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大药房谢子龙被调查,医药零售难掩颓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季媛媛 见习记者 闫硕 上海、北京报道
7月31日,老百姓(603883)低开7.04%,开盘价为13.6元/股。不仅如此,开盘后老百姓一度盘中跌停,跌幅9.98%,成交额超1亿元。
消息面上,7月30日盘后,老百姓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4年7月28日收到董事长谢子龙家属通知,谢子龙被湖南省监察委员会留置并立案调查。
不过,老百姓也指出,所涉事项与公司无关,公司未收到相关机关通知,也未被要求协助调查。公司治理体系完善,其他管理人员正常履职,本事项不会对公司正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公司将持续关注后续情况,并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并提示相关风险。
业务层面,根据财报,2023年公司营收224.37亿元,同比增长11.21%,归母净利润9.29亿元,同比增长18.35%。2024年一季度营收55.39亿元,同比增长1.81%,归母净利润3.21亿元,同比增长10.27%。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同花顺数据,今年5月以来,老百姓股价一路下跌。5月中旬至今,老百姓股价区间累计下跌超40%。
此次,谢子龙的被调查也给整个行业铺上了一层阴霾。
被留置、立案调查的谢子龙
2001年,谢子龙在湖南长沙开办首家药店——“老百姓大药房”,十多年后,老百姓成功在A股上市,被称为“民营药店第一股”。
随后几年,老百姓与一心堂、益丰药房、大参林、高济健康等连锁药店开始快速扩张。在连锁药店强调规模化运营的年代,2022年6月,老百姓迈入“万店俱乐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彼时,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子龙在行业论坛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2022年6月26日老百姓大药房在湖南桃江开出第1万家店,随后益丰、一心堂、大参林都进入了“万家门店”,这个其实是风向标式的行业态势、走势,实际上也是进入了一个白热化竞争的格局。
“零售药店的竞争态势也是从过去的区域‘散、小、乱、差’到逐步演变成为头部连锁聚集。这种转变从2010年、2012年开始到现在逐步都在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巨大的。”谢子龙说,最近两年(2021年-2022年),包括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每家企业都会以年增加两千到三千家门店这种速度在发展。目前,零售药店行业的头部上市企业,都是在做一件事情——发展、发展、再发展。
这也是政策瞄准的方向。商务部《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要培育5-10家超五百亿元的专业化、多元化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药品零售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市场总额6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率接近70%。
根据米内网数据显示,2023年大参林、益丰药房和老百姓的开店节奏进一步提速,均是历史最高位。例如,2017年上市时,大参林门店2500家左右,2022年破万店,目前数量行业第一,到2023年门店数量增长近6倍。2024年各家零售巨头开店节奏依旧没有放缓,2024年一季度,益丰药房自建门店364家,并购门店166家,加盟门店171家;老百姓新增门店642家,门店总数突破1.4万家。另据老百姓大药房财报,截至2023年12月31日,老百姓大药房已构建了覆盖全国18个省、150余个地级市,共计1.36万家门店的营销网络
从大环境来看,谢子龙也是见证了连锁药店扩张“万家门店”时代的诞生。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谢子龙于1966年出生,是老百姓大药房创始人、董事长,获批202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同时,他也是第十一、十二、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民建湖南省委会副主委,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湖南省药品流通行业协会会长等。谢子龙的最近一次公开露面在半个月前,谢子龙出席了在昆明召开的第二十届中国零售药店年度大会暨第五届中国专业药房发展论坛。
有不具名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谢子龙此次被立案调查出乎大家意料。”
零售药房颓势已现
谢子龙被立案调查之际也是医药零售药房业绩下滑的档口,这是整个行业不得不正视的现象。
财报数据显示,大参林2024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67.52亿元,同比增长13.54%,净利润3.98亿元,同比下降19.79%,基本每股收益为0.35元。漱玉平民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24.39亿元,同比增长17.69%;归母净利润1050.82万元,同比下降83.72%;扣非净利润950.85万元,同比下降84.2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518.41万元,同比增长32.89%;报告期内,漱玉平民基本每股收益为0.03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49%。
另外,2024年第一季度,健之佳实现营业总收入23.14亿元,同比增长6.79%;归母净利润5225.96万元,同比下降31.51%;扣非净利润5043.21万元,同比下降32.3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1亿元,同比下降69.56%;报告期内,健之佳基本每股收益为0.41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81%。
“尽管第一季度部分零售药房的业绩表现仍存在一定的缓慢增长,但业内人士都知道,其实经营越来越难,特别是4-6月,多家零售药房可能会出现业绩下滑的情况。”上述分析师说,零售药房市场下滑现象并不令人意外,市场的波动往往会即时显现,而扩张行为则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若市场持续下滑或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增长水平,那么零售药店的扩张速度也将会减缓,持续增长的趋势难以持续维持。
此前,在行业论坛上,葫芦娃药业集团营销总监兼零售营销中心总经理杨伟杰也公开表示,截至今年3月份,全国零售药店市场规模为1326亿元,比去年同期销售额下跌4.0%。聚焦3月份,全国零售药店市场规模环比提升,但同比下滑5.9%。2023年3月流感高发期间,激增的用药需求为线下零售药店带来较高客流,相比之下2024年3月线下零售药店整体客流水平略有下滑。
对于门店客流下降原因,杨伟杰分析认为,主要有四点:一是竞争加剧。截至2023年底,全国药店数量为66.69万家;药品零售市场总量2023年3月份同比下降5.9%,总体销售出现负增长;二是医改政策变化。一方面,门诊共济层面,多发病、常见病的普通门诊医疗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药店客流进一步减少。另一方面,带量采购政策落地,大批顾客回流至医院;三是,医药电商兴起。2023年网上药品销售额交破600亿元,同比增长28.46%。随着医药电商人群渗透率越来越高,线上购药心智逐步养成;四是,《全球经济展望》报告称,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将在三年来首次稳定增长,但与历史近期水平相比仍显疲软。
而在谈及目前医药零售市场现状,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老百姓的事情还要看后续,现在还不清楚具体是什么事情。不过,今年5月以来医药零售行业几家上市企业股价都在下跌,主要与“四同药品”和门诊统筹政策相关。
种种迹象来看,零售药房变革转型势在必行。
行业整顿成趋势
国家医保局今年1月发布关于促进同通用名同厂牌药品省际间价格公平诚信、透明均衡的通知,指导医药采购机构聚焦“四同药品”(指通用名、厂牌、剂型、规格均相同的药品),对照全国现有挂网药品价格统计形成的监测价,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到2024年3月底前,基本消除“四同药品”省际间的不公平高价、歧视性高价,推动医药企业价格行为更加公平诚信,促进省际间价格更加透明均衡,维护患者群众合法权益。
而在门诊统筹层面,2023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将零售药店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畴。随着相关政策逐步落地,零售药店医保支付力度将得到显著提升。2023年底,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了《关于调整完善职工门诊统筹待遇政策的通知》,明确了自2024年起,我国职工门诊统筹待遇标准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旨在更好地保障广大职工的医疗需求。
根据通知要求,今后职工门诊统筹待遇将更加完善和优化。这意味着,广大职工在门诊就医时将享受到更加丰厚的福利。这一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无疑将对千万职工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整体上看,国家医保局各项政策方向是支持更规范的企业、更规范的市场主体能够得到更持续的资源支持,通过监管治理,提升整个市场的规范度,而越是规范的市场也越有利于跨省的头部连锁,有利于连锁化率提升、集中度提高。
实际上,零售药房在今年也被诸多业内认识认为是市场整顿的关键领域。
上述分析师认为,此前一心堂被医保局约谈就是迹象,而此次谢子龙被调查,与最近国家发布的关于开展《上网店,查药价,比数据,抓治理》专项行动函,对药品线上线下价格管控提出的新要求有一定关系。
“这也要求企业应该更加关注商业推广的本质,即价值传递,企业应积极思考经济价值传递之外,非经济价值的传递方式和企业可以发挥的角色,对医院、对医生、对医保,通过新的价值传递模式提升产品认知、品牌形象和形成产品之外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上述分析师强调,对于医药零售企业来说,尤其是内资之前合规管理比较薄弱的公司,应该梳理内部的合规内控管理体系,补足自己薄弱的环节,积极探索和转化商业模式,真正为临床和患者带去价值。此外,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找出以往市场营销环节中不合理的费用,优化未来的市场资源投入。
受市场环境、监管等因素的影响,头部连锁药房近几年市场份额快速增长,医药零售行业市场集中度逐步提升。而在今年6月,2023 年度股东大会上,老百姓表示,未来医药零售市场仍旧维持一种区域性竞争加剧以及市场集中度提升的情形。后续,老百姓大药房能否扛住压力,突破当前的困局,仍需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