传承与创新榜组委会秘书长、云酒传媒联席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