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鹏饮料赴港二次上市?2024年销售收款超200亿
(文/朱道义 编辑/马媛媛)被誉为“功能饮料第一股”的东鹏饮料,近期在市场上的讨论度颇高。
一方面,1月20日盘后,东鹏饮料(605499)发布了业绩预增公告,盈利预增超30亿创新高。
另一方面,有媒体报道称功能饮料制造商东鹏饮料(Eastroc)正接近与摩根史丹利(Morgan Stanley)和瑞银(UBS)达成合作,计划在港股上市。华泰证券也有望参与此次上市工作,其他银行也可能会加入,以协助完成今年的募资计划。相关人士表示,由于讨论尚处于保密阶段,具体细节尚未公开。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12月,该媒体就曾报道过东鹏饮料计划通过在香港上市筹集高达10亿美元,成为越来越多内地上市公司在亚洲金融中心进行二次上市的最新成员。“目前,东鹏特饮正在进行相关讨论,募资规模和时间安排可能会有所调整。”
东鹏饮料将要赴港二次上市的传闻,无疑为2025年消费行业“A+H上市潮”增加了新的看点。不过,据科创板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东鹏特饮证券部回应称,目前有投行过来拜访,跟他们(投行)保持沟通,了解过港股上市的相关政策。“目前,我们没有决定要做任何事情。”
企业方面并未直接否认的态度,显得颇为暧昧。1月22日,观察者网再次就赴港上市传闻向东鹏饮料求证,相关负责人表示“没有收到相关消息”。
2021年A股主板上市
公开资料显示,东鹏饮料成立于1994年6月30日,其前身为1987年成立的“深圳市东方速冻食品厂”,后经过多次更名和改制,最终在1994年正式成立为东鹏饮料,主要生产凉茶和豆奶。
1997年,东鹏饮料厂更名为东鹏实业有限公司,并开始生产功能性饮料。1998年,“东鹏特饮”作为中国第一款维生素功能饮料问世。
东鹏饮料的创始人是林木勤,他于2003年通过员工持股方式完成了从国有转向民营的改制,并担任公司董事长。之后开启全国化拓展,并签约谢霆锋作为其代言人。2016年,为了寻求差异化,东鹏特饮推出“年轻就要醒着拼”等一系列广告语,主打年轻化。

2021年5月27日,东鹏饮料登陆A股主板上市,证券代码为“605499”,正式成为“功能饮料第一股”。IPO当天,东鹏饮料在开盘后迅速涨停,实现260亿市值。
在接下来的15个交易日中,东鹏饮料实现14天涨停,股价从初始的55元/股飙升至265元/股,直接带动公司市值突破千亿大关,成为市值最快破千亿上市新股。
如今,近4年时间过去,东鹏饮料已成长为市值近1300亿的饮品巨头。同时,国内功能饮料市场也正一步步壮大,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功能饮料业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9年,国内功能饮料市场规模为1119亿元,2023年已增长到1471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1576亿元。
不过,一开始“摸着红牛过河”但最终实现反超的东鹏饮料,在国内功能饮料市场如今也面临更多的强力竞争对手。除了红牛、乐虎、战马等专注功能饮料的品牌外,可口可乐、元气森林、三得利等饮料企业也在布局进场。
或是为了缓解激烈的国内竞争、找寻增长的第二曲线,2022年东鹏饮料计划在瑞士证券交易所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lobal Depositary Receipts),尝试拓展国际市场。然而,由于相关上市要求的收紧,最终终止了瑞士上市计划。
2024年预计营收超157.2亿
从业绩端来看,东鹏饮料的表现并未让人失望。
其于1月20日发布的业绩预增公告显示,2024年公司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超过200亿元,预计营业收入为157.2亿元至16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12.63亿元增长44.57亿元至48.37亿元,增幅为40%至43%。
此外,预计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在31.5亿元至34.5亿元,比上年增加11.1亿元至14.1亿元,增幅为54%至69%。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0.4亿元。
而从整体来看,近四年间,东鹏特饮的总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了稳步增长。2021到2023年期间,公司营收分别为69.78亿元、85.05亿元、112.63亿元,同比增长40.72%、21.89%、32.42%;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1.93亿元、14.4亿元、20.4亿元,同比增长46.9%、20.75%、41.6%。
对于业绩变动,东鹏饮料在公告中表示,2024年公司始终“以动销指导相关的经营活动”作为公司的明确共识,持续推进全国化战略,通过精细化渠道管理,不断加强渠道运营能力,继续加强冰冻化建设,提高全品项产品的曝光率、拉动终端动销;同时,公司在夯实东鹏特饮基本盘,持续保持稳健增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品类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为公司的持续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进一步带动收入的增长。
截至目前,东鹏饮料在全国已经布局了11个生产基地,包括广东、广西、安徽、重庆、浙江、湖南、天津等,年总产能超过了335万吨。截至去年前三季度,东鹏饮料依托2993家经销商实现了对全国地级市的100%覆盖,全国活跃终端网点数超过360万家。

市场占有率方面,尼尔森数据显示,2016年时红牛在功能饮料市场占有率超过60%,东鹏特饮仅为10%左右,位居行业第四;到2023年,东鹏特饮以43.02%的销量市占率跃居行业第一。
产品端,东鹏饮料构建“1+6”的产品策略,以百亿大单品东鹏特饮为基石,先后布局了电解质水“补水啦”、咖啡饮料“东鹏大咖”、无糖茶饮料“鹏友上茶”、鸡尾酒“VIVI鸡尾酒”等产品。值得关注的是,仅在2024年前三季度,东鹏饮料的“补水啦”营收就超过了12亿元,占到总收入的9.66%,其他品牌收入也超过了8亿元,占比6.48%。
从全国化迈向全球化?
A股企业赴港二次上市,也正在成为当下的热潮。
2024年12月,港交所拟降低"A+H"股上市最低门槛,为大型A股上市公司赴港IPO创造有利条件。据港交所高级副总裁暨中国区上市发行服务部主管韩颖姣表示,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人对优质中国资产表现出浓厚兴趣。
目前在资本市场上,已有宁德时代、海天味业等多家A股龙头企业陆续宣布赴港上市计划。这些企业纷纷将香港市场视为推进全球化战略的重要平台。
对于东鹏饮料而言,尽管本次赴港上市的传闻尚未得到企业方明确验证,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其向国际市场扩张的野心已经非常鲜明。
上文提到,早在2022年,东鹏饮料就曾筹划境外发行GDR(全球存托凭证),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但2024年2月19日,东鹏饮料发布公告称,“现鉴于内外部环境等客观因素发生变化,通过对公司财务及经营情况、资金需求以及战略发展规划进行全面审视,并充分考虑股东建议,公司与相关中介机构经过深入探讨和谨慎分析后,决定终止本次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事项”。
随后在2024年3月5日,东鹏饮料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境内外产业链相关投资的议案》,同意以证券投资方式对境内外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上市企业进行投资,投资总额不超过15亿元(不含本数)人民币或等值币种。有效期限自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
2024年年底,东鹏饮料又先后投资设立海南东鹏饮料营销有限公司、海南东鹏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同为刘美丽,注册资本均为1亿元。
此外,东鹏饮料还公告称,根据公司整体经营发展战略规划,为进一步优化战略布局,拓宽海外市场业务,公司拟与全资子公司广东东鹏饮料有限公司合资设立印度尼西亚公司,投资总额不超过2亿美元(以最终实际投资金额为准),主要围绕软饮料的生产与贸易开展业务,致力于满足印度尼西亚及周边地区消费者对高品质软饮料的需求,资金来源为自筹资金。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则表示,“‘A+H股’上市的战略,是为了国际化布局和铺垫。港股是很多中国品牌布局国际化的重要桥梁和契机,东鹏饮料依托强大的产品力、渠道力、品牌力及执行力,去做国际化布局,对其未来可持续发展是利好”。
不过,据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虽然东鹏饮料的产品已进入越南、柬埔寨、缅甸等23个国家和地区,但其海外市场营收仅为1481万元,在总营收中占比微乎其微。
由此看来,东鹏饮料全球化的目标,还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