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研究 | 深度:科博达(603786):灯控主业立足全球,域控、Efuse新产品布局下一代EEA
(来源:东海研究)
证券分析师:
黄涵虚,执业证书编号:S0630522060001
邮箱:hhx@longone.com.cn
// 报告摘要 //
灯控细分赛道龙头,全球平台项目持续落地,份额提升趋势明确。公司与核心客户大众多年合作,跟随车灯的光源迭代趋势,历经电子镇流器、LED主光源控制器、矩阵式LED主光源控制器等多代产品升级,并向辅助光源控制器、尾灯控制器、氛围灯控制等产品类型拓展,确立细分赛道龙头地位。公司灯控业务主要面向大众、宝马、雷诺日产、福特、丰田、铃木等全球客户,近年来生命周期长、配套车型众多的全球平台项目持续落地,有望持续提升配套份额。随着车灯智能化升级,ADB、AFS等自适应功能普及,Micro LED、DLP等高清照明技术进入0-1阶段,信息交互、辅助驾驶等功能的实现需要更为复杂的控制逻辑和软件算法,公司作为具备深厚技术积累的专业供应商或将持续受益。
顺应整车EEA升级趋势,域控、Efuse等新产品拓展顺利。整车EEA由分布式向域集中式、中央集中式升级,国内新势力车企跟随特斯拉步伐,逐步实现跨域融合,向集中式计算+分布式配电的区域架构过渡,域控、Efuse等产品需求迎来快速增长。公司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业务版图,其中车身、底盘领域,已为理想、比亚迪、小鹏等国内主流新能源车企配套车身域控、底盘域控、悬架控制器等产品,销售收入增长迅速,今年以来悬架控制器再获大众、小鹏、极星、集度、极氪、吉利等定点;智驾、座舱领域,公司设立参股公司科博达智能科技,下半年部分项目开始量产;Efuse产品已突破吉利、理想、大众等定点。
完善日本、欧洲、北美等核心市场产能布局,步入全球化经营阶段。公司坚定市场全球化发展策略,计划重点拓展丰田、Stellantis、通用、本田等客户全球性业务,并将底盘悬架控制器、底盘域、车身域、Efuse等新产品推向海外。针对海外客户的本地化生产需求,公司加快多区域设厂步伐,2023年设立日本生产基地并投产,服务于丰田、本田、日产、铃木等日系主机厂及欧美新能源客户;欧洲和北美设厂计划在年底完成。
投资建议:公司灯控主业市场地位稳固、在手订单充裕,域控、底盘控制器、Efuse等高价值量新产品拓展顺利,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8.44亿元、10.76亿元、13.46亿元,对应EPS为2.09元、2.66元、3.33元,按照2024年9月10日收盘价计算,对应PE为23X、18X、1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海运费、汇率波动的风险等。
// 正文 //
▌1.深耕智能化赛道,具备丰富产品布局的汽车电子领导者
1.1灯控起家,域控、Efuse等高价值量新产品发展迅速
灯控全球龙头,跟随电动智能化趋势,切入域控、Efuse新兴市场。2003年公司前身上海瓯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早期产品电子镇流器为大众配套,成功打破外资垄断,成为国内少数能与国际车企同步开发并配套的汽车电子产品供应商。经公司与大众的多年合作,灯控业务实现了多代产品的升级迭代,LED光源控制技术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细分赛道龙头地位稳固;同时,公司持续进行产品线的扩展,通过自研以及与德国科伯舒特、奥地利MSG、德国劳士领等海外企业成立合资公司等方式,在灯控业务之外已拥有包括电机控制系统、能源管理系统、车载电器与电子等在内的丰富产品类型。
(1)照明控制系统:产品完整覆盖主光源控制器、辅助光源控制器、尾灯控制器、氛围灯控制器等类型,分别应用于前大灯、日间行车灯、车内氛围灯及尾灯的控制和调节。客户层面,公司灯控业务持续强化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已进入大众、宝马、雷诺日产、福特、丰田、铃木等客户的全球供应体系,并不断提升市场份额。
(2)电机控制系统:主要分为燃油泵控制系统FPC、空调鼓风机控制器ABC等中小型电机控制系统产品,以及主动进气格栅控制系统AGS、变量机油泵、电子节气门等机电一体化产品。
(3)能源管理系统:早期产品包括DC/AC逆变器、DC/DC转换模块等,用于实现电压间的转换。近年来开拓车身域控、底盘控制器、Efuse等高单车价值量的新产品,其中车身域控、底盘控制器等产品已配套于理想、小鹏、比亚迪等国内主流新能源车企,成为公司新增长点。
(4)车载电器与电子:产品包括点烟器、电源插座、洗涤系统、汽车传感器、AVS执行器、液体控制阀等汽车电器产品和电磁阀。
1.2家族企业,股权结构相对集中
实控人家族持股集中度较高。公司控股股东为科博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直接持有公司59.27%股权。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柯桂华先生、柯炳华先生,柯磊先生、柯龙图女士为一致行动人,其中柯桂华与柯炳华为兄弟关系,柯桂华、柯炳华与柯磊为叔侄关系,柯炳华与柯龙图系父女关系。柯桂华、柯炳华、柯磊直接持有公司6.35%、3.18%、3.18%股权,持有科博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40%、12.5%、25%股权,并分别担任上海富婕、上海瀛日、上海鼎韬的普通合伙人;柯龙图持有科博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12.5%股权。
国内外产能布局趋于完善。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在重庆、嘉兴、温州、平湖等多地拥有生产基地,负责不同类型产品的制造。2022年以来公司在淮南、重庆建设科博达(安徽)产业基地项目、科博达智慧汽车电子产业园,扩充域控制器以及汽车空气流量管理、热能分配管理、充电控制、智能化相关产品等产品产能。海外方面,公司已在日本设立工厂并于2023年底投产,实现对日系主机厂客户和欧美新能源客户的就近配套,未来公司计划在欧洲、北美设厂,逐步实现全球化经营。
1.3传统业务稳健增长,车身域控、底盘控制器持续放量
灯控主业份额提升、新产品逐步放量,收入端维持高增速。(1)2014-2019年:公司为大众配套的灯控产品以及为康明斯、潍柴动力等配套的机电一体化产品销售收入稳步增长。(2)2020-2021年:缺芯等行业因素影响,叠加新业务研发投入增加,短期业绩出现波动。(3)2022年以来:灯控等传统业务定点项目集中放量,氛围灯控制器、USB、AGS、底盘控制器、车身域控等多类型新产品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同时公司对理想等新能源车企的平台化配套模式随着下游车型的畅销进入收获期,销售收入重回增长。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46.25亿元,同比+37%,归母净利润6.09亿元,同比+35%;2024H1实现营收27.42亿元,同比+40%,归母净利润3.72亿元,同比+35%。
收入结构相对稳定,能源管理系统业务占比逐步提升。分业务来看,灯控业务占公司营收的一半左右,2023年照明控制系统、电机控制系统、能源管理系统、车载电器与电子业务分别实现销售收入23.66亿元、7.94亿元、4.31亿元、7.63亿元,占比为51%、17%、9%、17%,随着底盘控制器、车身域控等产品量产,能源管理系统业务增长迅速。分区域来看,2023年公司内销、外销分别占主营收入的68%、32%,内外销结构相对稳定。
底盘控制器、车身域控放量,能源管理系统业务盈利具备提升空间。受国内乘用车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公司毛利率水平有所下降,2023年综合毛利率为29.55%,同比-3.34pct。各项业务中,照明控制系统、电机控制系统、车载电器与电子等业务毛利率小幅下降,能源管理系统业务受益于底盘控制器、车身域控等产品的放量,2021年起由负转正。
规模效应释放,期间费用率持续大幅改善。2020年以来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率由前期的6%-7%上升至2021-2022年的11%左右,导致公司期间费用率上行。2023年公司营收加速增长,规模效应下各项费用率改善显著,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0.36pct、-1.06pct、-1.45pct至1.68%、4.25%、9.62%。
▌2.灯控单项冠军,步入全球化经营阶段
2.1智能化开启前照灯升级新趋势,灯控供应体系向龙头集中
2.1.1.光源迭代:LED前照灯逐步实现对卤素灯的替代
不同的光源应用带来车灯技术的变革。车灯早期曾采用煤油灯、蜡烛灯、石蜡灯等传统光源,后改用白炽灯、钨丝灯,大幅改善了光强和照射范围。1959年卤素车灯发明,在玻璃外壳中加入卤族元素气体,不但延长了灯丝寿命,提高了亮度、色温和发光效率,更具备低成本、性能稳定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上世纪90年代,海拉成功开发氙气灯,石英管内的氙气和碘化物在高压直流电作用下形成电弧光,亮度更高、体积更小,用于高配车型中,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本世纪以来,随着大功率LED技术得突破以及LED成本的下降,LED光源开始在前照灯领域快速渗透,2007-2008年雷克萨斯、奥迪成功实现采用LED光源的近光、辅助照明和全LED灯组,与卤素灯、氙气灯相比,LED车灯在光强、能耗、使用寿命以及体积、色彩等方面均具备显著的优势。2008年以后激光大灯也开始应用,但受制于高昂的成本和激光定向发光的特点,仅用于极少数高端车型的辅助远光灯照明。
LED前照灯已实现普及,A00、A0级中低端市场仍有提升空间。统计国内乘用车市场各级别主流车型的车灯配置情况,2023年LED前照灯渗透率已达到88%,其中A00、A0、A、B、C、MPV等各细分市场渗透率分别为24%、72%、90%、97%、100%、75%,A级以上市场LED前照灯已经普及,仅部分A00、A0级车型和少数中低端MPV车型仍采用卤素灯,多集中于15万元以内价格区间,也有部分日系车型将卤素灯作为低配车型的配置。
2.1.2.功能进阶:智能车灯从自适应向辅助驾驶、信息交互升级
前照灯功能从基础的远近光灯向ADB、AFS等自适应功能发展。
(1)远近光灯:1924年海拉和欧司朗合作推出的Bilux双灯丝灯泡将两根灯丝整合在一只灯座上,由于灯丝的位置和反射角度不同,可以同时提供远光和近光照明。1955年博世推出非对称远近光灯,进一步扩大了夜间照明范围。远近光灯在上世纪60-70年代普及。
(2)ADB(Adaptive Driving Beam,自适应远光灯):通过调整远光灯的投射范围,减少对前方或对向车辆驾驶员的眩目干扰,提升夜间会车安全性。早期ADB为机械式,形式包括简单的远近光切换、通过电机对大灯进行上下或左右调节、转动遮光板改变光型等。
(3)AFS(Adaptive Front Lighting System,自适应前照灯):由传感器采集信号,ECU处理后,车灯控制系统控制前照灯进行角度调节,可以根据交通、天气和道路情况切换不同的远光和近光光型,实现乡村道路、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恶劣天气等不同照明模式。
自适应前照灯进一步从机械式向矩阵式升级,实现辅助驾驶、信息交互功能。2013年矩阵式LED前照灯首次搭载在奥迪A8车型后,BBA开始集中换用。矩阵式前照灯内部有多颗LED,在摄像头、传感器等采集交通情况、天气状况、道路路况等信号后,控制器通过算法对每个LED光源的开闭、光强等进行独立调节,可在不同的配光组合下实现远近光灯、ADB、AFS等功能,并实现更加精确的控制,以及车道光辅助、动态弯道照明、地面投影、欢迎欢送场景、灯语模式等功能,使车灯成为辅助驾驶和信息交互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品牌看,德系品牌对矩阵式前照灯应用较为普遍,其他品牌多用于中高端车型。按车型配置及销量测算,2023年国内乘用车市场矩阵式前照灯渗透率约为10%。各品牌中,(1)合资:矩阵式大灯在德系的大众、奥迪、奔驰等品牌中广泛使用,价格下探至15万元区间,美系的福特、林肯、别克、凯迪拉克以及日系的丰田也有部分车型搭载,主要为25万元以上车型。(2)自主:用于中高端车型,如比亚迪的汉、唐、仰望,吉利的极氪全系和领克部分车型,长城的坦克300,东风的岚图FREE、追光等。新势力品牌中,蔚来ES8/ES6/EC6、小米SU7、智界S7、享界S9等车型也搭载了矩阵式大灯。
DLP、Micro LED等新技术推动,车灯迈向数字化照明时代。
(1)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ng,数字光处理):通过DMD数字微镜元件实现百万级像素。2018年马瑞利首次将采用DLP技术的h-Digi?头灯搭载在奔驰迈巴赫车型中,核心元件为德州仪器的DMD数字微镜,由最高130万个8μm *8μm的小型铝制反射镜面组成,使两侧前照灯可实现合计260万像素。DLP大灯的其他搭载车型包括奥迪R8、路虎揽胜、高合HiPhi X、智己L7、问界M9等,智己L7相关车型定价38.99-41.99万元,问界M9相关车型定价52.98-56.98万元,DLP大灯最低下探至40万元以内市场。
(2)Micro LED:通过Micro LED光源实现万级像素。采用Micro LED光源的车灯产品包括海拉的Digital Light SSL|HD、马瑞利的h-Digi?microLED、大陆集团的智能无眩光高清灯光投影系统等。以马瑞利h-Digi?microLED为例,使用的光源为欧司朗的EVIYOS?2.0,单芯片共有25600个可独立控制的像素点。Micro LED大灯分辨率低于DLP大灯,但具备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低、耗电量较少等优势。目前搭载Micro LED大灯的车型包括保时捷卡宴/Taycan、大众途锐/途观L、蔚来ET9等,其中2024款途观L相关车型定价25.68-26.68万元,成为首款搭载Micro LED大灯的国产化车型。
2.1.3.控制器技术向复杂化发展,具备技术积累的专业供应商有望受益
伴随光源和功能的发展,独立控制器重要性提升。据大陆集团,早期的煤气灯和乙炔灯通过简单的物理和化学开关实现开关、远近光等功能;卤素灯、氙气灯中继电器和功率芯片开始广泛应用,车灯控制发展为机械开关和简单电气化开关,如氙气灯使用的HID镇流器;LED车灯中,独立的控制器与LED光源、二次配光、驱动电源、散热器、结构件等共同组成车灯总成的核心零部件,同时随着车灯从单点光源向多点光源发展,灯控需要采用更加复杂的控制逻辑和软件算法,实现光源的启停、强弱、转向等功能。
车灯的智能化升级趋势下,灯控供应体系有望持续向头部集中。ADB、AFS等自适应功能需要通过传感器来获取车身、路况信息,并结合控制逻辑和诊断逻辑实时计算照明的区域和亮度、色温等光输出;DLP、MicroLED等高清照明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处理点阵图像信息,部分灯控已集成高性能微处理器、图像处理器、以太网连接器、视频结构等,来提高响应速度、图像和视频信号能力,实现从照明向辅助驾驶、信息交互等复杂功能升级。车灯功能趋于丰富,灯控竞争格局有望持续向具备优秀系统集成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的头部供应商集中。
灯控功能向BCM、域控制器的集成也为相关供应商的品类扩张提供了空间。随着整车EEA的变革,部分供应商将前照灯、尾灯和其他车身照明的控制功能融合至车灯域控制器中,并集成了车灯控制、图形处理渲染、传感器预处理、欢迎欢送动画等多种算法,以应对矩阵式、Micro LED、DLP等智能化车灯的数字化照明需求。车灯控制也有与继电器控制、座舱舒适功能控制等功能共同集成至BCM或车身域控制器中的趋势,为灯控供应商向BCM、车身域控制器等产品类型的拓展打开空间。
2.2氛围灯快速渗透,从静态照明向动态交互发展
氛围灯重塑座舱体验,由中高端车型持续向下渗透。氛围灯已成为提升座舱内体验的重要配置。统计国内主流车型的配置情况,2023年氛围灯渗透率已超过50%,其中A00、A0、A、B、C、MPV等各级别渗透率分别为0%、12%、38%、75%、93%、47%。中高端市场中,BBA、特斯拉以及理想、蔚来、问界、小米等新势力品牌已普遍搭载氛围灯;自主品牌氛围灯配置提升较快,比亚迪、吉利、长安、奇瑞等氛围灯配置下沉至10万元价格区间,长城、零跑、哪吒等下沉至15万元价格区间;合资品牌渗透率仍具提升空间,包括丰田、日产等日系品牌,以及大众、福田、通用等品牌的部分低配车型等。
融入智能座舱,功能向动态交互发展。氛围灯早期多为点状或灯带形式,近年来已逐步由单点静态照明向环绕式、智能化的多色氛围灯发展,并与车载显示屏、车载音响等联动,可根据驾驶场景、车内音乐实时改变颜色和亮度,实现呼吸、流水、闪烁等动态效果,已成为智能座舱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比如大众搭载在ID.系列车型的IQ.灯光精灵横向贯穿驾驶舱,在解锁、上锁、车辆启动、挂挡、导航转向等场景下,车主可以通过颜色和灯光效果即刻感知车辆状态,已成为ID.系列车型的标志性配置。
Smart RGB已替代传统RGB氛围灯成为主流技术路线。氛围灯丰富的动态效果以及与座舱内其他设备的交互功能需要通过更加复杂的算法实现,Smart RGB逐步替代传统氛围灯。传统氛围灯由氛围灯芯片控制驱动单颗RGB光源,通过LIN与车身BCM通信,在LED数量较多、功能复杂的系统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电子元件和连接线,体积大、成本高,同时传输速度慢,难以保证颜色和亮度的一致性。Smart RGB将RGB LED、驱动和通信集成到单个IC封装里,所有节点和主控制器通过总线串联,由主控制器与车身BCM进行通信,有利于降低成本并提升可靠性。
2.3聚焦全球核心客户,份额提升趋势明确
2.3.1.多年深度合作“灯厂”奥迪,确立行业龙头地位
跟随核心客户大众,历经多代灯控产品技术变革。公司早期为上汽大众配套的电子镇流器产品成功打破外资垄断,2007年进入全球汽车照明领域的领导者奥迪公司的同步开发体系,随后合作品牌逐步从大众、奥迪扩大到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斯柯达、西亚特等大众集团旗下的多个品牌,配套的主光源控制器产品也跟随车灯技术的演变,历经含汞电子镇流器(2007)、无汞电子镇流器(2012)、集成式LED主光源控制器(2014)、矩阵式LED主光源控制器(2016)、HD高分辨率大灯控制器(2024)等多代产品,并成功拓展至辅助光源控制器(2008)、氛围灯控制器(2013)、尾灯控制器(2022)等类型,成为可以与海拉、大陆、电装、法雷奥等海外巨头相竞争的细分赛道龙头。
发力智能光源,扩充产能受益氛围灯增配红利。公司氛围灯产品包括主机控制器、从机控制器、Smartlight等,近年来相关业务发展迅速,客户范围从上汽大众、一汽大众拓展至奥迪PPE全球平台,并获得红旗、理想等国内车企定点。公司于2020年、2023年分别设立智能光源业务中心、科博达(嘉兴)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持续提升产能。
2.3.2.海外巨头平台项目持续落地,海外建厂实现本地化生产
再获大众集团平台件定点,有望持续在全球车企中提升份额。在大众以外,公司已进入宝马(2018)、雷诺日产(2018)、福特(2018)、丰田(2021)、铃木(2021)等全球客户的供应体系,实现欧美系、日系、豪华品牌等客户群体的广泛覆盖。近年来公司持续获取生命周期长、配套车型众多的全球平台项目,有望推动公司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持续提升。年初公司再获大单,作为唯一供应商获得德国奥迪下一代LED大灯控制器平台件定点,预计生命周期超过10年,其中HD高分辨率大灯控制器将搭载大众集团的中高端车型,标准版LED大灯将覆盖斯柯达、西亚特、大众、奥迪、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等所有乘用车品牌。
推进日本、欧洲、北美产能布局,本地化生产强化竞争力。近年来海外车企本地化生产需求提升,公司加快全球化步伐,积极推进海外产能布局,2023年与日本本土企业KAGA ELECTRONICS CO.,LTD合作设立首个境外生产基地并投产,服务于丰田、本田、日产、铃木等日系主机厂及欧美新能源客户;并筹划在欧美设厂,计划于年底前完成。
▌3.顺应整车EEA升级趋势,新产品打开向上空间
3.1域控:新能源汽车步入跨域融合阶段,新兴供应商迎来切入机遇
3.1.1.整车EEA由分布式向域集中式、中央集中式升级
汽车智能化程度提升,EEA迎来变革。2007年德尔福提出EEA(Electrical/Electronic Architecture,电子电气架构)的概念,旨在整合汽车中的软件、ECU、传感器、线束、电子电气分配系统等,实现对电源管理、网络管理、诊断管理等一系列解决方案的优化。智能化趋势下,汽车内部的ECU数量不断增加,辅助驾驶相关感知硬件的大量搭载也使得产生的数据量呈几何式增长,传统的分布式EEA已不足以满足要求,为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减少算力冗余,同时简化ECU、线束的用量,EEA向更高集成度发展。
整车EEA由分布式向域集中式、中央集中式升级。2016年博世提出汽车EEA的发展趋势,将其分为分布式、域集中式、中央集中式等三个阶段,其中域集中式和中央集中式也被称为域架构和区域架构。
(1)分布式:由分布式功能单元和控制局域网络组成,汽车内有大量ECU,ECU之间通过CAN和LIN总线进行连接。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提升,ECU的数量不断增加,分布式EEA在算力、通讯带宽、软件OTA升级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瓶颈。
(2)域集中式:按照功能分区,将相近功能的ECU集成为域控制器(DCU,Domain Control Unit),由域控制器负责域内多个子系统的协同和控制。每个域内部仍使用中低速总线连接,不同域之间通过中央网关进行路由,由以太网为主干网络承担信息交换任务。
(3)中央集中式:按照物理分区,由中央计算平台(VCC,Vehicle Control Computer)和区域控制器(ZCU,Zonal Control Unit)组成,中央计算平台提供整车所需的计算、存储、通信和管理能力,并实现“服务器”化,允许升级、新的开发程序接入;区域控制器就近布置在车辆中,负责本区域内传感器数据的初步计算处理,以及控制和执行功能。
域集中式EEA可分为五域集中式EEA和三域集中式EEA。
(1)五域集中式:通常分为车身域、动力域、底盘域、智驾域、座舱域等五域。车身域负责车身控制,涉及钥匙、车灯、车窗、雨刮、网关、无线接收模块、胎压监测等;动力域负责大三电、小三电等动力总成相关部件的集成和优化;底盘域负责整车制动、转向、悬架等XYZ协同融合控制,改善底盘的舒适性和操控性;智驾域负责智能驾驶相关的感知、规划、决策等各环节;座舱域负责多屏互联、HUD、空调控制、后视镜、人机交互、DMS、T-BOX、OBU等智能座舱功能的实现。
(2)三域集中式:随着主控处理器性能的增强和功能域的进一步集中,车身域、动力域、底盘域等算力要求较低的功能域先进行集成,形成跨域集中式EEA;智驾域、座舱域两种算力要求较高的功能域仍采用独立的域控制器。
特斯拉已基本实现EEA的中央集成化。特斯拉由2012年Model S的分布式EEA逐步过渡到2015年Model X的多域融合、2018年Model 3的准区域架构,大幅减少了ECU的使用量和线束的长度,并显著提升了数据传输效率。Model 3的EEA由中央计算模块CCM和前车身控制控制器FBCM、左车身控制器LBCM、右车身控制器RBCM等组成,CCM整合智能驾驶、信息娱乐、通信等功能,作为整车级的计算平台;FBCM作为电源分配模块,而LBCM和RBCM不但在车灯、天窗、雨刮等传统BCM功能基础上集成了座椅、车门、方向盘等控制功能,还进一步集成了热管理、EPB、APA等功能。
新势力已进入跨域融合阶段,向区域架构过渡。2020年新势力开始集中搭载域集成架构,并逐步向跨域融合方向发展,如蔚来已将全系车型升级为中央计算平台ADAM,融合4颗英伟达Orin X智能驾驶芯片和1颗高通SA8295P智能座舱芯片,两种芯片所在的域控制器实现算力共享;小鹏已在EEA3.0阶段实现自动驾驶、座舱、左右区域控制器的多域融合。随着英伟达Thor、高通8775等舱驾融合芯片应用在即,以单SoC实现智驾域、座舱域功能,主流新能源车型将从跨域融合进一步向中央计算过渡。
2030年全球市场区域架构占比有望达到18%。据麦肯锡,2030年区域架构和域架构的全球份额将分别达到18%和48%,分布式架构的全球份额将下降至34%;中央计算单元CCU和区域计算单元ZCU的市场规模达到190亿美元和30亿美元,域计算单元DCU的市场规模达到440亿美元。
3.1.2.跨域融合推动软硬解耦,技术革新重塑供应格局
本土供应商已在座舱域、智驾域等增量领域占据主导。随着整车EEA集成度提高,软硬件的解耦使域控制器实现白盒化,由整车厂承担研发设计工作、代工厂生产硬件成为特斯拉、新势力等普遍选择的主流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整车厂可以独立研发软件用于旗下的不同车型中,有利于摊薄开发成本,以及通过持续的OTA改善用户体验,实现软件定义汽车。目前国内供应商已在智驾域控、座舱域控供应体系中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
BCM向车身域控的发展、域集成架构向中央集成架构的发展,为新兴供应商的切入提供机遇。BCM以MCU为核心,通过总线与仪表、中控、传感器、执行器等各节点通讯,控制车灯、雨刮、车窗、车门等功能,由于BCM与传统零部件耦合紧密,供应体系相对封闭,大陆、博世、海拉、李尔、安波福、伟世通等海外供应商具备较强的先发优势,本土供应商主要面向国内自主品牌。车身域控由传统的车身电子模块、BCM发展而来,在BCM的基础上集成了网关、无钥匙系统、空调控制系统、侧视镜等功能,随着自主品牌、新势力等加快EEA升级,并培育本土零部件供应链,本土厂商逐步扩大优势。未来随着智驾域、座舱域进一步集成,中央计算+区域控制的EEA架构量产,在车身、底盘、动力、智驾、座舱等多个功能域具备技术积累的供应商有望率先受益。
3.2Efuse:汽车配电系统同步变革,Efuse应用提速
3.2.1.特斯拉引领,Efuse有望替代熔断丝+继电器
传统的机械式配电主要由保险丝和继电器组成。汽车配电系统是整车EEA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集中分配整车电源,并保护下游线路,避免短路或过载。配电系统中,一次配电靠近电源,位于发动机舱中;二次配电可以是一个中心盒或多个配电盒,位于驾驶舱、仪表板、后车厢等区域。传统的配电盒由保险丝、继电器和结构件组成,由于保险丝熔断后无法重复使用,且熔断时间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无法实现精确保护,更无法提供监测和故障诊断的功能。另外,传统配电需要额外的线束配合继电器控制供电状态,体积大、功耗高,随着汽车EEA的发展,已无法满足要求。
特斯拉率先以Efuse实现对保险丝+继电器的替代。特斯拉Model 3整合了BCM和配电盒的功能,由FBCM负责一级配电,LBCM和RBCM负责二级配电,同时电子保险丝efuse也替代了传统的保险丝+继电器,使用安森美的MOSFET保护低压电器免受过流影响。目前,小鹏、极氪等已使用efuse来优化配电结构,其他新能源车企有望跟进。
Efuse内置MOSFET,可在电流过大时关闭。Efuse集成MOSFET器件、MCU、通信单元等,其中MOSFET器件由金属硅化物和多晶硅构成,基于电子迁移原理,在熔丝两端施加电压时,由于熔丝的初始电阻较小,电路中会产生较大的导通电流,电流流经熔丝时电子会碰撞熔丝导电层中的原子,使其逐渐发生从阴极到阳极的迁移,改变导体的阻值,当导体的电阻产生一个数量级以上的变化时定义为熔断状态。
具备体积小、反应快、可重复使用等优势,并提供多种保护功能,实现智能化精准配电。Efuse的优势包括:反应时间低至微秒级,远快于传统的保险丝;熔断后无需更换,有助于降低维护成本;使用寿命更长,防水、防尘等级更高,在体积和重量上也具备优势。同时,Efuse不仅可以通过软件标定电流、关断能量触发阈值等参数,适配负载的实际电流,也可以提供过流保护、过压保护、过温保护、故障诊断、OTA升级等多种功能,实现精准配电。
3.2.2.区域架构推动分级配电趋势,Efuse保障功率冗余
EEA升级趋势下,汽车配电系统由集中式向分布式发展。在EEA由分布式向集中式发展的同时,汽车配电系统逐步由集中式向分布式转变,配电功能被集成至域控制器和区域控制器中,最终形成集中式计算+分布式配电的区域架构。在一级配电网络中,PDU将电力输送到中央计算机和各个区域控制器,双电源和环形组网的应用实现了冗余供电,可靠性提高;在二级配电网络中,区域控制器承担数据采集和分配的功能,并负责将电力继续向下输送到底层的控制器、执行器等用电设备并控制负载。
分级配电保障了自动驾驶所需的功率冗余。高阶辅助驾驶系统中,车辆的控制权由驾驶员逐步转移至自动驾驶系统,感知、决策、执行等各环节和配电系统都需要确保冗余性,以达到ASIL D等级或特殊功能自动驾驶所需的FIT(Failure In Time)率。Efuse具备快速实现故障隔离以及进行实时智能保护的能力,配电系统的智能分级管理也确保了在发生故障时冗余电源仍能持续供电,对自动驾驶不产生影响,有助于汽车系统达到更高的功能安全等级。
EEA向区域架构发展,有望加速efuse对保险丝+继电器的替代过程。据安森美,Efuse在区域架构中可用于电源和主系统之间提供整体保护,也可用于保护汽车的传感器、摄像头、低压电机、车灯等系统外设免受过流影响。与传统保险丝相比,Efuse可以控制电源通断、连接和断开负载的时间,并提供实施诊断和功能安全,更适用于区域架构下的分级配电,或将随着新能源汽车EEA升级趋势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3.3业务版图覆盖多个功能域+Efuse,在手订单快速积累
底盘、车身域:配套国内主流新能源车企,已进入放量阶段。公司已推出车身域控制器、底盘控制器等产品,其中底盘控制器产品包括DCC自适应悬架控制器、ASC空气悬架控制器、CCU底盘域控制器等。2020年以来公司相继获得小鹏、比亚迪、理想等客户定点并逐步量产,2022年、2023年、2024H1域控产品实现销售收入0.48亿元、3.48亿元、2.70亿元,增长迅速。同时,公司新订单持续积累,据公司公众号,今年以来大众、小鹏、极星、集度、极氪、吉利等悬架控制器定点集中落地,预计生命周期销量合计超过500万只。
智驾、座舱域:设立参股公司科博达智能科技补齐版图,产品量产在即。2023年公司成立参股公司上海科博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布局汽车智能化技术平台的中央域控制器产品,并与地平线达成战略合作,计划自研开发各级别乘用车域控产品。目前科博达智能科技已获得合资车企、新势力多个新车型定点,下半年将有部分项目进入量产阶段。
Efuse:已获定点突破,与底盘控制器、域控等产品逐步拓展海外市场。公司Efuse产品已获得吉利、理想、大众等客户定点,并计划将Efuse与底盘控制器、底盘域控、车身域控等新产品共同向海外市场推广。
▌4.盈利预测
销售收入:公司作为灯控领域行业龙头,近年来充分受益于车灯光源迭代和智能化升级趋势,大众、福特、雷诺、宝马等多个全球平台定点落地,随着公司加快海外建厂步伐,逐步在全球各主要汽车市场实现本地化生产,公司有望继续在全球客户中获得突破,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新产品方面,公司底盘控制器、车身域控、Efuse等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中域控和底盘控制器产品已配套比亚迪、理想、小鹏等国内新能源汽车龙头,今年以来来自大众、国内新能源车企的在手订单丰富,Efuse已获得多个客户定点,能源管理系统业务销售收入有望延续高速增长。另外,公司AGS、充电接口、机油泵等产品预计将稳步增长。
毛利率:预计公司照明控制系统、电机控制系统、车载电器与电子等业务毛利率保持平稳;能源管理系统业务受益于底盘控制器、车身域控制器、Efuse等新产品的放量,毛利率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期间费用率:规模效应释放,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等持续改善。
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6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8.44亿元、10.76亿元、13.46亿元,对应EPS为2.09元、2.66元、3.33元,按照2024年9月10日收盘价计算,对应PE为23X、18X、15X,维持“买入”评级。
可比公司:选取车灯企业星宇股份,以及经纬恒润、德赛西威、中科创达等域控制器和智能汽车领域企业作为可比公司,2024-2026年平均PE为26X(剔除经纬恒润)、26X、17X,公司估值水平低于可比公司。
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在灯控主业的基础上持续开拓新产品,近年来车身域控制器、底盘控制器、底盘悬架控制器、Efuse等新业务发展迅速。如果新产品的市场开拓不及预期,可能影响公司收入端表现。
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公司前五大客户集中度较高,随着公司为国内新能源车企配套的新产品放量,以及灯控业务在全球客户配套份额持续提升,公司客户集中度呈下降趋势。但如果大众等核心客户销量不及预期,仍可能对公司产品需求产生一定影响。
原材料价格、海运费、汇率波动的风险。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电子元器件、PCB和压铸件、注塑件、密封件等各类结构件,原材料价格波动可能影响产品毛利率;另外,由于公司外销比例在30%以上,海运费及汇率波动也可能对公司盈利水平造成影响。
// 报告信息 //
证券研究报告:《科博达(603786):灯控主业立足全球,域控、Efuse新产品布局下一代EEA——公司深度报告》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1日
报告发布机构: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声明 //
一、评级说明:
1.市场指数评级:
2.行业指数评级:
3.公司股票评级:
二、分析师声明:
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具备专业胜任能力,保证以专业严谨的研究方法和分析逻辑,采用合法合规的数据信息,审慎提出研究结论,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
本报告仅供“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员工及经本公司许可的机构与个人阅读和参考。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机构和个人的投资建议,任何形式的保证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本公司亦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公司客户如有任何疑问应当咨询独立财务顾问并独自进行投资判断。
四、资质声明: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证监会核准的合法证券经营机构,已经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我们欢迎社会监督并提醒广大投资者,参与证券相关活动应当审慎选择具有相当资质的证券经营机构,注意防范非法证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