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实生物CEO李宁:面对当下不确定性,公司正“减肥瘦身”
每经记者 许立波每经编辑 文多
“面对当下的不确定性,公司正在做基本功、‘减肥瘦身’。”9月25日,第八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君实生物CEO李宁在接受包括《每日经济新闻》在内的媒体采访时分享了公司当前的经营动态。他还表示,君实生物作为一家Biotech公司,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根据行业形势的变化调整自身的发展策略。
作为首个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交上市申请的国产PD-1单抗,君实生物核心产品特瑞普利单抗闯关美国市场的出海之路也一直备受关注。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各方均对特瑞普利单抗在FDA获批一事充满信心。
9月25日,君实生物海外合作伙伴Coherus在官网上公布,FDA已经完成了对君实生物位于中国国内的三个临床中心的现场审查,其中只有一个中心就一个观察项收到了一份FDA 483表格(现场观察报告),Coherus和君实生物认为该观察项是容易解决的。Coherus预计特瑞普利单抗可能会在2023年底前获得美国FDA上市批准。
李宁对此介绍:从监管角度来说,FDA在第三季度末或是第四季度初会有一个结论,目前我们是非常乐观的,没有什么问题。他认为,被批准的时间表和当初的预测基本一致。
部分核心技术人员离职
日前,君实生物核心技术人员离职的消息引起资本市场的普遍关注。8月30日、9月1日,公司先后披露公告称,HAIWU(武海)因其他工作安排申请辞去公司第三届董事会非执行董事职务、冯辉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首席运营官及子公司所任职务。
值得注意的是,武海和冯辉都是君实生物元老级高管,也是公司公开披露的4名“核心技术人员”的其中两位(2020年招股书)。资料显示,冯辉在其任职期间主要参与了君实生物JS001(特瑞普利单抗)、JS002(昂戈瑞西单抗)、JS004(Tifcemalimab)等多项抗体药物项目早期的研发工作。特别是PD-1药物特瑞普利单抗,如今已经成为了君实生物的核心产品。今年上半年,君实生物商业化药品销售收入6.25亿元,特瑞普利单抗的营收为4.47亿元,贡献度占到七成。
不过,冯辉也并没有完全告别君实生物。2023年9月11日,君实生物及其两家全资子公司拟与上海安领科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及冯辉签署《合资协议》,君实生物拟以处于临床前研发阶段的2个在研项目(肿瘤治疗领域)的相关资产和部分专利权益作价3059.78万元,出资认购合资公司新增注册资本14万元,其余部分计入合资公司资本公积。合资公司拟与4名天使轮投资人签署《关于上海安领科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之增资协议》,本次交易完成后,君实生物持有合资公司9.45%的股权。
总体上而言,核心技术人员的离职也是君实生物整体研发策略收紧的一个缩影,2022年末,君实生物的研发人员数量为995人,截至今年6月底,研发人员数量已经减少至854人,半年时间公司缩减了141名研发人员。伴随着研发人员的减少,君实生物的研发投入也有所下降,上半年研发投入共计9.49亿元,同比减少10.7%。
9月19日,君实生物传出裁员的消息。对此,李宁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张江,我们有超过5个实验室。其中有一个实验室做了一些人员调整,原因是我们做了一些早期研发管线的调整,调整的目的是让整个管线变得更加健康。”
上市后两度募资超70亿元
君实生物目前尚未实现盈利,仍需依靠融资维持正常运转。半年报显示,君实生物上半年实现营收6.7亿元,同比减少29.21%;实现归母净亏损9.97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的亏损9.12亿元进一步扩大;本期研发投入合计9.49亿元,同比减少10.7%。
据记者梳理,君实生物于2020年7月在科创板上市,首发募集资金总额达到48.36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44.97亿元。从IPO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看,根据君实生物此前披露的2023年度持续督导半年度跟踪报告,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累计使用首发募集资金39.84亿元,首发募集资金余额为5.56亿元。
2022年11月,君实生物37.77亿元的再融资方案通过证监会审核,同年11月23日,君实生物的定增募资额就已全部到账。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累计使用再融资募集资金11.88亿元,但其中多数(8.3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用于募投项目的支出金额为1.42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余额为25.92亿元。
尽管账面上趴着巨资,君实生物董事会仍然在6月6日通过赴瑞交所发行GDR的预案。根据募投计划,君实生物拟发行不超过0.68亿股募资34亿元,投向“创新药研发项目”、“上海君实生物科技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等用途。
“本次发行有助于加快公司临床研究工作及推动相关产品在国内外的上市进程,扩充公司单克隆抗体原液产能,提升公司将创新药物研发成果转化为生物药物制剂产品的生产能力,满足公司国际化布局需要。”君实生物表示。
李宁表示,目前来看,公司的现金流非常健康,但在当下的客观环境下也需要居安思危。“从资金的角度来说,其实作为一家未盈利的企业,天天都面临这样的问题——钱花在了哪里、怎么花、优先级怎样做,我们也一直在拷问自己。”
从管线的角度,李宁认为,公司目前将近70个创新药管线,肯定是要有所优化的。公司会根据产品管线本身的特点进行精简,挑出最好的,以最快的速度推到临床和病床。“好的产品,比如BTLA在美国FDA批准以后做三期临床研究,我们是全力以赴往前面做。”他还表示:“然后一些Me-too的产品、鸡肋的产品,或者是相对不适合国内病人的产品,其优先级别会尽量降低或者是做相应的改进。”
“前五六年中,君实生物的发展是非常快的,但要适应整体的发展,我们也需要有一个合适的机会去沉淀一下,想一想我们以前走过的路,到底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可以改进的。实际上,不仅仅是在‘资本寒冬’中要做这个事情,在资本最热的时候也该做这个事情。”李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