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小海伴您读研报之安路科技

1.公司简介
公司创立于2011年11月,专注于研发通用FPGA芯片硬件和FPGA编译系统解决方案。公司愿景成为全球FPGA一流企业,公司十余年来专注研发FPGA芯片,各系列产品不断丰富完善,坚持向高端进发,出货量不断增长。公司成立以来,推出多系列FPGA芯片,填补国内市场空白,为补足国内半导体产业短板贡献了重要力量。2019年,面对美国不断升级的对华制裁打压之时,公司又获得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一期)的投资支持,以期化解FPGA芯片“卡脖子”问题。
公司芯片产品矩阵

2018-2022年5年期间,公司收入从0.29亿快速增长至10.42亿元,其中每年的增速分别高达329%,130%,141%,54%,顺利实现了从萌芽到成长期的快速越变。2023年实现营收7.01亿元,同比下降32.75%;实现归母净利润-1.97亿元,同比为-429.59%。2024Q1实现营收1.42亿元,同比下降-24.29%,环比增长31.46%;实现归母净利润-0.56亿,亏损同比扩大9.11%,环比收窄6.24%。2024Q1经营业绩环比起稳,整体市场需求有所回暖,预期今年下半年去库存周期将逐步结束,下游采购需求有望逐渐恢复。
公司营业总收入、归母净利润及YOY(亿元,%)

2.行业情况
逻辑芯片担当AI时代先锋。AI时代信息处理需求激增,逻辑芯片在各种信息处理与运算和控制任务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其可分为处理器芯片与存储器芯片两大属性。处理器又可分为通用和专用两大类:通用处理器芯片又可细分为中央处理芯片(CPU)、图形处理芯片(GPU)以和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专用型可分为专用集成电路芯片(ASIC)和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芯片(FPGA)。
各类处理器芯片分类

CPU的架构主要针对逻辑控制而设计。CPU主要逻辑架构包括控制单元(Control),运算单元(ALU,ArithmeticLogicUnit)和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Data)、控制及状态的总线(Bus)。CPU遵循冯·诺依曼架构,其核心是存储程序/数据、串行顺序执行,因此CPU的架构中需要大量放置存储单元和控制单元,计算单元只占据很小部分,所以CPU更擅长于处理逻辑控制,在进行大规模并行计算方面性能有限。CPU擅长处理非常复杂的控制逻辑,预测分支、乱序执行、多级流水任务等等。
CPU芯片架构图

FPGA灵活高效,适合新应用开拓。相较于ASIC芯片,FPGA芯片具有灵活性高、开发周期短、下游客户开发成本低的优点。ASIC芯片是针对单一使用者的单一应用而进行的定制化设计,所以在灵活性上,ASIC芯片的功能在制造完成后就已经固化了,无法二次更改,不具有FPGA的可编程性和多场景应用的灵活性。此外,ASIC的定制化设计使其在目标应用上具有更高的性能功耗比,相应的,ASIC通常涉及复杂的设计流程、较长的开发周期和高昂的前期成本,所以ASIC的上市时间比FPGA慢得多。
FPGA广泛适用,新兴市场潜力巨大。网络通信、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和数据中心是FPGA芯片的主要下游应用市场。基于高灵活性、高并行性、低时延的优势,FPGA芯片被广泛应用于要求大量并行计算和快速技术迭代的产品中,例如多传感器感知融合、信息实时传递和硬件加速等场景。在通信领域中,随着5G通信基站的建设,无线信号的波束赋形对FPGA芯片的需求量将进一步迎来增长。在工业领域中,FPGA所提供的灵活性增加以太网连接能力,使其广泛应用于工业显示器驱动、电机控制和工业网络通信等方面。在汽车领域中,FPGA主要应用于需要多传感器信号桥接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新能源汽车的电机控制场景。在数据中心领域,低延迟和高吞吐的优势使FPGA常被用于数据中心的运算加速,以及电源管理和安全性管理等场景。
全球 FPGA 芯片应用领域占比预计

AI与航空航天,打开广阔市场空间。人工智能和物联网(IoT)的快速发展为FPGA带来新的增长点,下游应用领域有望持续扩张。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而深度学习算法需要大量算力,FPGA作为硬件加速器,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此外,FPGA擅长以单数据多指令流为特点的实时推理任务,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迅速发展,有望为FPGA下游应用规模带来进一步的增量。
FPGA芯片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可编程性,常应用在新开发产品的前期阶段,有利于降低新产品的开发成本、缩短产品上市周期,这意味着FPGA在低空飞行器、卫星通信和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市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全球FPGA百亿美元市场兜底,AI再开广阔空间。2022年和2023年全球FPGA市场规模达人民币482.87亿元(约67亿美元)和人民币568.46 亿元(约79亿美元)。受益于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加速发展,未来FPGA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此外,随着AI大模型的迅速发展,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对算力的需求将迎来大爆发,未来五年FPGA的累计潜在市场或将超过550亿美元。
FPGA市场规模预测

全球化逆潮涌现,FPGA 亟需自主崛起。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美国在其主导的全球化下利益分配不均,近年来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半导体产业链长,对数字经济影响广泛,成为科技制裁的焦点领域。2016年,美国对中兴通讯实施出口限制措施,2018年起,美国频繁对中兴通讯、华为、中芯国际等我国重要科技企业乃至全域,实施越发趋严的科技限制措施。5G相关器件、中高端算力芯片、先进制程半导体设备等均被限制的背景下,半导体的自主可控尤为迫切。在下游企业对FPGA国产替代的强烈诉求下,国内FPGA企业也不断获得政策扶持和经济补助,对于企业的成长发展尤为重要。
3.公司竞争优势
公司产品瞄准国内市场,FPGA 比肩美国部分产品。公司的小精灵系列 ELF2、ELF3,主要应用市场为通讯、服务器,利用 FPGA 对背板上的 CPU 进行功能调度;EAGLE 4 比肩 Altera 的 Cyclone 系列,主要应用于工程控制领域;PHOENIX 系列比肩 Xilinx 的 7A(Artix-7)、7K(Kintex-7);SWIFT 集成多种中国市场消费类产品所需 IP,应用领域与 ASIC SoC 相似,主要用于产品开发前期。
旗舰新品,再上一层。公司2023年全新发布的飞龙DRAGON系列FPSoC,利用广泛的ARM兼容工具,集成双核ARMCortex-A35和单核RISC-V处理器,便利应用开发过程。还具有专属MIPI高速视频接口、DDR3\DDR4高速储存接口,支持千兆以太网,等效逻辑单元达95k,定位复杂嵌入式系统、低功耗和高性能芯片市场,在容量和集成度上相比上一代SoC产品有较大提升。公司多元化的产品矩阵进一步打开了其在机器视觉、工业控制、能源电力、汽车电子等领域应用的想象空间。
安路科技高性能 FPSoC芯片飞龙

实力新品发布即大卖,产品条线逐渐完善。公司早期着力不断丰富产品线,自2014年发布首个FPGA芯片后,2015年EAGLE系列FPGA芯片量产,并进入工业控制市场,在2018年均价15元的EAGLE系列产品贡献超90%营收。2020年,均价近200元的旗舰产品PHOENIX1系列芯片量产,并在2021 年取得超亿元营收,2022年,公司顺利完成第二代PHOENIX系列芯片的研发。2021年,公司SWIFT系列FPSoC(现场可编程系统级芯片,Field Programmable System On Chip)芯片量产,并取得千万收入,为公司打开新的FPSoC产品版图。
公司 2018-2021 各类产品均价 ASP/元

瞄准需求添新品,引领行业再创新。智能化兴起,边缘计算再添沃土,公司历经长期的研发积累,洞察客户新需求。2024年7月8日,发布SALPHOENIX1P系列产品,包含PH1P-35、PH1P-50和PH1P-100三款芯片,以高集成度、高性价比、高能效为特点,配合以高中低不同等级的逻辑资源规模,帮助嵌入式领域用户打造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方案。有望打破国产FPGA厂商长期作为“追随者”的局面,开始引领行业创新。
公司最新 FPGA 芯片PHOENIX 1P

应用领域广泛,逐渐导入量产。随着产品矩阵的逐渐丰富,公司产品也逐步覆盖了工业自动化、LED显示屏、MIPI及TCON显示、消费电子、医疗设备、新能源等下游应用领域。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产品也实现全新突破,目前安路科技具有两款车规级FPGA核心器件,分属ELF4和PHOENIX系列,芯片在激光雷达、Local-dimming动态分区背光、汽车电控、辅助驾驶、汽车电子后视镜(CMS)、智能座舱多屏异显、智能车灯和辅助驾驶等多种场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同时,公司也加强与行业领先企业的合作,在多领域加快与行业重要客户的应用导入和量产。
下游应用领域主要客户

(转自:渤海证券财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