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面包宣布:全国布局已逐渐完成
第3303期
/
6月4日,短保烘焙巨头桃李面包召开2023年度暨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就预征集的有关公司产能布局和广告投放的相关问题,桃李面包回复称:“公司目前全国布局已逐渐完成,下一步将针对不同市场进行区域性投放,提高公司整体生产效益。”
近年来,桃李面包日子不太好过。一季度报显示,桃李面包一季度实现营收14亿元,同比下降5.15%;实现净利1.15亿元,同比下降16.95%,营收净利双降。
在刚过去的2023年,桃李面包营收仅同比增长1.08%至67.59亿元,净利则同比大幅下滑10.29%至5.74亿元。这已是自2021年以来,桃李面包连续第三年交出增收不增利的业绩表现。
当前,桃李面包已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布局,然而其盈利前景如何,尚待进一步观察与验证。
全国化的“代价”
由于短保面包的保质期仅有5-15天,受运输半径限制,为了覆盖更多市场,桃李面包只能在消费市场就近建厂。
一方面,桃李面包的大本营市场正在失守。
桃李面包发家的东北地区营收占比超四成。2019—2022年,东北地区营收增速分别为14.21%、5.14%、2.82%、0.45%。2023年,东北地区营收为28.28亿元,同比下降2.25%。这是桃李面包自上市以来,东北地区营收首次下滑。
据华创食饮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桃李面包来自东北和华东市场营收分别同比下滑13.86%和3.69%,二者为桃李面包的前两大区域市场,合计占总营收60.5%。
另一方面,随着主营市场的增长空间越来越小,桃李面包开始着重向南方市场进行投入。
2020-2023年,桃李面包疯狂在全国各地建立中央工厂,期间其固定资产几乎翻倍,从17.94亿元增至36.56亿元。截至2023年底,桃李面包在广西、长春、河南、上海等六地有生产基地在建,预计将为其新增设计产能22.43万吨。
固定开支剧增,其副作用就是一旦销售不及预期,必然会导致规模效应下降,从而拖累利润率。
直到2023年,不少南方子公司仍处在亏损状态,比如浙江桃李去年亏损2994.48万元,上海桃李亏损3862.75万元。“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桃李面包参股投资公司37家,22家公司同比净利润下滑,12家公司亏损。
全国化的“代价”是沉重的。首先,不断增加的新建产能也为桃李面包相应带来固定资产折旧压力。其次,大举扩张后的资金压力也正临近,2023年企业出现了6.62亿元的长期借款。
“豪赌”的背后
大比例的参股公司亏损,并不能阻止桃李面包的产能扩张。截至2023年底,桃李面包仍在广西、长春、河南、上海等六地有生产基地在建,预计将为其新增设计产能22.43万吨。
桃李面包越亏钱越扩张,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战略考量:一是致力于市场份额的抢占,二是通过规模效应以降低成本。显然,桃李面包正筹划着一盘远大的棋局。
由于行业内卷加剧,桃李面包在原有生产基地基础上增长缓慢,需要通过全国扩张寻找新的业绩增量。虽然扩张可能会带来亏损,但公司整体上仍能实现盈利,通过盈利的参股公司补贴亏损的公司。
这种策略更像是一种赌博,但桃李面包似乎别无选择,只能赌一把,毕竟自己还在牌桌,还没有亏钱。但是说到底,桃李面包这样做,就是因为行业太卷了。
主要仰仗KA的桃李面包,还要应对来自当下正火热的量贩零食渠道烘焙零食的竞争。然而,桃李面包管理层对此回应较为轻描淡写,他们认为当前量贩渠道的烘焙产品品质相对较低,销售规模也相对较小,这主要源于量贩渠道在整体运营和物流体系方面的能力不足。
从押注量贩零食渠道的盐津铺子财务报告中,我们可以观察到,2023年,该公司休闲烘焙类产品的营收达到了6.27亿元,同比增长12.75%。这一业绩表现与桃李面包的负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年报中,桃李面包似乎仍在试图给投资者“加油打气”,表示烘焙市场集中度稳步上升,具有发展前景。尽管存在大型连锁烘焙品牌,但仍有大量中小型烘焙企业,其产品品类少、质量不一且生产效率低下。目前,我国烘焙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对面包品质要求的提高,非价格因素在竞争中将逐渐凸显,小型生产加工作坊将被淘汰,具备品牌知名度和规模效应的企业将持续发展,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在销量决定增长的背景下,全国化扩张的成败,无疑决定了桃李未来的格局。但想要迈过这道坎,显然没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