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高管接连离职,药康生物“小白鼠”生意还好做吗?

http://ddx.gubit.cn  2023-09-22 15:31  药康生物(688046)公司分析

2023年上半年,药康生物营收同比增长18.17%,归母净利润下滑4.98%,与2022年同期业绩表现相差甚远

《投资时报》研究员 习羽

从2022年上半年业绩大幅提升,到2023年上半年增收不增利,药康生物发展进入瓶颈?

作为国内模式动物三巨头之一的药康生物(688046.SH),近期发布了上市以来第二份半年度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8.17%,归母净利润下滑4.98%,这与2022年同期业绩表现相差甚远。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药康生物收入同比提升40.29%,归母净利润则同比大幅增加76.16%。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药康生物中报发布几天后,市场亦传来公司财务总监焦晓杉离职的消息,这也是公司2023年第四位请辞的高管。

增收不增利

药康生物成立于2017年,主要从事基因编辑小鼠模型的研发创制、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公司于2022年4月25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据了解,在新药研发中,药物发现和临床前阶段的研究主要在实验动物模型上完成,故此,新药研发的持续火热带动实验动物小鼠模型需求增加。据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2019年—2025年,中国试验小鼠产品及服务市场规模将以24.3%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从28亿元增长至103亿元。

财报数据显示,药康生物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96亿元,同比增加18.17%;归母净利润达7756.85万元,同比下滑4.98%。对此,公司解释称,收入提升主要系各业务条线稳步增长。但由于持续推进“抗体人源化”“药筛鼠”“真实世界动物模型”等多个大型研发项目,公司研发费用增长迅速。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人员规模增加、薪酬提高,使得药康生物2023年上半年利润有所下滑。

这一状况也从整体行业中反映出来。近年来,全球医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创新药物研发仍为世界范围内投资热点。随着新的治疗技术不断出现,创新药物各阶段临床试验数量不断增加,全球医药研发支出持续增长。伴随着政策支持及资金、人才的充分流入,中国药品研发支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增速远超全球市场。Frost&Sullivan预测,2023年全球药物研发支出将达到2177亿美元,2019年至2024年均复合增速将达到4.5%,2023年中国药物研发支出将达到410亿美元,占全球研发支出比重上升至18.83%。

不仅是项目投入,《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2023年上半年药康生物费用端指标均有所增加。财报数据显示,期内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分别为3859.7万元(同比增长6.1%)、5551.5万元(同比增长17.6%)、5045.8万元(同比增长30.7%),其中研发费用涨幅居首。费用的高企,也导致公司2023年上半年的净利率由2022年同期的32.61%下降至26.22%。

对比另外两家模式动物企业相关数据可以看到,2023年上半年,南模生物在三家公司中研发费用增速最高,净利润下降幅度也最为明显。百奥赛图研发费用则同比下降逾两成,净亏损也有所收窄。该公司表示,通过调整研发策略,企业运营效率得到提升,各项费用开支得到有效控制,故此公司2023年上半年净亏损同比收窄约30%。

业内人士指出,研发费用的合适比例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确定。如果研发投入过多可能会拖累企业利润,导致经营压力过大;但若投入不足又可能会使企业失去发展机会和竞争优势。特别是对于一些高科技、生物医药产业等需要大量研发投入的企业,比例可以适当提高。

国内模式动物企业2023年上半年主要财务数据(亿元)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应收账款周转率下滑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回款慢”一直是困扰着生物医药企业的难题,药康生物也难逃这一魔咒。《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在收入增长的同时,药康生物应收账款的增速也在快速提升。

财报数据显示,药康生物2023年上半年应收账款为2.46亿元,同比增长31.55%,远高于同期营收增速。这也说明,企业的客户收回货款资金越来越慢。据东方财富网统计,自2021年上半年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持续下滑,分别为1.702次、1.641次及1.372次。

有业内人士指出,应收账款周转率下滑,有可能是由于赊销比例增大所致。为了扩大销售,企业有时会允许客户分期付款或者延期付款,从而造成应收账款周转率的下降。赊销能够刺激客户的购买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稳定客户。然而,赊销要求苛刻,其不仅需要企业针对客户信用和自身财务状况来界定赊销额度,还需要企业管理好赊销带来的应收账款。值得注意的是,赊销还可能带来恶意拖欠及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等一系列问题,而赊销金额过大将会影响企业的正常业务经营。

药康生物对此表示,公司整体应收账款回款情况良好,但一年以上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占比略有提升,其中,科研客户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占整体应收账款账面余额比重超70%,主要系部分高校、医院等科研客户审批及付款流程较长,未能及时回款。

公司进一步指出,目前已加强对应收账款管理,并按稳健性原则对应收账款合理计提了坏账准备,但随着营业收入的增长,如未来客户的经营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可能将面临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

多位高管离职

除了中期净利润下滑之外,引发市场关注的还有药康生物财务总监焦晓杉的离职。公告显示,焦晓杉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财务总监职务,辞任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据了解,焦晓彬曾任江苏康缘阳光药业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无锡吉星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财务总监以及药康生物财务总监。值得注意的是,焦晓彬已在药康生物工作4年之久,在上述工作经历中任职时间最长。

这也并非药康生物2023年出现的首位离职高管。就在2023年上半年,公司已有两位高管相继离职。半年度报告显示,曾令武因个人原因于2023年2月24日辞去董事会秘书职务。此外,陈宇因个人原因于2023年4月3日辞去董事职务。

进入下半年,药康医药的高管离职状况还在持续。2023年7月19日,公司发布公告称,顾兴波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职务。

从行业角度来看,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半年,国内有6家药企董事长辞职,72家药企总经理、副总裁等职务有变更。值得注意的是,9月份情况更甚。包括广誉远、新华制药、中国医药、华润三九等在内的药企有30位高管出现离职。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在高管离职事件中,因个人原因离职的情况占比较高。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生物医药企业人事及架构调整更多受产业格局变动影响。因为行业政策环境的快速变化会对公司业务布局产生深远影响,而高管出于个人发展的需要,就会出现职位频繁变动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在行业创新及转型大背景下,不少药企会选择以剥离非核心业务,调整人才架构的方式来缩减成本,未来这一变动趋势有可能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