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吨锂电材料项目!华友钴业衢州升级

查股网  2025-09-19 22:55  华友钴业(603799)个股分析

(来源:电池工业网)

本网讯 今年以来,华友钴业在锂电领域的布局变得越来越频繁。日前,衢州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公告,拟对衢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锂电正极有色冶炼回收有价金属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批准意见,标志着华友钴业又一项目即将获批。

近段时间,华友已有多个项目迎来新进展。

从上游的“印尼年产5万吨高镍动力电池三元前驱体材料项目”到下游的“年处理5000吨锂电废料物理再生循环利用建设项目”,华友钴业正在构建一条从资源、冶炼、材料到循环回收的完整产业链。

01 三元项目的“自救”

上述项目是华友钴业实现“上游资源+中游材料+下游回收”全产业链协同布局的关键一环,由衢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投建。后者则是华友钴业控股子公司,自2011年成立后便专注于新能源锂电材料的研发和制造。

该项目位于衢州智造新城高新片区廿新路18号衢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内,衢州华友计划投资2063万元对原“年产5万吨(金属量)高纯硫酸镍项目(一期)”进行技术改造。

具体来看,此次技改拟对萃取厂房二、三扩建,新增建筑面积670㎡,采用酸化焙烧工艺,利用“年产5万吨(金属量)高纯硫酸镍项目(一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料回收钪化合物副产品,不新建冶炼分离生产线,在年产5万吨(金属量)高纯硫酸镍(一期)的同时,新增钪化合物副产品生产能力。

硫酸镍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电镀、电池材料和化学试剂等领域,只是在电动汽车和低空经济等市场的推动下,硫酸镍作为三元锂电池关键原材料需求持续扩大。

一直以来,硫酸镍的需求与下游锂电池、三元材料市场高度关联。

通常情况下,常见的NCM622和NCM523电池,每KWh对六水硫酸镍的需求量分别为3.02kg、2.77kg,折合成镍金属分别为0.65kg、0.59kg。高镍的NCM811电池对六水硫酸镍的需求量为则3.63kg,折合镍金属0.78kg。

机构测算,2025年锂电池占硫酸镍下游需求比例或上升至95%,成为硫酸镍需求增长的主要来源,届时全球硫酸镍需求将达到92万金属吨。

可惜自2021年以来,三元电池市场份额便逐年减少,如今更是深陷“二八格局”当中。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我国三元电池累计装机量为77.4GWh,同比下降9.7%,占比18.5%;而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机量则达到了340.5GWh,同比大增65.1%,占比达81.5%。

这一影响也蔓延到了材料端。上半年全球三元前驱体产量为46.3万吨,同比下滑6.8%;三元材料产量45.5万吨,同比下滑4.5%。

从现阶段来看,虽然三元电池高镍化趋势有望带动镍需求增长,但在磷酸铁锂电池快速扩张以及去行业库存情况的影响下,高镍产品对上游原材料需求带来的提振效果还没有显现,三元材料企业也因市场份额下滑导致营收和利润表现不佳。

强化供应链布局,减少资源浪费成为关键,这也是衢州华友此次技改的主要目标。

据了解,钪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光学、电子工业乃至新型电池材料。特别是价格昂贵的氧化钪,现已应用于合金、燃料电池、正极材料、钪钠卤灯、催化剂、激活剂等领域,全球市场规模达到4亿元左右。

也就是说,通过此次对硫酸镍项目进行技改,衢州华友可以实现项目副产品的再利用,进而降低项目总体成本,增强其经营的稳健性。环评显示,此次技改项目达产后,每年将新增6780万元产值和732万元税收。

02 磷酸铁锂忙“出击”

事实上,华友钴业也曾在2021年尝试涉足磷酸铁锂。彼时,华友钴业旗下巴莫科技拟向母公司华友控股收购其持有的圣钒科技100%股权,以扩充磷酸铁锂业务。

不过就在八个月后,也就是2022年6月,华友钴业宣布停止在磷酸铁锂材料领域布局,终止通过控股子公司巴莫科技收购圣钒科技100%股权事宜。

华友钴业进军磷酸铁锂的计划就此告吹。

目前,华友控股旗下磷酸铁锂业务主要集中在友山科技,其正从技术、产业链两个角度对磷酸铁锂不断加码。

首先是技术层面,高压实密度的磷酸铁锂材料更受市场青睐。

今年5月,华友控股旗下友山材料公布的一则磷酸铁锂技术专利,震惊了行业。摘要显示,该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大、小颗粒磷酸铁锂的级配、优化烧结工艺以及合理选择碳源和钛掺杂剂,显著提高了材料的压实密度和电化学性能,所制材料压实密度最高可达到2.712g/cm。

2.712g/cm的压实密度代表着什么?

根据粉体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材料可分为五代:第一代的粉体压实密度为2.1~2.3g/cm,第二代的粉体压实密度为2.4~2.5g/cm,第三代的粉体压实密度2.5~2.6g/cm,第四代为2.6~2.7g/cm,第五代则是2.7g/cm以上。

目前,第二代磷酸铁锂多应用于中低端动力和储能领域;第三代磷酸铁锂则是当前市场主流,但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利润微薄;第四代和第五代则代表着未来技术方向,仅有少数企业具备生产能力,因此有着较高溢价。

也就是说,若上述压实密度2.712g/cm的磷酸铁锂材料实现量产,企业便有望获得更多的订单并享受到市场溢价。

然后是产业链层面,一体化的布局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今年7月,毕节市生态环境局织金分局发布了《贵州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一期)年产60万吨磷酸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信息公示》。项目位于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绮陌街道墨峰村贵州织金经济开发区,由浙江友山新材料旗下友山新材料科技(贵州)有限公司投建,拟建设年产60万吨磷酸铁及配套水处理装置。

磷酸铁是一种无机化合物,主要应用于制造磷酸铁锂电池材料、催化剂及陶瓷等。后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和发展,磷酸铁锂电池成为了磷酸铁产业链中最主要的下游行业。通过完善磷酸铁锂上游产业链布局,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拓宽企业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