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鹏饮料高增长下的渠道暗流:现金流降三成,预收货款减少超18亿

查股网  2025-09-01 11:44  东鹏饮料(605499)个股分析

文|新消费财研社

“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的广告语,让曾经被挂上“屌丝标签”的东鹏饮料逐步走入大众视野,如今更成为中国男性消费者的热门选择。

如今,这家企业的发展轨迹交织着亮眼业绩与复杂争议。2023年营收首破百亿,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107.37亿元、净利润增37.22%,核心产品东鹏特饮连续四年稳居能量饮料销量榜首,同时电解质饮料等品类拓展降低单一产品依赖。

然而,东鹏饮料业绩高增却与股东频繁减持红形成反差。一直以来“高现金储备+高短期借款”的“存贷双高”特征,也引发市场对资金运作与风险的质疑。

上半年,东鹏饮料拟推进“A+H”两地上市,试图借能量饮料行业风口,通过渠道深耕与全球化布局谋扩张。这家从区域品牌崛起的企业,正站在机遇与挑战的十字路口。

东鹏特饮狂奔背后:

多元化成效初显,股东套现忙

近两年来,东鹏饮料的发展势头着实令人瞩目,几乎每年都在刷新市场预期。2023年,公司营收首次跨越百亿元门槛;2024年,这一数字更是跃升至15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

而到了2025年,增长势头愈发迅猛——仅上半年就实现营收107.37亿元,同比增长36.37%;净利润23.75亿元,同比增幅达到37.22%。其中,上半年营收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

核心产品东鹏特饮依然是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2025年上半年,能量饮料实现收入83.61亿元,同比增长21.97%,保持了稳健增长态势。目前,能量饮料仍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不过其占比已从2024年同期的87.19%降至77.91%。

在巩固核心优势的同时,东鹏饮料也开始多元化布局。电解质饮料收入占比从上年同期的6.05%快速提升至13.91%,其他饮料品类合计占比8.18%。这种产品结构的调整,反映出公司对单一产品依赖度的逐步降低。

实上,与去年同期44.19%的营收增速和56.17%的净利润增幅相比,东鹏饮料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增长已出现温和放缓的迹象。特别是今年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0.75%,创下近11个季度的新低。

业绩增长背后,是东鹏饮料持续加码的销售投入。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达16.82亿元,同比增长37.27%。这一增速延续了过去三年的上升趋势,2022年至2024年,其销售费用分别为14.49亿元、19.56亿元和26.8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91%、34.94%和37.09%。

拆解销售费用结构可见,职工薪酬支出6.91亿元,同比增长26.06%,主要源于销售人员规模扩张;渠道推广费高达6.76亿元,同比大涨61.20%;广告宣传费支出2.06亿元,增幅34.30%,则来自市场推广投入的增加。

值得关注的是,与优异业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鹏饮料股东近期频繁减持的动作。自2022年5月限售股解禁以来,公司已累计发布7次减持公告。

其中,原第二大股东天津君正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减持路径颇具代表性——持股比例从上市初期的9%一路降至2025年半年报时的1%,期间累计套现约42亿元。

此外,东鹏远道、东鹏致远、东鹏致诚等多位董监高及关联股东也相继减持,合计套现金额达13.69亿元。第三大股东瑞昌市鲲鹏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更是在2025年2月披露减持计划后,通过减持获得19.08亿元资金,持股比例下降1.3784%,持股排名下滑至第五位。

尽管股东普遍以“自身资金需求”解释减持原因,但这一系列动作仍对市场信心造成一定冲击。

此外,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林木勤虽未大规模减持,但通过分红获得了可观收益。自2021年5月上市以来,公司已累计实施六次分红,总额达53亿元。2025年7月25日,公司又公布每10股派现25元(含税)的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预计分红总额13亿元。

据此测算,林木勤将借此获得约6.5亿元(含税)的现金回报。加上2024年度每10股同样25元的分红,其通过分红获得的收益相当可观。

经营活动现金流降三成

预收货款减少18.73亿元

中国软饮料市场中,功能饮料是近五年增速最快的细分赛道,而能量饮料又占据了这个赛道的绝对主导地位——数据显示,能量饮料贡献了功能饮料市场约七成的份额。

不过,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东鹏饮料的财报却持续呈现出典型的“大存大贷”特征,而且在高分红的同时,负债率也不低,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对其资金使用效率的广泛关注。2025年上半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1.86%,虽同比略有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这一变化主要源于短期借款的大幅增加。2023年,公司短期借款为29.96亿元,到2024年激增至65.51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18.69%;2025年上半年虽回落至61.28亿元,但仍处于历史高位。

与此同时,公司资金储备依然充裕,截至2025年6月末货币资金为52.62亿元,同比减少34.02%。在销售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东鹏饮料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却出现明显下降,这一反常现象值得深入推敲。

东鹏饮料解释称,主要受预收货款减少和税费支付增加影响。具体来看,预收货款与合同负债直接相关,当预收款项与合同履约义务挂钩后,即形成合同负债。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合同负债为36.67亿元,较年初的47.61亿元减少10.93亿元,其中预收货款减少18.73亿元。这一变化可能折射出经销商备货意愿的减弱。

回顾东鹏饮料此前的市场拓展策略,其通过高激励机制成功激活了渠道活力。原有模式下,经销商承担业务员底薪并协助管理,厂商支付提成,业务员收益、进货量与厂商返利相互绑定,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这种机制在终端市场成效显著,积极推广东鹏特饮并参与扫码核销活动的门店能获得丰厚回报。

然而,这种高激励策略的效果正在减弱。

据公开报道,有门店经营者反映,即便存在"壹元乐享"活动,部分商品终端销售依然不佳,已考虑停止补货。面对这一情况,公司采取了更为严格的管理措施。多位门店经营者表示,因未及时补货,东鹏饮料已停止兑付奖励,甚至冻结商户账户。一位经营者透露,商户扫码兑奖有效期仅一年,不补货的话业务员不会来处理兑换券,有些券眼看就要过期了。

值得注意的是,东鹏饮料于2025年4月3日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了H股发行上市申请,计划实现“A+H”两地上市。据透露,这一举措是公司全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短期决策。

递交招股书以来,“拓展海外市场”更被明确列为东鹏饮料的核心募资用途之一,显示出其全球化扩张的野心。只是,布局全球化市场恐非一片坦途。

业内人士认为,东鹏饮料的全球化野心面临多重挑战的叠加,前有强劲的本地化品牌和巨头堵截,自身有产品线和研发创新的不足,中有口味、文化和ESG的适应难题,后有高企成本对盈利的挤压及市场对其战略投入坚定性的审视。成功与否,取决于其能否在这些挑战中找到有效的突破路径,并持续投入。

在当前资金运作模式面临调整、市场策略有效性减弱的背景下,这次上市计划将为东鹏饮料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值得持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