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研发同质化?科兴制药长期空间显现
证券时报网讯,8月26日,科兴制药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公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收6.49亿,同比增长3.11%;研发投入1.9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30.01%,较上年同期增加1.15亿元,增长145.28%,其中,包含资本化研发投入约7000万。
营收保持增长,坚定投入研发
科创板上市以来,虽面临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和多种超预期的困难挑战,科兴制药的营收依然保持逐年稳增,2020年营收同比增长2.48%,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5.32%,2022年营收同比增长2.39%,2023年上半年,公司在既定的战略指引下,围绕“狠抓产品引进、坚定研发创新、积极培育新产业”的经营策略,坚持“创新+国际化”,充分发挥企业管理优势,经营取得亮眼成绩。
科兴制药建立了立体化、多层次的销售渠道,并积极拓展线上销售,上半年,公司紧抓互联网医药发展机遇,积极拓展电商渠道,其益生菌产品“常乐康”正式登录京东大药房,上线至今短短3个多月,就在京东排行榜“腹泻用药榜”中排行前三。
除此之外,科兴制药其他几款核心产品市场排名稳居前列,并且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据北京国药诚信资讯发展有限公司的2023年上半年数据结果显示,“赛若金”国内短效注射用人干扰素的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排名第一,占有率为41.91%;“依普定”在国内人促红素的市场占有率为15.93%,排名第二;“白特喜”在短效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市场的份额为6.45%,排名由第七跃升至第五。
公司营业收入不断攀升的同时,持续加大、加快研发投入,上半年研发投入1.95亿元,相当于2022年全年的研发投入金额。由此可见,科兴制药不甘于目前的业绩体量,积极寻求创新突破,不断做强自身的药品商业化硬实力,具有充足的“造血”能力支撑新品研发和技术升级,“大舍大得”,不着眼短期收益,用心长线经营,持续积累未来增长动能,朝着“百亿俱乐部”进发。
“创新+引进”双管齐下,产品管线脱胎换骨
从2023年半年报披露的研发管线来看,较2022年年报披露的研发管线有一些变化:新增GB21实体瘤和GB22消化道肿瘤两条管线。目前单抗类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但在实体瘤中应答率不足、继发性耐药及不良反应问题也限制了其临床价值的发挥。开发具有更高治疗应答率、减少耐药发生、更低不良反应率的新型免疫治疗药物,具有极大的临床需求。因此公司立项GB21项目,开发新型的抗体类免疫检查点药物,提升免疫治疗在实体瘤治疗的临床疗效。
中国是胃癌的高发区,胃癌的年发病率和死亡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国内胃癌患者确诊时多处于进展期,会错过早期手术治疗的时间窗,而化疗药物副作用广泛,生物靶向药选择少,存在巨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通过GB22项目,研发新型抗体药物,实现对胃癌等消化道肿瘤的有效治疗。
在最新管线中,值得关注的是GB10眼底疾病、GB14重组胶原蛋白。
科兴制药GB10瞄准眼底疾病用药市场——国内百亿级黄斑变性市场。人体眼睛视网膜中有个被称为“黄斑”的区域具有感受光线的能力,因此一旦黄斑出现病变,视力就会受到较大影响。根据EvaluatePharma的数据,2022年全球眼科药物市场规模约210亿美金,其中视网膜疾病药物占70%(约150亿美金)。公司GB10管线为双靶点设计,靶向抑制血管增生和血管渗漏、维持血管的稳定性,同时减少炎症,具有成为国内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治疗药物best-in-class产品潜力。
据科兴制药研发负责人介绍,GB14是一款高活性、高安全性、高性价比的重组III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产品,相比肉毒素、透明质酸,重组人源胶原蛋白不仅可以达到填充的效果,还可以修复老化,诱导细胞再生,易被人体吸收,并且在安全性和活性上更具优势。而国内注射类面部年轻化解决方案暂时仅有一款获批的可注射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产品,尚处蓝海。公司GB14重组III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也能充分利用其积累多年的成熟重组蛋白技术平台,快速推进,市场前景广阔。
科兴制药自科创板上市后,通过“自主研发+产品引进”的差异化布局,已形成在抗病毒、肿瘤、血液、自免、内分泌领域的多产品覆盖。公司2023年上半年与正大天晴和甫康药业达成出海合作后,截至目前,已累计引进9款重磅产品,包括贝伐珠单抗、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曲妥珠单抗四款单抗药,和白蛋白紫杉醇、抗新冠口服药SHEN26胶囊、利拉鲁肽、马来酸奈拉替尼片、来那度胺。加之自主在研的产品“长效GC”、“干扰素吸入溶液”、“人生长激素”、“重组胶原蛋白”等多条管线,充分显露科兴制药的“创新”基因,作为国内首批成立的生物医药科技企业,科兴制药积极布局差异化研发管线,在科创的道路上步履不停,精益制药,造福患者。(齐和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