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丰药房押注“非药创新”,药店转型卖保健品能否撑起新增长极?

查股网  2025-09-10 14:38  益丰药房(603939)个股分析

撰稿|湘江财经工作室

一家传统连锁大药房,正逐步把生意做出药柜。成立非药创新事业部、深化“AI+店员”赋能、商保合作覆盖超万家门店——2025年的秋天,益丰药房正以一场静悄悄的“品类革命”,重新定义药店的价值边界。

8月28日,益丰药房发布2025半年报:实现营收117.22亿元,同比微降0.35%;净利润却逆势增长10.32%,达8.8亿元。营收略微回调背后,是益丰主动进行的策略调整:放缓自建开店,关闭低效门店,同时大力发展加盟体系。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其非药品类的表现——半年报显示,非药品类收入达13.20亿元,毛利率高达51.78%,正在成为益丰利润增长的新引擎。

今年9月,益丰在投资者关系活动中透露,公司已正式成立非药创新事业部,标志着非药业务从试探性试点进入战略性推进阶段。

01“非药”战略正式升格

番益丰正式成立的非药创新事业部聚焦于功能性食品、医美护肤、个人护理、家居清洁四大方向。

在选品逻辑上,益丰明确提出三大维度:

健康维度:紧扣预防、保健、康复等健康需求,确保非药产品与药店专业定位契合;

品质维度:依托药店长期建立的品控信任优势,严选高质量商品;

性价比维度:利用规模采购和供应链边际成本优势,提供高性价比商品。

值得注意的是,益丰并未走向普通便利店或超市模式,而是始终坚持“健康”主线,所有非药商品必须服务于药店的专业定位和信任背书。

02从卖水果到“药店+”模式

益丰此次设立非药事业部并非突发奇想,而是其多年来多元化探索的延续和升级。

早在几年前,益丰就已在部分区域尝试引入水果、保健品、日用品等非药商品,试探药店边界的可能性。2022年起,公司陆续在多地进行经营范围变更,增加“预包装食品”“日用百货”“化妆品销售”等类目,为非药业务合规化铺路。

2024年1月,益丰发布关于变更注册资本、增加经营范围及修订《公司章程》的公告。新增经营范围包括:“病人陪护服务;新鲜水果零售;新鲜水果批发;宠物食品及用品零售;水产品批发、水产品零售;食用农产品零售;在保险公司授权范围内开展专属保险代理业务(凭授权经营)”。

2023年,益丰在湖南、江苏等地试点“药房+健康生活馆”模式,在店内设立健康零食、家用医疗器械、个人护理等多个专区,逐步验证非药模型与药房客群的契合度。

除了商品创新,益丰正在通过“AI+店员”和“药店+商保”两大战略,重构药店的运营模式和服务价值。

截至2025年6月底,益丰药房总门店数达14,701家(含加盟店4,020家),会员总数突破1.1亿人,会员销售占比高达84.93%。这一庞大且高黏性的用户群体,成为益丰拓展非药业务的最核心资产。

药店作为社区健康流量入口,具备天然信任度和低边际运营成本的优势。益丰目前已通过引入主流标品完成初步市场验证,未来将逐步拓展自营品牌,构建更可控的商品体系。

03“非药”大棋能否下活?

尽管前景可观,益丰的非药之路仍面临挑战。

首先,非药品类供应链相比药品更为分散,选品、库存、效期管理等复杂度较高。同时,部分产品如保健品、医疗器械等需具备一定的专业讲解能力,对门店人员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次,行业竞争也在持续加剧。老百姓、大参林等同类企业均在拓展非药业务,但策略有所不同——老百姓倾向于平台型健康零售业态,大参林则依托中医药优势延伸至药食同源品类。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线上平台也依托供应链优势加速布局线下健康消费产品。

此外,益丰还需平衡好药品与非药业务的关系,避免因过度拓展非药业务而稀释药房的专业形象。

益丰的这盘“非药”大棋,本质上是对药店功能的重新定义:药店不应仅是药品销售终端,而应成为社区健康生活的枢纽站。

通过“健康+品质+性价比”的选品逻辑、“AI+人力”的服务模式和“商品+服务+支付”的生态闭环,益丰正在尝试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路径。这条路注定挑战重重,但也可能重新定义药店的未来。

在医药行业面临集采降价、线上分流的背景下,益丰的非药布局不仅是一场品类扩张,更是一次对药店核心价值的深度重构。其成效如何,值得市场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