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内约半数博士离职!科兴制药研发投入创下新高却遭遇亏损加剧

查股网  2024-05-27 17:39  科兴制药(688136)个股分析

转自: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科兴制药近日披露的公司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59亿元,同比下滑4.32%,实现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亏损2.01亿元。

2023年的亏损也是科兴制药自2022年以来第二年陷入亏损之中,且亏损额度加剧。科兴制药披露的年报还显示,公司在2023年研发投入3.45亿元,创下了上市以来的新高。然而虽然研发投入持续加大,但是科兴制药不仅没能扭亏,反而亏损进一步增加。科兴制药科研人员流失率在21.63%左右,而公司2023年更是有一半博士流失。

博士引进和流失的加减法

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新引进博士17名,2022年公司的博士数量为25名,然而公司2023年年报披露的博士数量却只有20名。换言之,虽然引进了17名博士,但是2023年有22名博士离开了公司,也就是说在引进了17名博士后在2023年有一半的博士离开了科兴制药。

仰仗高端人才进行药物研发的科兴制药如何保持在研发上的创新?高端人才如此畸高的流失率背后又隐藏着哪些隐患?

除了博士外,科兴制药研发人员数量整体呈现大幅流失的状态。数据显示,2022年公司硕士研究生数量为87人,2023年硕士研究生已经减少到了79人;2022年公司本科学历研发人员数量为72人,2023年本科学历研发人员数量只有53人;2022年公司专科及以下研发人员数量为24人,2023年已锐减至11人。

2022年公司研发人员共计有208人,而2023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已经减少到了163人,同比减少21.63%。而2020年和2021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170人和194人。2023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也创下上市以来的新低。

研发投入创新高,研发人员却大幅流失、净利润大幅亏损,科兴制药如今年陷入了研发投入越多亏损越多的怪圈。

公司研报中披露的同行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情况显示,特宝生物四环生物三元基因万泽股份凯因科技五家公司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3.33%、14.42%、20.65%、16.68%、12.22%,而科兴制药2023年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已高达27.4%,较上述五家公司中最高的三元基因还要多出近7个百分点,而上述五家上市公司中,只有四环生物亏损,其余四家上市公司均盈利。

海外商业化只听吆喝未见实效

此次披露的年报也暴露出公司海外商业化战略的尴尬现实。

年报显示,公司2023年外销收入为1.38亿元,与2022年相比,公司的外销收入却不升反降。2022年,公司实现海外销售收入1.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1%,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科兴制药曾将海外商业化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公司表示将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具价值的海外商业化平台。然而三年时间,公司的外销收入仍然仅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0%左右。

早在2021年科兴制药就引进了白蛋白紫杉醇,并取得白蛋白紫杉醇的技术及除美国市场外的商业化权益。然而白蛋白紫杉醇才在近期通过欧盟的GMP认证,而该药品如果上市还需要获得欧盟上市许可申请(MAA)批准。

虽然公司已经累计引进了12个产品,并同40多个国家与客户签约并提交了引进产品的注册申请,但是似乎仍然没有实现在海外市场销售。“英夫利西单抗、贝伐珠单抗、白蛋白紫杉醇等多款产品相继完成埃及、巴西、印尼、欧盟等国的现场审计,有望在2024年实现上述产品的海外销售。

5月24日晚间,科兴制药发布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378.6万股,拟激励对象共计147人。

本次激励计划考核年度为2024-2025年两个会计年度,每个会计年度考核一次。以公司2023年海外销售收入为业绩基数,对各考核年度的海外销售收入定比业绩基数的增长率或海外注册批件累计获得数量进行考核。其中以2023年海外销售收入为基数,计划2024年海外销售收入增长率为50%-100%,2025年海外销售收入增长率为200%-400%。

2023年公司外销收入不升反降,2025年的海外销售收入却要求增长2倍至4倍,科兴制药的愿景虽然美好,但是能否实现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