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案超10亿!良品铺子被曝 “一股两卖”,广州轻工怒告控股股东

查股网  2025-08-19 10:08  良品铺子(603719)个股分析

近日,零食行业的目光聚焦于良品铺子(603719.SH)的控制权之争。这场涉及广州、武汉两地国资的“易主”风波,随着诉讼请求的变更再次升级,让这家曾被誉为“高端零食第一股”的企业陷入舆论漩涡。

8月初,良品铺子发布的控股股东涉诉进展公告显示,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已受理广州轻工与宁波汉意的股份转让纠纷案。与7月22日首次披露的诉讼请求相比,广州轻工此次不仅维持9.91亿元的股份交易总价款主张,还新增了暂计3170万元的迟延过户违约金,叠加其他费用后,涉案金额已突破10.23亿元。违约金的计算方式明确标注“继续至股份过户完毕”,这一细节透露出广州轻工在维权行动中的强硬态度。

回溯事件源头,今年5月,广州轻工与宁波汉意曾签署协议,约定以每股12.42元的价格受让后者持有的7976万股良品铺子股份。但这份看似板上钉钉的交易,却在两个月后发生反转。7月17日,宁波汉意突然与武汉长江国贸(下称“长江国贸”)签署协议,计划转让21%公司股份,交易总价约10.46亿元。更值得注意的是,宁波汉意同时向武汉网谷创新转让5.10%股份,加之第二大股东达永公司向长江国贸转让的8.99%股份,武汉国资阵营合计将获得35.09%的股权,远超广州轻工原本计划受让的19.87%。

这种“一股两卖”的操作引发轩然大波。广州轻工方面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已对宁波汉意的“恶意违约”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同时考虑到上市公司正常经营和中小股东利益“保持克制”。而良品铺子相关负责人则始终以“公告为准”回应媒体,其公告中“控制权转让存在不确定性风险”的表述,更让投资者捏了一把汗。

这场资本博弈的背后,是良品铺子近年来的经营困局。这家2006年从武汉起家的零食品牌,2020年上市时市值曾突破300亿元,但截至8月18日,其股价仅为13.50元,总市值缩水至54亿元。业绩数据更显惨淡:归母净利润从2019年的3.4亿元跌至2024年的-0.46亿元,2025年上半年预计最高亏损1亿元;营收连续两年下滑,2023年、2024年降幅分别达14.76%和11.02%。

为扭转颓势,良品铺子在2023年末启动17年来最大规模降价,涉及300款产品。初期销量短暂回升后,却因消费者价格锚点下移、量贩零食店低价冲击等因素,陷入“降价不增收”的泥潭。财报显示,2024年毛利率受价格调整影响持续承压,而线上流量成本上升、政府补助减少等因素,进一步加剧了利润恶化。

正是这样的经营压力,迫使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寻求“卖身”。但为何在交易价格相同的情况下,宁波汉意会舍广州而选武汉?地域优势成为关键变量。良品铺子在湖北的门店占比超30%,武汉国资在本地商超渠道、政府资源协调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长江国贸旗下的华中最大冷链物流园区,恰好能弥补良品铺子的供应链短板;而隶属东西湖区国资委的网谷创新,其背后的临空港经开区正计划以良品铺子为龙头打造食品产业园,这与企业的长期发展需求高度契合。

反观广州轻工,其并购动作近年频频,先后收购泰慕士、亚洲食品股权,此次争夺良品铺子,意在完善食品饮料业务版图。旗下鹰金钱、广式菠萝啤等老字号品牌,若能与良品铺子形成协同,确实存在想象空间。但相较于武汉国资的“近水楼台”,广州轻工在地域协同上稍逊一筹。

目前,案件尚未确定开庭时间,宁波汉意正与广州轻工协商和解。这场拉锯战的结果,不仅将决定良品铺子的实际控制人归属,更折射出地方国资在产业整合中的战略考量。对于深陷困境的良品铺子而言,无论最终花落谁家,如何借助国资力量重构产品竞争力、摆脱价格战泥潭,才是破局的关键。

编辑有话说:良品铺子的控制权之争,是资本市场与实体经营交织的典型案例。从曾经的“高端零食第一股”到如今的业绩下滑、控制权不稳,其经历反映出零食行业竞争的白热化。广州与武汉两地国资的争夺,既体现了对优质品牌资源的看重,也凸显了地方产业布局的考量。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希望良品铺子能借此机会找到发展新方向,重回正轨,不辜负市场和消费者的期待。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投资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65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