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小海伴您读研报之乐鑫科技

查股网  2024-12-27 09:55  乐鑫科技(688018)个股分析

一、公司概况

1.1全球领先的AIoT解决方案平台

作为全球领先的AIoT解决方案提供商,乐鑫科技自2008年成立以来,专注于物联网领域的专业芯片设计和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公司秉承"连接+处理"的发展理念,为客户提供包括AIoT SoC及其软件在内的全方位服务。依托自主研发的芯片、操作系统、工具链和开发框架,乐鑫科技构建了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致力于推动智能生活的普及,并以技术共享促进万物互联。截至2023年9月,乐鑫IoT芯片的全球出货量已超过10亿颗,确立了在物联网无线通信领域的领先地位。

乐鑫科技产品矩阵图

资料来源:乐鑫科技官网,乐鑫信息科技公众号资料来源:乐鑫科技官网,乐鑫信息科技公众号

1.2需求复苏带动次新品持续增长,利润实现快速提升

公司预计 2024 年 1-5 月实现归母净利润 1.187 亿元,同比+123.5%。公司 1-5 月业绩同比明显改善,Q2 以来增长进一步提速,主要系:1)B端业绩实现新突破,2023至2024年新增客户为主要增长动力,5月份单月收入创下历史新高,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S3/C2/C3等次新品类别;2)规模效应的增强,公司在1至5月的费用支出主要集中在研发投入上,全年预算增速控制在20%以内,而收入增速超过费用增速,同时保持40%的毛利率稳定目标。

公司营业收入与增速及公司归母净利润与净利率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二、物联网芯片业务概况

2.1"万物互联"推动Wi-Fi芯片市场持续扩大

随着物联网领域需求的不断增长,AIoT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指的是将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实现信息交换和通信的系统。得益于传感器等连接设备的快速增长以及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万物互联的时代正日益临近。物联网市场的规模与物联网终端的数量密切相关,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迭代,全球及中国的物联网设备数量持续增加,市场规模相应扩大。

2018-2023中国物联网用户数

及比重情况及2019-2024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工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资料来源:工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

物联网向AIoT转型,开拓新的增量市场。AIoT,即人工智能物联网(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f Things),是人工智能(AI)与物联网(IoT)技术的结合。目前,AIoT技术已成为主流趋势,IoT通过广泛的持续连接获取AI所需的海量数据,AI则对这些数据进行智能识别、分类、处理和分析,实现特定功能,使物联网设备的简单连接升级为智能连接。一方面,AI技术的应用提升了物联网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加速了物联网应用场景的实现,促进了原有市场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AI技术的应用催生了全新的应用场景,创造了新的增量市场。

2.2"连接":支持多样化通信技术,从Wi-Fi MCU扩展至Wireless SoC

物联网的发展推动了连接技术的多样化发展,Wi-Fi和蓝牙仍是市场主流。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依赖于通信技术的支持,目前无线通信协议众多,各协议因功能特点不同而在应用场景上有所区别:1)Wi-Fi技术以高传输速度和广泛的传输距离著称,但其高功耗也限制了应用范围;2)蓝牙技术传输距离有限,功耗较低,常用于可穿戴设备、蓝牙音箱等场景;3)Zigbee/Thread技术功耗低、可连接网络数量多,但传输速度较低,适用于传感器类设备、工业控制等。根据IoT Analytics的数据,Wi-Fi在物联网市场中仍是主流选择。

各无限通讯技术特点对比

资料来源:Granite River Labs官网,Silicon Labs资料来源:Granite River Labs官网,Silicon Labs

Wi-Fi MCU连续六年全球市占率第一,产品获得市场广泛认可。2014年,乐鑫推出的Wi-Fi芯片ESP8266迅速占领市场。2016年,公司发布的Wi-Fi+蓝牙芯片ESP32以其高集成度、高性价比、卓越的性能和低功耗特性,迅速成为全球众多客户和开发者的首选物联网芯片,并广泛应用于各类物联网项目开发。物联网下游客户众多且分散,乐鑫一直深耕长尾客户,在物联网Wi-Fi MCU通信芯片领域保持市场领先地位,连续六年全球出货量市占率第一。此外,乐鑫在Wi-Fi芯片领域的布局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大Wi-Fi市场来看,乐鑫目前位居全球第五,仅次于MediaTek、Qualcomm、Realtek和Broadcom。

2.3"处理":AI功能加持,顺应AIoT发展趋势

高端和低成本两大发展模式助力乐鑫进军AI领域。1)高端方案:公司利用自身的Wi-Fi和蓝牙功能产品进行数据传输,结合第三方复杂的AI算法应用,ESP32-S3能够接入ChatGPT(OpenAI)、文心一言(百度系)、通义千问(阿里系)、智谱清言(清华系)等云端AI应用。2)低成本方案:将AI算法应用集成到自身的MCU中,研发集成了AIMCU和无线连接功能的SoC。

ESP32-P4进军多媒体市场,预计明年销量将进入增长期。2023年1月,乐鑫发布了ESP32-P4,这是公司突破传统通信+物联网市场,进军多媒体市场的首款不带无线连接功能的SoC。ESP32-P4由乐鑫自研的高性能双核RISC-V处理器驱动,具备AI指令扩展、先进的内存子系统,并集成高速外设,完全满足下一代嵌入式应用对人机界面支持、边缘计算能力和IO连接特性的更高要求,适用于对边缘计算能力有较高需求的客户。ESP32-P4主要面向现有物联网市场新增显示屏或摄像头的方案。P4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集成了高清摄像头处理和编码功能,除了可视化门铃等典型应用外,在娱乐显示屏、智能家居中控平台等多个领域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物联网软件业务概况

3.1开发完善的软件应用方案,提供增值服务

芯片设计与软件开发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通过将芯片硬件与系统、软件、生态紧密结合,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1)客户购买乐鑫芯片后,需要在相应的操作系统和开发平台上进行开发;2)公司提供的丰富软件方案和云服务进一步帮助客户快速实现产品智能化,有效缩短开发周期;3)乐鑫科技还向开发者社区开放了软件开发工具包,确保软件生态的开放性和包容性;4)社区用户对乐鑫软件开发平台的广泛使用,将进一步提升乐鑫系统的成熟度,有利于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乐鑫科技“芯片”、“系统”、“软件”、“生态”四大核心竞争力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自研底层开发框架ESP-IDF,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ESP-IDF是乐鑫官方物联网开发框架,与硬件产品配套使用。该框架适用于公司2015年后发布的全系列SoC,包括ESP32、ESP32-S、ESP32-C和ESP32-H系列。用户在升级选型乐鑫芯片时,可以迅速完成对接,无需增加平台学习成本,并节省代码开发量。ESP-IDF基于C/C++语言提供了一个自给自足的SDK,方便用户在这些平台上开发通用应用程序。ESP-IDF目前已服务于数以亿计的物联网设备,并开发构建了多种物联网产品,如照明、消费电子大小家电、支付终端、工控等各类物联网设备。

ESP-IDF系统特点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资料来源:公司官网

提供全面的AIoT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助力AI技术在IoT应用开发中的成功落地。乐鑫提供一整套AIoT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完整集成开发板、人工智能框架、ESP-IDF,助力AI技术在IoT应用开发中的成功落地。例如,ESP-WHO是乐鑫专为AIoT领域推出的软件开发框架,可帮助用户实现嵌入式领域的人脸检测与识别功能,配合ESP-EYE开发板、ESP-WROVER-KIT(亚马逊AWS认证设备)及其他搭载ESP32芯片的开发板,结合各类摄像头、显示屏等硬件,形成完整应用。

公司产品ESP RainMaker研发成果商业化,提供一站式AIoT解决方案。2020年4月,公司推出了ESP RainMaker,经过更新迭代,2021年进入商业化阶段。ESP RainMaker为构建物联网生态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云解决方案,打通了底层硬件(芯片和模组)、软件生态(ESP-IDF物联网操作系统、Matter、语音助手、HMI等)、云后端(基于AWS搭建)、移动端APP、设备管理看板全链路,建立了一套开放、灵活、可私有部署的云基础设施。客户无需额外开发与维护,就能够便捷地基于ESP RainMaker现有资源构建物联网产品,助力客户降低对云方案的开发成本与开发周期,最快一周内实现物联网解决方案的构建与部署。

ESP Rainmaker架构图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资料来源:公司官网

3.2B2D2B商业模式反哺公司业务,扩大公司影响力

更新相关文档及常见问题资料库,助力开发者便捷地使用技术文档。在公司的开源社区生态中,众多开发者和技术爱好者可以自由交流并分享公司产品及技术的使用心得,基于公司产品新开发的应用将为公司注入新的活力。随着开发者生态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将不断加入其中,产生的软硬件方案便会不断增加,而软硬件方案的增加又会吸引新的开发者加入,形成良性循环。此外,用户自发编写的关于公司产品的书籍逾200本,进一步促进了开发者之间的学习交流。

持续运营国内外各大论坛,开发者社群内容输出量持续增加。开发者社群内容输出丰富,具体来看,开源代码托管平台GitHub上,众多开发者围绕公司产品的开源项目数量在行业内处于领先位置。另外,公司在各大社交平台、视频发布平台上发布相关内容并持续更新,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粉丝规模。以YouTube为例,截至23年12月,公司官方账号视频累计观看量已达到97万。

(转自:渤海证券财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