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脉医疗进退自如,轻松拿捏支架终端售价?

查股网  2024-08-27 18:03  心脉医疗(688016)个股分析

作者 | 胡青木

编辑 | 苏淮

8月24日,针对国家医保局此前的问询,支架龙头心脉医疗进行了回复。

8月19日,心脉医疗接到国家医保局的问询函。问询函显示,有群众反映心脉医疗旗下Castor胸主动脉覆膜支架(下称“Castor支架”)价格虚高问题。

经国家医保局核实后发现,心脉医疗生产的Castor支架出厂价大约为5万元,然而当通过代理商进入医疗机构时,价格却飙升至12万元。

其实,今年上半年国家医保局就曾约谈过心脉医疗,公司后续也提出了价格调整计划,但是价差仍显著超出必要范围。于是就有了此次的公开问询,并且国家医保局还要求心脉医疗在8月26日前,将列出的四个问题进行说明并报送。

四个问题中,前三个都是常规的定价问题,最核心的还是最后一个:“是否通过代理商抬高挂网价格,进而增加患者和医保基金负担”。

截图来源于国家医保局公众号

毕竟上一家被国家医保局约谈的一心堂,涉及的问题就是涉嫌套取医保基金。

针对国家医保局的问询,心脉医疗回复称:“公司从未指示或要求经销商提高挂网价格或进行不当营销行为,且对渠道下游的具体情况没有控制权”。

然而在同一公告中,心脉医疗宣布,将Castor支架的终端价格从12万元下调至大约7万元或更低,降幅达到40%。

如果按公司所言对下游情况没有控制,那么它如何能够将12万元终端价格大幅降至7万元呢?这一点似乎存在矛盾。

针对心脉医疗与代理商之间的利益分配等问题,源媒汇致电公司董秘办,电话无人接听;发送问询邮件,截至发稿亦未获回复。

流通环节的“猫腻”

在几年前,我国医药和医疗器械的流通环节,通常涉及多个层级的经销商。

在各自的授权区域内,一级经销商会进一步拓展包括市县级在内的多级分销网络,进而形成二级、三级乃至更多层次的经销商体系。

在这种层级化的分销体系中,药企专注于产品的创新开发和制造流程,而各层级的经销商则接管了产品推向市场的后续环节,包括市场营销、商品配送以及客户服务等。

产品从生产线下来后,会通过一层层的经销商网络进行分销,最终抵达医院,供患者使用。但是,由于多级经销商在供应链中逐级加价,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医院采购价格通常远高于出厂价。

终端价格高了,势必会影响患者和医保基金的负担。为此,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九部委,于2016年首次提出在采购中实行“两票制”。

具体来说,“两票制”要求从药企到流通企业只能开一次发票,然后从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再开一次发票。这意味着最多只能有一级经销商。这样一来,不仅压缩了中间的流通环节,增加了价格的透明度,还能从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和医保基金的负担。

此后,“两票制”陆续在各个省份开始实施,一直沿用至今。但是由于“两票制”重塑了行业的利益链,于是就有一些中小经销商和药企动了歪心思。

2022年8月,国家医保局就曾通报了一则药企和经销商合谋虚抬药价的事件。

2017年至2021年间,天心制药及其他两家制药企业为了绕开“两票制”的政策监管,与多家下游药品代理商合谋,通过高价购买原料药来实现资金套现。而虚高的原料药成本,进一步抬高了药品的出厂价,也影响了终端价。

此外,这些药企还对医务人员进行了商业贿赂,进而违规促销并抬高投标挂网价,以实现违规获利的目的。

除了药企端以外,有的医疗机构为了拿回扣,故意不采购国家通过集采确定的、价格更优惠的药品,反而选择其他价格较高的药品替代;还有的医疗机构会故意造成某些医保目录内的药品长期处于缺货状态,迫使患者只能自费购买其他药品或到医生指定的药房购药。

这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违规操作,问题大都出在了流通环节上。因此心脉医疗出厂价仅为5万元的支架,经过一级经销商后,入院的价格便达到了12万元。价格虚高的背后,很难不让人怀疑其中暗藏“猫腻”。

针对此次国家医保局的问询,心脉医疗也在回应公告中披露了经销商的价格构成。其中,106194.69元是Castor支架的终端不含税价格,50442.48是经销商买入的出厂价。各项费用中除了员工交通、差旅费用略高以外,其他费用都在合理范围之内。不过最惊爆眼球的,还是每个Castor支架带来的31000余元的净利润,要知道心脉医疗单个Castor支架的净利润不过21000余元。

截图来源于公司公告

那心脉医疗的经销商都有谁呢?

公司在2023年年报中公布的前五大客户中,位列第一和第四的,是上海展翔医疗器械科技发展中心与深圳嘉事康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它们背后分别是九州通嘉事堂,均为上市医药流通企业。

截图来源于公司公告

这次降价势必会压缩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因此心脉医疗也在回应公告中提到了可能面临的退换货以及毛利率下降等风险。

支架集采有先例

心脉医疗成立于2012年,是微创医疗下属一家专注于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

血管主要分为冠状血管、脑血管、主动脉和周围血管,针对不同的领域,需要使用不同的器械进行介入治疗。

截图来源于公司公告

但是前几年相关器械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2020年,我国首次开展了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心脏冠脉支架成为首批采购的对象。经过这次集采,心脏冠脉支架的价格从均价1.3万元左右下降至770元左右,降幅超90%。

当时的中标企业有微创医疗、乐普医疗、和美敦力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以乐普医疗为例,与集采相关的支架产品,当年实现销售收入8.45亿元,同比降低38.5%,二级市场的股价更是在5个月时间里跌超40%。

与此前集采的心脏冠脉支架不同,心脉医疗的产品主要应用于胸主动脉和外周血管。截至今年3月,公司产品已遍及国内超过2200家医院,并成功拓展到34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市场。

具体来看,2023年心脉医疗的主动脉支架类产品实现9.40亿元营收,占总营收的79.17%,是公司收入来源的大头。

截图来源于公司公告

鉴于心脏冠脉支架成功实施集采的先例,其他类型血管支架的集采也可能提上日程。若主动脉支架等心脉医疗的主要产品被纳入集采,其市场表现可能会复刻乐普医疗的走势,这对投资者和公司都不是个好消息。

截至8月26日,心脉医疗以82.00元/股收盘,当日收涨1.23%。但自国家医保局发函问询以来,仍跌了14.23%,距离2021年7月时的高点,更是已跌超七成。

“降价对药企的影响也并非全都是负面的,比如有的新药为了进入医保目录,会在与医保局的谈判中主动降价,这样一来既能享受被纳入医保后带来的销量增长,又能节省入院推广的费用和时间。所以无论是医药还是医疗器械,每个细分领域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降价对药企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河北某上市药企员工刘鑫(化名)对源媒汇解释道。

不过,蹊跷的是,国家医保局明明可以直接采取集采降价,为何偏偏还给心脉医疗发了一封问询函?

药械定价,需要在可负担性与企业利润之间找到平衡点。价格过高,会给患者和医保基金带来沉重负担;而价格过低,则可能削弱药企的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

因此,既能给医保基金减负,又能尽量减少对药企影响的措施,就是挤压中间流通环节的不合理利润。

那些与经销商有“猫腻”的药企,或将是这次国家医保局“敲山震虎”的主要目标。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