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亏掉1.49亿,却付得起5.37亿分手费?纵横股份的 “冰火两重天”

查股网  2025-07-21 20:00  纵横股份(688070)个股分析

当“离婚”与“5.37亿元”这两个词在A股公告里碰撞,总能激起市场的强烈关注。7月17日晚间,纵横股份(688070.SH)的一纸公告,让资本市场再次聚焦“天价离婚案”——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任斌与邝明芳的离婚纠纷终审落槌,999.6万股股份的分割,换算成当日收盘价,意味着这场婚姻的“分手费”高达5.37亿元。

但比天价数字更耐人寻味的是:在股份被分割近半后,任斌仍牢牢掌控着公司;而这家连续四年亏损、累计亏掉1.49亿元的工业无人机企业,正站在“2025年净利润必须为正”的考核悬崖边。这场离婚案,像一面棱镜,折射出A股上市公司股权博弈与业绩压力的复杂交织。

纵横股份的这场离婚纠纷,其实早有伏笔。2024年2月,公司公告披露,任斌配偶邝明芳作为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离婚并分割包括上市公司股权在内的家庭财产。彼时,任斌直接持有纵横股份2050.2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23.41%,是公司毫无疑问的掌舵人。

一年后的2025年1月,一审判决结果出炉:邝明芳将分得1230.12万股股份。若以当时公司股价35元/股计算,这笔“分手费”约4.3亿元。但任斌选择上诉,这场股权拉锯战的二审,最终将分割比例定格在999.6万股。

更具戏剧性的是,半年间纵横股份股价涨了50%,7月17日收盘价达到53.76元/股。这意味着,尽管二审少分了230.52万股,但邝明芳实际到手的“分手费”反而从4.3亿元升至5.37亿元;而任斌相较一审判决,相当于“省下”了1.24亿元(230.52万股×53.76元/股)。这场横跨一年半的离婚案,因股价波动变成了一场“双赢”的财富再分配。

股份分割后,任斌的直接持股从23.41%降至12%,看似控制力大减,但公告明确表示“任斌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这背后,藏着A股上市公司实控人常用的“控制权稳固术”。

根据公告,任斌的控制力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与股东王陈、陈鹏的“一致行动协议”,这意味着三人的股份表决权将统一由任斌主导;二是通过海南永信大鹏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间接控制公司——任斌作为该合伙企业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且持有其23%的财产份额。叠加这些权益后,任斌合计控制公司44.76%的股权,远超实际需要的“控股红线”。

这种“直接持股减少但控制权不变”的操作,在A股并非个例。实控人通过一致行动协议、持股平台、表决权委托等方式,即使在股权分割、减持等情况下,仍能确保对公司的掌控力。对纵横股份而言,这种稳定性或许是必要的——毕竟,公司正处于业绩突围的关键期。

纵横股份的业绩成绩单,与“天价离婚”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2021年2月登陆科创板时,公司顶着“工业无人机领军企业”的光环,专注于工业无人机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客户覆盖智慧政务、能源、林业等多个领域。但上市即巅峰的剧情并未上演,反而开启了连续亏损模式。

2021年至2024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293.28万元、-2605.57万元、-6449.99万元和-3579.17万元,四年累计亏损1.49亿元。尽管同期营业收入从2.5亿元增长至4.74亿元,2024年甚至同比大增57.14%,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始终未解。

为了扭转颓势,公司在2025年2月推出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将“2025年净利润为正”列为核心考核目标,同时要求营业收入达到5.8亿元、战略新业务(无人值守系统、大载重固定翼产品)收入不低于1亿元。

但7月17日发布的半年报预告显示,公司上半年仍亏损3468.45万元,虽然同比减亏1833.77万元,且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1.72%至1.35亿元,但距离“全年盈利”的目标还有不小差距。按照上半年的营收进度,要完成5.8亿元的全年目标,下半年需实现4.45亿元收入,相当于上半年的3.3倍,压力可想而知。

公司在公告中强调“低空经济行业快速发展带来机遇”,计划通过“加速智慧政务项目落地、拓展国际市场、优化成本管理”等方式冲刺目标。但连续四年的亏损惯性,加上工业无人机行业竞争加剧(据行业报告,2024年国内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达520亿元,参与者超300家),纵横股份的盈利突围战,恐怕没那么容易。

纵横股份的案例,只是A股“天价离婚案”的最新注脚。回顾历史,从三一重工梁稳根之子离婚分割23亿元股权,到电科院实控人离婚支付21亿元分手费,这些事件往往伴随着股价波动和市场对公司治理的讨论。

市场为何关注上市公司的离婚案?核心在于“股权变动可能影响公司稳定性”。但从实际案例看,多数实控人会提前通过股权设计确保控制权不变,因此对公司经营的直接影响有限。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事件背后的“隐性信号”——比如,实控人是否通过离婚分割股权变相减持?公司业绩是否能支撑高估值?

以纵横股份为例,股价半年上涨50%,除了低空经济的行业风口,或许也与市场对其业绩改善的预期有关。但离婚案带来的短期热度,终究要让位于基本面。若2025年盈利目标落空,股权激励计划失效,股价可能面临回调压力。

编辑有话说

5.37亿元的“分手费”,是这场A股离婚案最吸睛的数字,但它背后的股权博弈与业绩困局,才是投资者更应聚焦的本质。对纵横股份而言,实控人控制权的稳固只是基础,如何将低空经济的行业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利润,打破连续亏损的僵局,才是决定公司未来的关键。

而对资本市场来说,“天价离婚”或许能带来一时的话题热度,但长期来看,只有业绩稳健增长、治理结构清晰的公司,才能真正获得市场的认可。毕竟,投资者买的是公司的未来,而非一场热闹的财富分割大戏。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投资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63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