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面包:前三季度增收不增利,为何?

http://ddx.gubit.cn  2023-10-14 16:38  桃李面包(603866)公司分析

10月13日,桃李面包发布业绩快报称,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66亿元,同比微增0.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9亿元,同比下滑6.24%。

自2021年以来,桃李面包净利下滑便成为常态。至于原因,公司称原材料价格上涨、投产新项目带来的管理费用增长以及本期利息支出增加等。

但桃李面包面临的挑战远不止这些。作为东北短保面包品牌,桃李面包为追求规模在全国各地跑马圈地,但市场开拓效果算不上理想,尤其是南下市场表现出“水土不服”。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其盈利能力备受质疑时,桃李面包还屡次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这也为公司发展带来不小的压力。

市场开拓乏力

自2021年第一季度至今,桃李面包净利润持续下滑。2021年净利润为7.63亿元,下滑13.54%;2022年净利6.40亿元,下滑16.14%;今年上半年桃李面包净利2.92亿元,下滑18.46%。

在业内人士分析看来,作为一个工业化程度非常高的东北企业,桃李面包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全国化市场拓展不佳,尤其是很难适应南方市场的发展趋势。

具体来看,桃李面包是东北区域面包企业,其主要销售收入来自东北市场。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大本营市场,桃李面包东北地区增长乏力。2020年,桃李面包在东北收入为28亿元,较上年同比增加5.14%;2021年,东北地区的收入为28.79亿元,同比增加2.82%;2022年,东北地区收入为28.93亿元,较上年增加0.47%;根据2023年半年报,桃李面包东北地区销售收入为13.13亿元,营收占比为40.94%,同比营收以及占比均下滑。

大本营增长乏力,南下市场更难言乐观。南方市场短保面包品牌众多,市场竞争激烈,对桃李面包的市场形成挤压。今年上半年,桃李面包在华南和西南地区分别营收2.61亿元和3.73亿元,营收占比为8.13%和11.62%。相较上年同期,西南地区营收微降,营收占比下降0.81个百分点。

从经销商增长走势来看,桃李面包经销商最多的区域是东北地区,但上半年该区域经销商仅增长2家。上半年增长数量最多的华东和西北地区,均增加21家。而西南地区净增6家,华南地区0家。

(来源:2023中报)

截至2023年6月30日,桃李面包已在全国市场建立了31万多个零售终端。对于市场拓展,桃李面包也在财报中明确指出,未来要在强化产品研发和确保工业生产规模优势的基础上,大力拓展市场终端的数量。同时将持续重点关注华东、华南市场基础上,积极拓展西南市场、新疆市场,进一步完善全国市场布局。

食品安全信任危机依旧未解

根据财报,面包及糕点是桃李面包的核心产品,上半年面包及糕点营收31.5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403.37万元,下降0.76%,其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98.38%。

作为公司的主力产品,桃李面包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为引发消费者对公司信任危机的导火索。今年2月,一则“桃李面包中吃出2厘米带锈刀片”的词条冲上微博热搜,再度将桃李面包食品安全问题推向舆论旋涡。

在消费者发视频称自己在购买的桃李面包中吃出了2-3厘米左右的美工刀刀片后,桃李面包发布澄清公告,官方微博贴出了《情况说明》,排除面包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金属刀片的可能性,并称已向事发地警方报警,申请立案调查。

比起“刀片事件”,桃李面包出现飞虫现象则时有发生。有消费者表示“桃李面包又现飞虫”。而根据媒体报道,桃李面包方面回复表示,“一年也就两到三起。”

(截图自微博)

事实上,天眼查显示,早在2022年7月,桃李面包旗下全资子公司天津桃李食品有限公司就因违反食品安全法,被天津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罚款5万元。处罚事由显示,当事人于2022年1月25日生产的一批次纯蛋糕中,有1袋纯蛋糕混有飞虫异物。经排查,出现飞虫异物的原因为当事人虫害控制工作不够彻底。

相比市场开拓乏力,屡屡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则会对桃李面包品牌造成损耗。对此,桃李面包在中报中指出,“仍不排除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出现纰漏或因为其他原因发生产品质量问题,并产生赔偿风险,还可能影响公司的信誉和公司产品的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桃李面包8月22日公告,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盛雅莉、吴志刚分别持有的1736.43万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13.26%,占公司总股本的1.09%)、3300万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21.78%,占公司总股本的2.06%)股份被司法冻结。截至公告披露日,桃李面包累计有3.15%股权已被冻结。

(来源: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