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楚电子,审计续聘,容诚事务所
(来源:大树的格局)
今天聊聊柏楚的19日的这份会计事务所续聘公告。
整体上看,算是比较常规的续聘操作,但里面有几个点值得琢磨一下。先说会计师事务所容诚,规模肯定没问题,国内排得上号,手上五百多家上市公司,行业经验也够,柏楚所在的制造业他们轻车熟路,按理说审计质量应该是有保障的。
但让人有点嘀咕的是那个乐视网的旧案,虽然还在上诉过程中,但毕竟牵扯到虚假陈述,哪怕只判了1%的连带责任,也说明过去项目中有过瑕疵,这种历史包袱多少让人心里不太踏实。
再说项目团队,签字的那几位注册会计师经验看起来都挺丰富的,干这行都十年往上走了,可是质量复核人刘宏宇今年年初刚吃了证监会的警示函,虽然事由是信息披露问题不是直接审计出错,但毕竟是个污点。
让他来把关柏楚公司的审计质量,总觉得有点微妙,万一复核不够仔细,或者因为被监管盯得更紧而过于保守,都可能对审计过程的顺畅度产生影响。不过好在目前看来团队整体没有更严重的诚信问题,独立性也宣称没问题,这块还得后续观察。
审计费用这块儿,两年都是64.6万,没涨也没降,看起来公司控成本控得不错,但也没在审计上抠门,属于正常范围。只是现在行业竞争这么激烈,审计费用如果常年不动,会不会反过来影响事务所投入的资源?毕竟人工每年都在涨,他们派来的人手和经验值不值这个价,咱们得多留个心眼,看看接下来审计过程中的沟通效率和质量反馈。
说实话,这种续聘其实反映了公司治理的一种惯性选择,好处是审计连续性有保证,省了更换事务所的磨合成本,但潜在风险是可能缺乏外部审计的新视角。容诚跟公司合作久了,彼此太熟悉,会不会慢慢变得不那么敏锐?尤其现在经济环境复杂,公司业务如果有什么新变化或者风险点,事务所能不能保持足够的职业怀疑去深挖,才是关键。
另外,从股东角度看,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都走流程通过了,程序上没问题,但小股东更希望看到的是他们真的做了哪些深入的评估和比选,而不是简单走个过场。总之,这份公告没爆什么雷,但里面几个细节就像鞋里的小石子,走路不疼,可长途跋涉时你得随时留意它会不会磨出泡来。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